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僧:八指头陀(图)

作者:郑重 发表:2012-02-18 15:1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割肉烧灯供佛劳,可知身是水中泡;
只今十指唯余八,似学天龙吃两刀。
(《景德传灯录》:俱祗得天龙一指禅)

这是中国近代著名诗僧八指头陀,廿七岁时(清光绪三年,纪元一八七七年),参礼甯波阿育王寺佛舍利,为表明信仰的坚定与向道的虔诚,于佛前自燃二指后,所作的<自笑诗>,并因此自号“八指头陀”。

八指头陀生于清咸丰元年(纪元一八五一年),圆寂于民国元年(纪元一九一二年),世寿六十二龄,僧腊四十又五。师(本文专指八指头陀,下同)俗家姓黄,湖南湘潭人,世代务农。母胡氏,于连生数女后,日日祈求观音菩萨赐子,不久果怀孕;数月后,忽梦兰(兰,男的谐音)生卧室中,越数日即生下师。师七岁丧母,与年仅两岁的幼弟“抚棺寻母哭失声”,闻者莫不为之鼻酸!十一岁,师入村塾读书,无奈一部《论语》尚不及读完,相依为命的父亲,即因病撒手人寰。师曾自述当时“零丁孤苦,厥状极惨,弟以年幼,依族叔。余无所得食,乃为农家牧牛,犹带书读。”幼年痛失怙恃(父母)的悲凄,溢于言表!

同治七年(纪元一八六八年),师十八岁,某日于春郊牧牛,“见篱间白桃花,为风雨所摧败,不觉失声大哭,因慨然动出尘想。”睹落花感无常,师遂依止湘阴法华寺东林长老出家,法名敬安,号寄禅。日后,师尝作《落花诗》绝句追忆此事。诗云:“红桃紫杏满山窠,斗艳争妍一刹那;悟得人生皆梦幻,从兹清磬念弥陀。”

出家半年后,师赴南岳衡山祝圣寺,礼贤楷律师受具足戒。翌年春,师仰慕志恒禅师道行,参学于衡阳岐山寺,朝夕亲炙志公。

“弱龄喜闻道,遥礼岐山师;千里怀耿介,中心如渴饥。既入狮子窟,始决野狐疑;凝神入众妙,飞辩应群机。…”这首《岐山感旧诗》,充分流露当年师求法若渴的热忱,与闻法后心开意解的无限法喜。

同治十年(纪元一八七一年),师廿一岁,因至岳阳探省母舅,顺道偕友畅游洞庭湖畔的岳阳楼。登楼后,同行的道友,忙着分韵赋诗;师因不谙诗作,独自在一旁“澄神趺坐,下视湖光,一碧万顷”,脑海中忽然涌出“洞庭波送一僧来”之句。此句一出,在座诗友莫不啧啧称奇,叹为稀有难得之作,皆认为若非神助,即仗宿慧所致!日后,师得湘阴县名绅郭菊荪指点,授以《唐诗三百首》。自此,师于清磬木鱼之余,兼研诗词,并时以诗作,就教于同乡国学大师王湘绮;师曾自称:“佛门弟子,湘绮诗徒。”日久功深,师终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诗僧。师之作诗三昧为:“传杜(甫)之神,取陶(潜)之意,得贾(岛)孟(郊)之气体,此吾为诗之宗法焉。”师之诗作,计有《八指头陀诗集》十卷、《续集》八卷、《白梅诗》一卷;日本僧人将其诗集编入续藏,师能诗之名,自此远播海外。

师廿五岁,曾结夏于镇江金山寺,并小住于常州天宁寺,经苏州往南海。两年后,师廿七岁,住宁波茅山寺,游天童山,宿阿育王寺。遍游江南若干年后,师于光绪十年(纪元一八八四年)结夏后,返回长沙,时年卅四岁。返湘后,师先后住锡于衡阳罗汉寺、衡山上封寺、大善寺、宁乡沩山寺(唐代灵祜禅师开山创建)、长沙神鼎寺、上林寺。光绪廿八年(纪元一九0二年),师五十二岁,接掌东南第一名刹——浙江宁波天童寺方丈,直至六十二岁圆寂。师于天童春龙冈遍植梅花,自筑“冷香塔”,并自撰)《塔铭》曰:“佛寿本无量,吾生讵有涯?传心一明月,埋骨万树花。丹嶂栖灵窟,青山遇客家;未来留此塔,长与伴烟霞。”

师一生与花结下不解之缘,深受师器重的太虚大师(纪元一八八九至一九四七年)谓师系:“梦兰而生,睹桃而悟,伴梅而终,以花为因缘,以花为觉悟,以花为寄托,以花为庄严!”诚十分贴切之写照。民国元年(纪元一九一二年)十一月一日,师与各省僧界代表,连袂抵北京请愿,吁政府保护寺产,惜未获善意回应。十一月二日,师竟示寂于法源寺。

师天性纯笃,为十足性情中人,无论对人、对物、对山、对水,率皆出自真心,发乎至情。最后,谨引述师之轶事二则,以见其赤子情怀之一斑。

师于五十二岁,就任天童寺住持之前,专程还乡拜辞祖茔,并进谒儿时恩人李母周孺人墓园,师感念李母不已,并为诗哭之。师写五言绝句,共四首:

昔人感一饭,千金报其恩;
我怀李母德,袈裟拜墓门。

未拜涕先流,儿时此放牛;
悯我无母儿,时常梳我头。

稚龄失怙恃,舍母无所依;
我饥饱我食,我寒温我衣。

欲去复踌躇,遗憾此山隅;
惟将双泪痕,流作报恩珠!

从这四首五言绝句中,我们清晰地看到:这位年逾半百老头陀,身披袈裟,泪泗纵横地追悼幼时曾为其栉发、缝衣、喂食的妇人,知恩图报的心意,溢于言表。师自揣既然无法如韩信回报漂母以“一饭千金”,只好“惟将双泪痕,流作报恩珠!”情真意切、赚人热泪!

“民吾同胞、物我与也!”师早岁于岐山仁瑞寺担任行堂时,因怜悯一病犬,饥困无食,擅自违反禁止畜犬的寺规,私下喂食病犬。久之,此一无主病犬,竟滞留寺中,驱之不去!一日,方丈巡察大寮(厨房),正值病犬就破瓷盆啖食;师恐事迹败露,遭方丈呵斥,“乃遽取盎,吞其余粒,臭味恶不可近,犬涎满焉。”方丈离开后,师回到寮房,随即大吐不已,蒙被而睡。廿四小时后,师一觉醒来,顿觉心境澄明,慧业朗现,获证文字般若。如此非比寻常的成就,实植因于师“无人我众生相”的殊胜心行。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师纯真诚挚的情感,平等无我的胸怀,为佛门陶铸出一位高僧与大人的具体形象!

文据《高僧行谊》

来源:大纪元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