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书画家宰相韩滉和《五牛图》

发表:2014-06-06 15:1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画中五只不同形态的牛,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结构标准,造型生动,形貌真切。这幅《五牛图》是一幅纸本设色画,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

作者韩滉(723——787年),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经历玄宗至德宗四代。擅画人物和畜兽,以绘田家风俗和牛羊著称。《五牛图》中所绘的五头神态各异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可贵的是,画面上没有背景衬托,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如果不是对牛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牛的造型描绘有十足把握的话,是万不敢涉此绘画风险的。画家勾勒牛的线条虽然简洁,但是画出的筋骨转折十分到位,牛口鼻处的绒毛更是细致入微,目光炯炯的眼神体现了牛儿们温顺而又倔强的性格。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画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乘僻的。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奇之不同,但在深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

大书画家宰相韩滉和《五牛图》的故事

唐王朝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出任宰相的人中,不乏大文学家、大画家和大书法家。仅在书画方面,有“五绝之臣”美誉的大书法家虞世南出任宰相一职之后,一代书法宗师颜真卿也担任过宰相的职务。在唐代宗兴元元年出任宰相的,又有一位大书法家、大画家,他就是以《五牛图》传世的韩滉。而这幅《五牛图》曾被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赞誉为“神气磊落,稀世名笔”。只是韩滉此人,在艺术成就上不能与虞世南、颜真卿比肩,在人格上,更不能与他们并论。他是一个多面性人物,一方面为官清廉,自奉甚俭,有治军才能,一方面性格刚愎,行事苛刻,为了追求政绩,不惜欺上瞒下,横征暴敛,诬陷同僚,等等。然而他的《五牛图》确如赵孟頫所评,已在中国绘画史上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如今保存在故宫博物院,是国家级的文化瑰宝;在政治史上,他当宰相多年,有功有过,因此,我们还是 有认识他的必要。

韩滉,字太冲,唐玄宗开元十年(723)出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一个名门世家。他的父亲韩休,官至太子少师。韩滉小的时候,品德纯正,性格耿直,勤奋好学。长大后,因父亲官高,凭着“荫”这种制度当上了官,出任参军一职。

韩滉的仕途一开始并不一帆风顺,特别是他的哥哥韩法得罪了后来官至宰相的王璵,更是坎坷多年。韩法也是个性格耿直的人,在担任知制诰时,受命草拟任命王璵的文书。草拟这种文书,一般都是灶王菩萨上天,捡好的话说。但这个韩法偏要秉笔直书,不顾王璵的颜面,就是不肯为王璵写上几句溢美之词,王璵为此衔恨在心。王璵当上宰相后,对韩氏兄弟,自然是打入另册,在他掌握朝政大权期间,韩氏兄弟不仅得不到升迁,而且只得到一些闲散职务,逼着韩氏兄弟“混日子”。直到王璵被免除宰相职务之后,群臣才议论说对韩氏兄弟不公,韩滉这才得以升迁,当上祠部、考功、吏部三员外郎。

韩滉为官之初,不仅廉洁耿直,而且下功夫研习为官之道。他在判 (以高官兼任低职称判)南曹任上五年的时间里,就下苦功夫仔细研读了各种各样的典籍文书,几乎没有什么遗漏的,这就为他后来精通为官之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代宗大历年中,韩滉出任吏部郎中、给事中。在此任上,他处理的一件事,表现了他耿直的性格和处事的才能。当时的富平县县令叫韦当,被盗匪杀死。杀死在职县令,当然是个大案。县吏经过一番周折,将此盗匪捕获,发现竟是北军之人,而北军的监军是正权倾朝野的大宦官鱼朝恩。鱼朝恩见凶手是自己军中之人,便置国法于不顾,居然要求皇帝下诏免了凶手的罪,理由是凶手有勇力,可在北军中效劳。在当时,李唐王朝怕军队将领难以节制,因而不设元帅一职,只偏听偏信宦官,认为这些不男不女的人不会谋反,于是让这些宦官出任军队统帅。这个鱼朝恩当时正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监九节度使的兵马,是事实上的大元帅,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得罪了鱼朝恩,比得罪了皇帝还要可怕,朝中大臣很少有敢于和鱼朝恩过不去的。但韩滉还真敢不买鱼朝恩的账。他知道公开反对不行,就来暗的,给皇帝上了道密折,说明不杀凶手不 仅难平民愤,而且后患无穷。此时的唐代宗,对鱼朝恩的专横跋扈也开始难以忍受,只是碍于此人军权在握,不敢轻易动他而已,更何况杀了一个县令若不加以处置,同样要动摇大唐王朝的根本,因此,见了韩滉的密折,即准奏,将凶手处死了。

随着官越做越大,韩滉的多面性格也就越来越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李唐王朝到了唐肃宗至德、乾元年间,已从天宝盛世开始走下坡路了。此时,为了平息不时涌起的军事叛乱,朝廷只得不断增设军队。要供给越来越庞大的军队开支,便只好不断增加赋税,于是,一些不法官吏也趁此中饱私囊,造成赋税无度,但国库仍旧空虚的状况。唐代宗大历六年,韩滉出任户部侍郎,判度支,掌控全国的赋税收入。韩滉到任后,一方面是自己清廉,以身作则,然后是严督下属,决不允许下属再干中饱私囊之事,一旦发现违规者,必痛加惩罚;一方面是不顾百姓利益,甚至不管百姓死活,为了增加赋税而搜罗各种增税理由,拼命加大征收力度,以致百姓怨声载道。好在自唐代宗大历五年起,风调雨顺,加之蕃邦也少侵扰,于是,在他的掌控之下,既杜绝了中饱私囊,又从百姓那儿搜括了更多的赋税,府库终于得到了充实。

大历十二年秋,京城一带遭受涝灾,京兆尹(首都市长)黎干上奏灾情,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韩滉竟顽固地坚持说黎干汇报的不是实情。皇帝便下令各地方官员认真查勘后据实上奏。各县官员领命复查后,得出灾情三万一千一百九十五顷的报告。然而,渭南县县令刘藻为了巴结韩滉,不顾事实上奏说他的县并未遭灾,没有受到什么损失。户部得到刘藻报告后,又派了个叫赵计的分巡御使下去复查。韩滉时任户部侍郎,正是此公上司。

于是赵计也顺着韩滉的杆子爬,走马观花一番后,回报说县令刘藻所奏属实。唐代宗读了奏折后觉得奇怪,到处都下大雨成灾,难道这渭南县能有什么东西遮挡不成?即命御使朱敖再去查验。朱敖一查,渭南县遭灾的田地竟有三千多顷!唐代宗读罢朱敖的奏章后,很感慨地对朱敖说:当县令的,职责就在于保护自己治下的老百姓,即便没有遭受什么损失,也要尽可能地寻找理由申报损失以为治下百姓多谋些利益,现在渭南县明明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该县县令却偏偏谎报没有遭受损失,这哪里还有一点体恤老百姓的心意呢?你这一趟复查办得好,很称职啊!于是将刘藻和赵计都治了罪。这一事例也证明了韩滉善于弄权,好结党营私。出了此事不久,朝廷即把韩滉调出京城,让他担任苏州、润州刺使、镇海军节度使。

韩滉出任节度使,其政治和军事才能得以展示。他到任后,即采取了一系列安抚百姓、整顿吏治、平均租税等措施,由于措施得力,不到一年,所治境内便出现了安定、繁荣的局面。唐德宗建中年间,幽州卢龙节度使朱泚兄弟叛乱,唐德宗出逃,河、汴一带骚乱。韩滉在其治内训练士卒,锻砺戈甲,把治下的队伍练成了一支精兵。反叛的李希烈攻陷汴州后,韩滉乃令裨将李长荣和王栖曜率领其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师,和宣武节度使刘玄佐之军队成犄角之势,讨袭李希烈军,解了宁陵之危,收复了汴州等地。

唐德宗时,关中一直不平静。韩滉即在其所治境内加强战备。他加强了关口的守备,从京口到玉山禁止马牛出境;打造了楼船战舰三十多艘,载五千多水军从海门出发,一路宣扬军威,一直到申浦才返。为了收集加固城墙和防御工事的材料,韩滉更是采取了一项十分大胆的措施,即捣毁佛寺、道观和神像。在上元县,韩滉下令撤除寺庙和道观共四十余所,将所得建筑材料用于修建船坞等,使从建业(今南京)到京岘(今镇江)一带,建成的防 御工事相互之间能够支援。同时,他又将拆下的佛殿材料,在南京城内修建了数十座馆舍。用捣毁的佛寺铜钟铸造兵器。为在敌兵攻城时能坚守,他又下令在城中打了一百多口深井。为了完成这些工程,他叫裨将丘涔负责监工。这个丘涔也是个性格暴烈之人,对待士卒凶狠残酷,每天派出一千多人不分昼夜地干。为了筹措建筑材料,韩滉甚至下令,凡离城数十里路内的先贤坟墓也一律拆毁。韩滉的这些措施虽然过于苛刻,但收效还是明显的。那时唐王朝军费开支庞大,加之关中一带又遇灾害,朝廷主要就靠江南和韩滉治下的两浙每月输送的粮食、布匹过日子。假若当时的唐王朝没有这样一个后方基地,其处境还真不堪设想。

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大约是因韩滉在节度使任上政绩突出吧,他的官衔升了,加检校吏部尚书,没几个月,又加检校右仆射。贞元元年(785)七月,加封为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贞元二年,封晋国公。至此,韩滉可谓位极人臣。贞元二年,韩滉进京述职。时右丞元琇判度支,因为关中一带遭灾,请求将江淮的租米运到京城来。唐德宗认为韩滉在江浙政绩不错,而且已有一定的威名,因此想再给韩滉一个江淮转运使的差事,负责运送租米,但元琇却不同意,他给唐德宗上奏表说:韩滉虽然治理地方有成绩,但他的性格过于刚愎,难以共事,最好只请韩滉将江南之米督运至扬子,总共一十八里路,扬子以北的运送,就由他元琇负责。韩滉得知这一情况后,对元琇非常痛恨,事事刁难,尤其是刁难元琇要求将江淮之钱运至京城使用一事,更显出韩滉心胸之狭隘。当时京城一带是钱重货轻,即货物卖价便宜,因此,元琇要求将江东监院收的四十万现钱转送入关。韩滉硬是横加阻拦,不同意将这四十万钱转运入关。而他上奏不同意运钱的理由非常荒唐,竟说什么运一千钱到京城,花费将近上万,得不偿失,对国家是非常有害的,请求唐德宗不许运钱入关。元琇对此上奏说,一千钱的重量大约相当于一斗米的重量,自江南从水路运一斗米到京城,花费最多也就是三百钱,哪里上万呢?唐德宗觉得元琇说得有理,便下诏命令运钱。此时的韩滉位高权重,公然抗命,就是不同意。这一年十二月,唐德宗又加封韩滉为度支诸道转运盐钱等使,韩滉手中的权力更大,他便对元琇公开进行打击报复,上表诬告元琇。而唐德宗对韩滉偏听偏信,居然准了韩滉的奏,将元琇贬为雷州司户。韩滉的这一打击报复行为,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许多大臣都背地里议论,认为元琇并没有什么过错,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处罚。尚书左丞董晋就直接质问宰相刘滋和齐映:左丞元琇受到了贬职的处分,不知道是因什么样的罪名?朝廷如此滥用处罚,今后谁不担惊害怕呢?权臣如此行事,你们身为宰相,为什么不让三司仔细地调查了解呢?去年关中用兵,适遇蝗灾,元琇总管财政,日夜操劳,结果是既保障了军队的供给,又没有增加百姓的赋税,他是有功劳的啊,如今却莫名其妙地被贬官了,这样做恐怕会失去人心啊,人心一失,就会有不安分的人起来了。希望两位宰相大人能爱惜元琇这样的人才。可惜董晋的这一番话是白说了,因为刘滋和齐映都是肩膀不大的人,他们除了说些自己在这事也有责任之类不关痛痒的话外,对此事是毫无办法。一个叫袁高的给事中也不服,直接向唐德宗上表为元琇讨说法,结果反被韩滉诬蔑说他和元琇是朋党,奏表被驳回。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二月,入京的韩滉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由于韩滉位极人臣,又是有名的大书画家,有关他的野史轶闻自然也多。特别是当时不少拥兵自重的节度使纷纷叛乱,有则野史说他在浙西节度使任上时,也曾有不轨之心。只是有一天,一个叫李顺的商人泊船于京口堰下,夜静更深之时拴船缆的柱子断了,船顺 水而漂,天明时,漂到了一座山下。李顺上山一看,竟是一座仙山。有人将他引上山去,对他说,把你请来,是想请你捎一封信给韩滉。李顺说,捎信可以,但得告诉我这是座什么山,是谁请捎的信,否则韩滉不会相信。那人便说,这山叫东海广桑山,孔夫子得道,就驻此山。韩滉的前世就是他的学生子路。孔夫子知他性情刚强,怕他将来遭祸,所以要给他一封信对他进行劝戒。李顺返回京口后,将书信交至韩滉衙门。韩滉得信深感诧异,但却不认识信中之字。问了手下不少人,皆不能识。正一筹莫展,有一客人到访,自称认得古文。韩滉将书信拿出请他看,他一看便说,呀,这是孔夫子的书信啊,写的是夏禹时的蝌蚪文。信的内容是:告诉韩滉,要谨遵臣节,不要轻举妄动!客人读罢书信,出门便不见了。韩滉呆了很久,还是信了信中之话,收了不轨之心,老老实实做人,因而得以善终。

另一则轶闻,则是说韩滉聪明有过人之处。韩滉在润州时,一夜,他和同事登万岁楼饮酒,正饮得高兴,却突然停杯问道:你们听到有妇人哭么?有人回答道,某桥某街有妇人因其夫死而哭。韩滉说此妇人有问题,便命人将妇人拘来讯问,可讯问的人问了半天也问不出什么结果。韩滉就叫差人守住尸体仔细检查。差人怕失职,只得认认真真地守着。不久,差人发现尸体的头上有大青蝇飞舞,于是扒开头发一看,尸体的头顶上竟然钉有一根大铁钉。再讯问此妇人,妇人只得招供,原来她与邻人私通,怕被丈夫发现,便将丈夫灌醉酒后,用铁钉钉其头,将丈夫杀死。案情大白后,部下都以韩滉为神,请问他是怎么知道的。韩滉回答说,我是听她的哭声中充满了恐惧,便知道她与她丈夫的死有关。 韩滉书学张旭,画学陆探微。据说,他的画存世有36幅。

来源:涵坊阁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