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0月25日讯】中国的债务问题正在变得令人吃惊。
中国开始对地方政府不断上升的债务展开审计。仅在数周前,WSJ称,中国已经允许地方政府通过短期借款的方式来展期债务。另外,一些银行坏账冲销规模上升了两倍,以弥补损失。
地方政府债务是中国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阻碍因素。总所周知,中国政府希望摆脱高风险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部分原因在于化解房地产投机泡沫。
但是,由于缺乏监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大,这阻碍了中国向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稳步转变。
2010年,中国审计署估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约为人民币10.72万亿元(1.75万亿美元),占GDP的27%。但是,自此以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攀升。有人估计,地方政府目前的债务规模已经达到GDP的60%,其中多数债务来自特别投资工具(SIV),后者能够绕过中央政府设定的借款限制。有些人熟悉华尔街在金融危机前的资金拆借。对他们而言,SIV似乎并不是好兆头。
在地方政府债务激增问题上,中央政府也难辞其咎。
多年来,中央政府一直设定通常不低于8%的经济增长目标,并向省级和市级政府施压,希望他们能实现该目标。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解决方案很简单,即先征地,然后再借款开发房地产。在很多情况下下,这些官员们不会考虑新住宅和办公楼的未来需求有多大。
Kynikos Associates对冲基金经理Jim Chanos称这种情况为“通往地狱的脚踏车”。地方政府未来某一时刻将被迫“下车”。届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将难以持续。WSJ的Michael J. Casey称,目前来看,地方政府摆脱这种情况的时刻似乎已经来临。
难怪中国政府已经在想办法使银行和借款人准备好面临困境。
WSJ消息人士称,信贷规则修订案可能包含允许更多地方政府发行短期债券的条款。因此,地方政府就可以用发债所得资金来偿还到期债务。
当然,这只能把问题拖后数月或数年。中国政府大概希望经济解释已经恢复,这样地方政府就更容易筹到资金,债务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但是,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现在,中国银行业已经在大规模冲销坏账。中国最大的几家银行在今年上半年冲销了人民币221亿元(约合36亿美元)的坏账,为去年同期的3倍。
乐观者认为,中央政府还有政策空间。毕竟,IMF预计,中国2013年债务总额仅占GDP的21.3%。
但是,如果对中国的债务规模进行任何合理分析,那么我们必须把地方政府、国企和国有银行的债务都计算在内。这三类机构可视为中央政府的延伸,这意味著其负债最终也由中央政府负债。中央政府可以消化这些债务,但如果救助规模过于庞大,那么这将严重限制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
惠誉最近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底,中国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198%,高于2008年的125%。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GDP增速自2012年以来已降至7.5%左右;截至9月份,中国最大几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加了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