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东方金字塔” 汉魏高句丽古都(图)

发表:2013-08-09 13:0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3年08月09日讯】在祖国东北边疆,吉林省南部,中朝界河鸭绿江北岸,有一处青山绿水、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好地方;她历史悠久、民风古朴、物产丰富,素称“塞外小江南”;这就是汉魏时期的高句丽古都——集安市。集安市位于东经125°33′至126°33′,北纬40°52′至41°35′之间。在东北地区的版图上,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自由地翱翔。

集安原名辑安,亦称通沟或洞沟,1965年改为现名。集安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远在距今4000多年前,就有我们的先人生息、繁衍在这里。虽然历经沧桑,古迹烟灭,但仍留下了他们的史迹。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考古调查,在集安境内浑江流域的台上乡荒崴子村、头道乡东村、二道崴子村以及鸭绿江流域的榆林乡朱仙沟村、黄柏乡长川村、郊区乡胜利村等地,发现多处原始社会遗址,出土了大量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以及陶器。石器有石球、石镐、石斧、石镞、网坠等。陶器有夹砂褐陶和夹砂黑灰陶,器形多为罐并附有横、竖桥状耳、环耳、瘤状耳等。这些遗物是属于生活在这里的我国东北古族——貊族的文化遗存。根据出土物可以看出,当时的貊族已经定居,过着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经济生活。这些中华民族的先人用原始的石制生产工具,同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抗争,辛勤地开发着这块富饶的土地。

进入历史时期以后,周初武王克商,根据文献记载,殷商故臣箕子率领5000人出走东北,后渡过鸭绿江,来到王险城(今平壤)建立了箕氏朝鲜政权。周武王就地封之,箕子接受周封,爵位为侯。这样,箕氏朝鲜就成为周天子在东北地区的一个诸侯国。当时,箕氏朝鲜的势力范围南达今朝鲜半岛的大同江北岸,北达今鸭绿江中游一带,集安即在箕氏朝鲜管辖的范围之内。所以,西周时期的集安地属箕氏朝鲜,成为周王朝间接管辖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箕氏朝鲜亦打着“尊王”的旗号,借维护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机会,兴兵西击,与北方另一强大的诸侯国燕国交战。《史记·朝鲜列传》记载,箕氏朝鲜为燕所“击攻”,燕昭王在战胜箕氏朝鲜后,夺取了大片土地,集安转而又为燕国所有。

战国以来由于中原战乱频仍,至使许多中原人移居东北,集安境内同样为中原移民的目的地。在考古发掘中,集安境内已出土了大量的战国货币。其中有匋阳、平阴布币、折背“匽”刀钱、一化、“匽化”圜钱以及秦汉的半两、五铢,王莽的货泉、大泉五十等。还有赵国的铜剑和汉代铁制生产工具等。可见移民持续的时间既长且久。由于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明的不断输入,促进了这里的社会发展和民族之间的融合。与燕及中原地区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秦汉之交,燕人卫满率人进入箕氏朝鲜,箕氏朝鲜灭亡,卫氏朝鲜取而代之。汉武帝时,卫氏朝鲜的统治者不仅自己不去朝见汉天子,而且还阻止周边的少数民族首领朝贡汉朝。有鉴于此,汉武帝于元封三年(前108年)派兵灭亡了卫氏朝鲜,转而在其地设置了乐浪、真番、临屯、玄菟四郡,将朝鲜半岛北部和鸭绿江北岸一带直接置于中央王朝管辖之下。此时的集安,隶属玄菟郡的高句丽县管辖。高句丽县因为是高句丽族的聚居区,故名。以此知道,集安地区的主体民族已是高句丽族了。

高句丽族是我国东北地区最为古老的古民族之一,是东北地区秽貊族系中的一支。关于她的族源,学术界的研究观点还不能统一。一种观点认为她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土著民族,由貊族发展演变而来。一种观点认为她是由东北地区的古民族高夷发展演变而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她的起源地在今山东,由山东地区古代的东夷族系发展演变而来。尽管学术界对高句丽族的族源来历还存在着分歧,但她的源头在中国,她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则是我国学术界的共识。

汉孝元帝建昭二年(前37年),朱蒙出走夫余来到了玄菟郡高句丽县。朱蒙就是高句丽国的创始者,关于朱蒙的出走,《论衡·吉验篇》和《魏略》诸书记载,夫余国王在外出狩猎时,其侍婢在家有孕。国王返回时怀疑侍婢不忠,侍婢说有气“大如鸡子来下我,故而有娠”。后生一男儿,便是朱蒙。朱蒙出生后,国王下令将其扔掉。扔在猪圈里,猪用嘴呼气温暖他;扔在马圈里,马用身体温暖他;扔在道路上,鸟用翅膀羽护他。国王无奈,遂由其母抱回抚养。长大后,朱蒙善射,国王听信谗言,害怕朱蒙夺其王位,便想杀掉朱蒙。其母闻听后密告朱蒙,朱蒙遂“弃夫余,东南走”,逃离了夫余国。《魏书·高句丽列传》记载:“中道遇一大水,欲济无梁,夫余人追之甚急。朱蒙告水曰:‘我是日子,河伯外孙,今日逃走,追兵垂及,如何得济?’于是鱼鳖并浮,为之成桥,朱蒙得渡,鱼鳖乃解,追骑不得渡。”透视这些近乎神话传说的记载,我们大体上可以知道,朱蒙不是夫余国王的亲子,因此,幼年、童年的遭遇很坎坷。长大后更是不见容于夫余国,不得已只得南逃。

朱蒙南逃到玄菟郡高句丽县的卒本川(今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城)后,看到这里土壤肥美,人民淳朴,山河险固,遂决定在此安家。因为朱蒙的祖国夫余是当时我国东北地区文明程度甚高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所以,朱蒙就把夫余国一套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移植于此,安家之后马上建立了政权,“国号‘高句丽’,因以高为氏”,颇有因俗而治的风范。这样,对祖国东北地区历史进程具有重要影响的高句丽国就正式建立了。朱蒙由一位逃难者,一变而成为高句丽国的开创者和首王。这个高句丽国,建在西汉王朝的玄菟郡内。所以,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在西汉王朝有效的管辖范围之内。而此时的集安,即是高句丽国的一部分,同时也仍是玄菟郡高句丽县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朱蒙在世时,高句丽国一直以五女山城(史籍中称“纥升骨城”)为都,同时,又修建了平原都城,即今桓仁市区内的下古城子古城。自此,高句丽都城的格局便正式形成,即山城和平原城互为依托。和平时期国王等居住在平原城,一旦有战事,便马上迁入易守难攻的山城,朱蒙卒后,由其子高类利即位,史称琉璃王或琉璃明王。

琉璃王即位后,娶有二妃;一为高句丽族女子,一为汉女雉姬。琉璃王宠爱汉女雉姬,高句丽族女子非常妒忌,经常趁琉璃王不在时欺侮雉姬。一次琉璃王外出未归,高句丽族女子再次刁难雉姬。雉姬不堪忍受,遂出走不归。琉璃王返回得知爱妃出走,非常伤心,便马上率人外出寻找。寻找的路线正是自桓仁到集安的方向。

在寻找的路上休息时,琉璃王抬头看到在一颗大树上有两只黄鸟交胫而鸣,样子非常亲密恩爱。琉璃王看到这里触景生情,想到爱妃离己而去,悲从心底生,禁不住泪水长流,随口诵出一首诗来,被《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琉璃王纪》记载了下来:“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东北地区的第一首诗歌就这样诞生了。这首诗深得《诗经》体诗歌的精髓,押韵准确,对仗工整,词义饱满,感情充沛。看得出来,高句丽建国未久,以王族为首的高句丽族汉化程度已非常之高。

琉璃王寻找雉姬未果,却意外地来到了集安。到达集安后,琉璃王马上被这里秀丽的景色迷住了:前(南)有滔滔的鸭绿江,后(北)有巍峨的大禹山和高耸的老岭,平地上芳草茵茵,鸟语花香。琉璃王立刻决定迁都于此。

这样,汉平帝元始三年,也即琉璃王二十二年(3年),高句丽正式迁都于集安。迁都集安后,琉璃王修建的平原城为国内城(今集安市区),山城为尉那岩城(今丸都山城)。自此,集安就成为高句丽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了。

有汉一代,中央王朝对高句丽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玄菟郡及其太守来实现和完成的。

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动乱,公孙氏政权称雄辽东。此时,高句丽国经过长期的发展,特别是其对周边一些国、族的兼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有增强,遂使其有了与公孙氏政权争夺辽东土地的实力,双方的摩擦和争斗不断。虽然如此,高句丽却归服公孙氏政权并受其节制。据史书记载,此时的高句丽还有为公孙氏政权派兵的义务。到公孙度、公孙康执政时,高句丽数次发兵袭扰辽东。汉献帝建安十四年(209年),公孙康出兵袭击高句丽,“破其国,焚烧邑落”,这是历史上集安第一次被汉军所攻破,高句丽的损失是惨重的。当时的国王为山上王高延优。面对残破的景象,延优不得不重新修造国都。

曹魏时期,高句丽复归属于曹魏的管辖,曹魏仍通过玄菟郡(郡治已迁至今辽宁省新宾县)对其发号施令。此时的高句丽国力量进一步增强,为摆脱辖境过小的窘迫,屡次进犯辽东,杀掠边民,抢夺财物。正始五年(244年),幽州刺史毌丘俭奉命率步骑万余人,讨伐高句丽。曹魏大军与高句丽王高位宫率领的20000军队交战于沸流水(今富尔江)之畔。高句丽军大败,曹魏大军乘胜追击,攻战了高句丽国都,并烧毁了丸都山城。这是集安历史上第二次被汉军攻破。高句丽王位宫仅率少数人马逃至买沟(今吉林省汪清、珲春一带)。稍作休整后,正始六年,毌丘俭再击高句丽王及其余部,遣玄菟太守王欣追之,“过沃沮千有余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请所诛纳八千余口,论功受赏,侯者百余人。穿山灌溉,民赖其力”。曹魏军队一直追击到了今日本海西岸。大胜之后,毌丘俭命人刻石勒文,一为纪功,二为震慑高句丽及东北地区其他民族。此纪功石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被发现,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是有关集安历史的最珍贵文物之一。

西晋建立后,高句丽国仍奉臣职。西晋在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设置护东夷校尉府,专门管理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夫余、沃沮等均受其管辖和节制。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发生后,中央王朝无暇顾及东北,鲜卑慕容氏遂崛起于辽西。此时的高句丽国亦伸张其势力于辽左,两族交错,时有冲突。东晋元帝大兴三年(320年),高句丽进犯辽东时,为慕容仁击败。转年,晋元帝封慕容廆为“持节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平州牧,封辽东郡公”。高句丽国亦归属于慕容氏。

慕容皝嗣其父慕容廆之位后,又自称燕王。为实现称霸东北的目的,乃于晋成帝咸康八年(342年)发两路大军进攻高句丽国。南路鲜卑大军攻至丸都城,获“府库累世之宝,虏男女五万余口。烧其宫室,毁丸都城而还”。这是集安作为高句丽国都,第三次被攻破。问题之严重还不止于此,在这次战争中,高句丽王高斯由父亲的陵墓被掘开,父亲的尸体被抢走;而高斯由的母亲及数位王妃也被俘获,车载而去。所以,这次慕容氏政权对高句丽国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在此后的30余年间,高句丽转而全力经营国内事务,并重修丸都城,加固集安的防御能力。

东晋末年时,高句丽以集安为中心,又开始数次向辽东郡、玄菟郡用兵。广开土王高谈德即位后,高句丽的军事实力空前强大。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广开土王率兵进攻慕容氏,并终于夺得辽东地区,实现了高句丽几代国王的夙愿。

广开土王卒后,由其子长寿王即位。长寿王感到与周边强族争夺土地并无优势可言,遂转而全力经营鸭绿江以南的土地。北魏太武帝始光四年(427年)终将都城南迁至平壤,从此,国内城与丸都山城便成为高句丽的别都。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高句丽被唐朝和新罗联军灭亡后,唐朝在高句丽故地设置府州县,于集安设置了哥勿州都督府,属安东都护府管辖。

上述可见,集安作为高句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达425年之久。在高句丽国存在的705年间,集安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即使在迁都平壤后,集安作为别都仍不失其繁荣。高句丽民族在中国历史上上演的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史剧,绝大多数都是以集安为中心舞台而出演的。

高句丽民族虽然早已退出了祖国的历史舞台,但他们却为集安留下了大量的地下和地上的文物古迹。其中最壮丽和雄伟的是高句丽王陵、贵族墓葬和好太王碑。高句丽的王陵和贵族墓葬达3000余座,它们特征鲜明,被誉为“东方金字塔”。而好太王碑高达6米有余,镌刻有1775字,至今仍屹立于大禹山脚下,鸭绿江之滨。现在,高句丽王陵、贵族墓葬及好太王碑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而成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它们已成为集安市及吉林省的名片,每天都有大量的国内外参观者来到集安,凭吊先人事迹,领略高句丽民族的流风余韵,抒发自己的思古之悠情。

来源:天津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