管仲:姓管,名仲,字夷吾,春秋时齐国臣。上卿。管仲,亦称管敬仲,或作管文仲,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后人尊称管子。颍上(颍水之滨,今安徽境内)人。少与鲍叔牙交好。曾行商、从军、作吏。齐襄公昏乱,夷吾与召忽,奉公子纠逃亡鲁国。纪元前686年,齐大夫连称、管至父杀齐襄公,立公孙无知。次年,公孙无知,又被雍廪所杀。齐国一时无君。鲁国乃遣师送公子纠,归国夺位,管夷吾率兵阻公子小白自莒返齐(一说公子纠先入国即位,后公子小白逐之),夷吾箭中公子小白的带钩(带钩使其免死)。公子小白佯死,抢先入国即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因鲍叔牙力荐,逼鲁国交出夷吾。不计其一箭之仇。还以其治国图霸方略,赢得了齐桓公的赏识,受任改革齐国之经济、内政、军事、政治制度等。管仲制定、实行了一系列富民强国的政策,
行人才之“三选”制,即经乡选;试用考核;国君亲审,而录任官吏。教齐桓公亲自掌生、杀、富、贵、贫、贱之“六柄”;行“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政策等。终使齐国迅速富强。又佐齐桓公“尊王攘夷”,成春秋首霸。
故史称: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还提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遵守古代好的制度)则六亲固;四维(礼义廉耻)不张,国乃灭亡;四维既张,国乃富强!”政令平易,则民易行;尊重风俗,随之去就。又言治国有“三难”:“近优(演员)而远士,去其国而巡之海(喜巡游纵乐)、君老而晚置太子。”还曾借答齐桓公问鹿门稷七十、而无妻缘故之机,讽谏齐桓公止奢:“上有积财,则民臣必乏匮于下;宫中有怨女,则民有老而无妻者。”齐鲁柯(今山东东阿)之盟,鲁将曹沫以匕首迫齐桓公于坛,逼齐归所侵汶阳(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之田;管仲示意许之,既而齐桓公悔,而欲背约。管仲以不可“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劝阻,遂使齐桓公守信,而得到诸侯们的信任。还从齐桓公征孤竹(今河北卢龙),春往而冬返,齐师迷途,管仲以老马领路,遂得到归路,成语“老马识途”典出于此。
齐桓公尝问用人,管仲自认:察辨、礼宾、农事、军阵、极谏等方面,不如弦商、隰朋、宁戚、公子成父、东郭牙。推荐他们分任大理、大行、大田、大司马与谏臣之职。
管仲于前645年,病重临终,齐桓公问:“谁可继任?”管仲虽与鲍叔牙,私交甚厚,却认为鲍叔牙,善记人过,上下难处,不宜担此大任。而荐举隰朋。管仲与鲍叔牙,友情深厚,人称“管鲍之交”,或敬称“管鲍”。同年,管仲卒。执政共四十余年。
正是:
桓公确有大肚量,
不计前嫌用贤良。
言听计从谦谆谆,
敬称仲父声朗朗;
九合诸侯宽坦坦,
一匡天下稳当当。
邪魔中共阴森森,
铁幕掩盖黑脏脏;
不尽杀戮凶狠狠;
死伤无数泪汪汪;
百姓冤屈心惨惨,
摩拳擦掌气昂昂;
天灭中共来快快,
亿民欣歌舞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