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大师雕像。(网络图片)
一部《西游记》,使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于是,人们便认为“唐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人。其实,早在“唐僧”之前的公元228年,就已经有人去西天取经了,他便是东晋高僧法显大师。
法显俗姓龚,东晋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人,兄弟四人,三个哥哥幼年夭折,父母为保住这个儿子,便把3岁的法显送到寺中做小沙弥。法显20岁时受大戒后,勤学不止,成为当时有名的高僧。
法显在钻研佛经过程中发现,传入中国的佛学经典有很多或残缺不全,或是释义不清,于是便萌生了远赴天竺求取经书、“令戒律流通汉地”的念头。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法显不顾65岁高龄,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敦煌以西的沙漠到达鄯善(今新疆鄯善)、乌夷(今新疆焉耆),向西南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于阗(今新疆和田)。
接着,南越葱岭,取道今印度河流域,经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内,再返巴基斯坦境内,后东入恒河流域,到达天竺境内,又横穿尼泊尔南部,到达东天竺。
法显等人在摩揭陀国首都巴达弗邑(今印度巴特那)停留3年,学梵语,抄经律。后来,法显又独自游历南天竺,在恒河三角洲的多摩梨帝国(今印度泰姆鲁克)写经画像两年。之后,搭船纵渡孟加拉湾,抵达狮子国(今斯里兰卡)。
东晋义熙八年(412年)农历八月,法显搭乘商船,从海路归国。一路上,艰险濒濒,九死一生,于翌年五月回到青州广郡牢山(今山东青岛崂山)。历时15年,游历30余国,带回大量梵本佛经。
归国后,法显不顾年事已高和旅途劳顿,着手翻译佛经。七年间,他共译出佛学经典6部63卷,其中《摩诃僧袛律》成为五大佛家戒律之一,对后世的中国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显还将自己西行取经的见闻写成《佛国记》。该书不仅是一部传记文学的杰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是研究当时西域和印度历史、中外交通史的重要史料,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法显取经、译经之功不仅得到佛教界的敬重,也赢得了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近代学者梁启超说:“法显横雪山而入天竺,继佛典多种以归,着《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
斯里兰卡史学家尼古拉斯・沙勒说:“人们知道访问过印度尼西亚的第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是法显。”印度学者恩・克・辛哈等人也赞扬说:“中国的旅行家法显,给我们留下有关印度的宝贵记载。”
公元422年,法显大师圆寂于荆州辛寺,“春秋八十有六,众咸恸惜”。
责任编辑:润珍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