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国如何一天之间歼灭日本四艘航母

作者:信力建 发表:2011-08-22 12:0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8月10日,一艘由旧航母改造的中国航母平台出海航行试验。14日,经过4天的试航,瓦良格号凯旋,平稳返回港口。按照试验计划,航母返回后将继续在船厂进行改装和测试工作。8月13 日,有关军方消息人士表示,经过多次测试完毕后,中国第一艘航母预计在明年八一建军节正式交付海军服役;航母归属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初步计划日后在南海服役。对此,很多喜欢热闹的人兴高采烈,也有军方人士趾高气扬地表示:航母是今天大国海军的标志。中国海军从黄水走向蓝水,从浅蓝走向深蓝。然而,航母真的能保证一个国家从此欣欣向荣,由“黄”变“蓝”么?我们不妨来看看近邻日本的例子。

二战前,日本就有一种浓厚的航母情结。早在航空母舰刚刚问世时,日本就萌发了成为航母大国的强烈冲动。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造航母的国家,但比英国晚开工两年多的日本急起直追。20世纪20~30年代,日本疯狂地建造航母和巨型战舰,其军舰总吨位居世界第三。战争中,日本航母也似乎挺长脸:从日本海军以6艘航母为主力偷袭珍珠港开始,历经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马里亚纳海战。到莱特湾海战期间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的有效战斗力被完全摧毁为止,每次海战都有航母出现。除了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之外,航母战斗力的强弱更是成为了上述海战胜败的关键。甚至在中途岛海战中,双方官兵几乎连对方舰艇是什么样子都没看见,仅凭航母舰载机的出击,就结束了这场被认为是扭转太平洋战局的海战。倒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海军心目中的主力——战列舰,在这场战争中被来自空中的打击搞得灰头土脸,根据《简氏二战战列舰年鉴》记载:二战期间总共有25艘战列舰在交战中被击沉。其中有14艘是被飞机击沉的,这还不包括德国“俾斯麦”号和日本“比睿”号。“俾斯麦”号虽然是毁于英国海军的万炮齐轰,但此前它已遭英国海军舰载机的鱼雷攻击而无法逃脱,这才是致命一击;日本海军的“比睿”号在瓜达尔卡纳尔海战期间自沉,同样也是在遭到美军空袭、舵机受损后才不得不自我了断的。

也因此,日本对航空母舰情有独钟。最初日本海军内部也曾有过航空母舰与战列舰孰轻孰重的激烈争议,但仍从1911年就开始了航空母舰的开发工作。到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为止,先后建造了29艘航空母舰(其中有4艘已经下水但未完工)。二战初期,日本海军在山本五十六等一班深知海军航空兵重要性的将领的指挥下,几乎横扫大半个太平洋。直到中途岛战役,日本海军在一连串的失误下惨败而旧,大批优秀的飞行员和飞机维修人员伴随4艘第一线航空母舰命丧汪洋,从此日本国力的缺陷——物资、人力的不足——纷纷暴露出来。虽然日本倾尽全力赶造和改装各型航空母舰,但在美国一大批新造航空母舰的压迫下,不熟练的飞行员和不足额的舰载机使得日本海军纵有航空母舰,也无法挽回颓势。日本苦心经营了 30年的联合舰队,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灰飞烟灭。

到二战结束时,除了担任训练任务的、也是最老的、吨位仅为10000吨的“凤祥”号之外,其余日本航空母舰均被美国海军一网打尽。其中,二战中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舰“信浓”号,下水50天尚未开始服役,就被美国潜艇击沉。该舰原本是“大和” 级超级战列舰的第3艘,1940年5月动工,但在横须贺造船厂施工过程中,因中途岛战役日本航空母舰损失惨重而改建成航空母舰,并于1944年11月19 日交船。由于“信浓”号的舰体有战列舰装甲,所以日本海军原本打算用其作为航空母舰的海上物资补给母舰,用于携带航空战队所需的炸弹和鱼雷。因此,虽然 “信浓”号排水量将近70000吨,飞行甲板长256米、宽40米(是二战期间飞行甲板最宽的航空母舰),却能只搭载47架飞机。“信浓”号交给日本海军时,东京已经处于美国B-29战略轰炸机的威胁之下,于是海军决定将“信浓”号转移到濑户内海的吴港海军造船厂完成建设收尾工作。11月28日,“信浓” 号起航开始在濑户内海进行它的处女航行,随船官兵和造船厂工人总计1900人。不料在28日夜21时左右,“信浓”号被美军潜艇“射水鱼”号发现,29日凌晨遭到攻击并被4条鱼雷命中。虽然在设计上“信浓”号可以承受20条以上鱼雷的攻击,但由于抽水泵尚未安装,水密隔舱的工程也未完成,加上舰上人员未经训练,“信浓”号在中雷2个半小时后,就因锅炉进水而导致全舰动力尽失,5个小时后倾覆沉没。就这样,日本人花了4年半时间建造出来的二次大战中吨位最大的航空母舰“信浓”号,在第一次出航不到20个小时内即被击沉。日本海军最后一艘大型的航空母舰“大凤”号的“惨”,则在于它的人员伤亡。该舰由川崎重工承造,于1939年预算通过后即着手设计,1941年完工,标准排水量34200吨,长253米、宽27.5米,舰载机75架,舰上官兵1751人。 1944年6月,“大凤”号第一次出击,19日出现在马利亚纳海战中,发出第一批飞机后即被美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命中舰岛下方,导致航空燃料库龟裂,挥发的油气充满整个停机库,不得不暂停第二批飞机的起飞作业,用运送飞机的升降机搬运木材以填补燃料库的裂缝。中弹5小时后,“大凤”号上的损管人员犯下了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启动舰上的通风系统以排除弥漫在舰内的油气,结果电力系统产生的火花瞬间引燃了油气,爆炸的冲击波无法炸穿飞行甲板和装甲,而是在舰内部造成“闷炸”。惊人的爆炸摧毁了舰内所有较薄弱的结构,但“大凤”号仍在海面上漂浮了1个多小时才沉没。该舰由于“闷炸”而使人员伤亡惨重,阵亡官兵在 1000人以上。

航母并没有挽救日本的灭亡。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日本的完蛋,当然不是航母所能挽救的,是美军通过海空作战消灭了日军的主力,并通过战略轰炸迫使日本投降。正如战后丘吉尔所云,当其(日本)船只的9/10都已沉没或不能行动,其空中和海上的兵力都已被摧毁,其工业已经被破坏,其人民粮食补给已经日益缺乏—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日本的崩溃实在是早已成为定局。美国的战略轰炸调查报告书也同样地强调这一点,不过却又补充说: “假使日本的政治结构能够对干国家政策作比较迅速有效的决定,那么在军事已经无能为力与政治承认无可避免的现实之间的时差也许即可以缩短。”话虽如此,但似乎还是很显明,即令不使用原子弹,空中优势也仍能产生足够的压力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并取消侵人需要美国海军军令部长金恩也曾认为“只要我们愿意等待”,则仅凭海军封锁即可饿得日本人非屈服不可”— 因为他们缺乏油、米,以及其他各种必需的物资。西方战略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起《战争论》中有云“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事实上,战争更是经济的延续——美国所以打败日本,日本所以最后投降,都是缘于各自的经济实力。而美国所以拥有这样的经济实力,乃是因为它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跟制度的先进与否比起来,是否有航母,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几乎是无足轻重的。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