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2月14日讯】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的两个司分别邀请了有关专家召开“油气改革”的征求意见会,旨在对国内的油气改革收集专家意见,形成文字后上报相关政府部门。尽管还没有具体的改革方案,与会的内容也并没有特别针对某个企业,但可以肯定的是,两个会议的内容都直指石油行业内的“改革”,其中,分拆中石油问题也有涉及。
目前,分拆中石油流传的方案有很多,根据产业链分拆的方式则被认为最有可能的方案是,将中石油的上中下游全部打断,成立几个专业公司。按照这个说法,最有可能的就是分成勘探、管道、冶炼和终端销售四个公司。
当然,这些设想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截止目前,拆分中石油还没有上达到中央一级的政府高官那里,现在的拆分设想还处于研究探讨阶段。
实际上,发改委两天前邀请相关专家讨论,只是呼应一下舆论对此事的关注。今年9月,以中石油前董事长蒋洁敏为首的贪腐“窝案”被一锅端后,舆论要求拆分中石油,消除高管贪腐行为的呼声高涨起来。
虽然政府决策层一直以来对央企领导人的监督,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和文件可谓车载斗量。但央企与垄断行业的结合,尤其是非市场的政策性垄断,越来越成为腐败的培养基础,也突显了目前经济运行的两大弊端,即腐败与垄断,更不说由此带来效率的降低。
进一步推论,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的今天,石油、电力、金融等领域仍然由几家央企垄断经营,明显失衡的博弈导致公众利益屡屡受损,早已备受诟病。“拆分垄断行业”似乎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回过头看,一直因政企不分和垄断经营而为人诟病的铁道部,在今年3月新一届政府机构改革中被一分为二,分别组建国家铁路总局、中国铁路总公司,以监管职能和运营功能的分离为突破口,“铁老大”坚不可摧的壁垒被撕开了一条缝,两年前“分拆铁道部”的预言终于成真。
如此看来,中石油也应该像铁道部那样进行分拆,以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甚至也会为舆论所喜欢。但对于一个“一体化”垄断多年的石油巨头来说,怎么拆、何时拆、怎么避免触碰利益集团的利益等,都是难题。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库尔·奥尔森在《国家的兴衰》一书中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有足够长时间的政治稳定,就会出现特殊利益集团,而且,它们会变得越来越明白、成熟、有技巧。然后它们就会对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公共政策,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机器,尤其是行政和法律,会越来越知道该怎样操纵,懂得在操纵时怎样找到好的理由。
奥尔森的说法十分符合中国的实际。由于国内各种利益集团的技巧越来越娴熟,因而获得的利益也就越来越持续、越多。更为严重的是,在众多利益集团中,一些大型央企成为最大的利益集团,并且拒绝放弃既得的利益和获得这种利益的方式,他们越有维护既有机制的能力,就越能形成不断强化的循环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将中石油拆分成四个公司,国有的性质依然没变,要想打破垄断,提高效率,尚不能成为“改革”,要真正有勇气触碰利益集团的利益,打破“一体化”垄断。但这庞大的利益链条,不是创造巨额利润,造福全国百姓,而是为蒋洁敏之辈提供了贪腐的温床。
例如在中石油这个庞大的集团内部,人事任免权力就存在大量的利益交换。据悉,中石油拥有150多个二级机构、又是如此利益丰厚的央企,中、高层的人事任免权力,带来的利益交换也一定是惊人的。
因此,拆分中石油遭遇利益集团的阻击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必须“去利益集团化”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但由于几十年来形成的绝对垄断,要拆公中石油说易行难。
从表面上看,拆分只是一个企业行为,但操作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是,本该是改革动力和主体的中石油在某些领域蜕变为改革的阻力,而改革的利益僵局就此形成,而中石油决策层则成为这个僵局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