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幕】扛不住了!负债的百姓为谁买单?(视频)

作者:李正鑫 发表:2018-08-12 08:3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日前,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经入不敷出。一些经济学家担心,有可能触发金融危机。
警惕家庭债务危机及其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8月1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经入不敷出。一些经济学家担心,随着家庭债务的增加将损害长期消费增长,同时还有可能触发金融危机。

日前,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与黄晓东、宁磊、王玉琴等人发布研究报告《警惕家庭债务危机及其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该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经超过美国当前水平,更是逼近美国金融危机前峰值。并且,由于隐藏的民间借贷等无法被统计的部分,实际上中国很多家庭已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家庭流动性已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

报告还对中国家庭负债状况进行区域比较。截至2017年末,已有超过10个省市的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超过100%。其中,福建、广东、浙江3个省份已超过美国金融危机前的峰值,重庆与北京也正在逼近这一峰值。

报告认为,中国家庭债务问题其实已经非常严重,对消费已形成挤出效应,致使消费增速连续7年下滑、企业经营活力下降并被动加杠杆,严重拖累了结构性去杠杆的进程和经济发展。更严重的是,该负面效应已经溢出到了企业和金融系统,加剧了企业经营不善和银行系统脆弱性,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经济下滑发生的概率。由于家庭债务升高将抑制消费,这样的结果会进一步传导到企业与银行。具体来说,若企业销售额下降,可能被迫大量增加短期贷款来维持运转;而企业能否按时还债,将影响银行的稳定性。

不过,由于统计口径不同,以及影子信贷的问题,恐怕很少有研究机构能够说清楚。另据新浪金融研究院的计算,即便选取了一种相对温和的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是目前中国的总体债务水平已经超过了200万亿元人民币。

这其中居民部门负债40.52万亿元、政府债务总规模44.63万亿元,中国公司信用债券总规模为18.3252亿元。这个数字加上81.02万亿元的间接融资规模,得到99.35万亿元的企业债务总额。由此可以得出,中国截至2017年底的债务总额应为44.63(政府债务)+40.52(居民债务)+99.35(企业债务)=184.5万亿元。

按照中国2017年82.71万亿元的GDP和13.83亿人口计算,人均负债率为223.06%。不含外债,人均负债为13.34万元;包含外债,人均负债为14.14万元。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一些经济学家担心,随着消费者将越来越多的收入用于还款,家庭债务的增加将损害长期消费增长,同时还有可能触发金融危机。

美国埃默里大学经济学家陈凯迹分析中国家庭债务增加的原因认为,当中国经济增长难以依靠企业维持时,银行因此把信贷对象转向了家庭。消费贷款加速增长,大部分人的收入皆用于还债。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总额中,债务负担已占80%,若所有家庭同时偿还债务,可能导致消费崩溃。

中国财经专栏作家叶檀撰文认为,中国百姓财富有三大特色:一是GDP增长,百姓收入不怎么长;二是百姓财富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三是去杠杆债务一爆雷,百姓财富没人管,成为主要受害者。更大的灾害是,中国居民资产太集中,基本上都在房地产上。房地产价格动一动,直接影响中国百姓财富。工薪家庭资产结构中,房产占比78.2%,一旦房价大跌,中产收入阶层被消灭一大半。金融风险会像病毒一样蔓延,中国的很多金融产品主要靠房地产抵押,一旦房地产崩盘,风险爆发百姓首当其冲受害。

责任编辑:辛荷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