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星期五下午,一个名为“SPONSOR YOUR PARENTS(担保父母移民)”的跨族裔移民团体组织了一场示威活动,在加拿大联邦移民部长位于多伦多选区的办公室外面摇旗呐喊,抗议政府拖延担保父母移民审批程序。据说参加抗议示威的人群里有一半以上是我们中国同胞,并由此引发了华人社区的热烈讨论。孰是孰非,见仁见智。加拿大是个自由民主的国家,每个人都有根据自己的利益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影响政策制定者的权利。我们中国人在国外历来忍辱负重,逆来顺受,任人宰割,在遭到不公平对待的情况下大多是 “打碎牙齿和血吞”,很少敢于主动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为自己的权益作抗争。所以,单纯从中国人能够大胆的站出来抗议这件事来看,我认为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赞赏的。不过,本文想探讨的是,当父母移民过来以后,儿女们准备怎么让他们愉快地在加拿大安度晚年。
曾经有不止一个朋友对我说,你经常写这写那的,为什么不写写有关老人们的话题? 他们不管是来短期探亲也好,长期移民也好,都是很需要关心和关注的一群人。有的朋友甚至连标题都给我出好,直截了当地叫我写一篇“父母为什么偷偷地哭?”。她们讲了许多例子给我听,告诉我有些老年父母移民过来后日子过得很不愉快,他们经济上得依赖子女,周围没有朋友,孙辈稍大点儿的都不说中文,不跟他们交流,因此精神上很寂寞,文化,生活等方面也不太习惯,可是为了儿女的脸面和自尊,他们通常都默默忍受着,所以很压抑和苦闷。
不可否认,大多数子女想把父母接过来的初衷都是基于孝顺和亲情,在我所熟悉的朋友圈子里,确实也有很多把父母接过来团聚,生活得很和睦融洽的。但是,也有许多子女接父母出来仅仅是出于迫不得已,或是把父母当作免费保姆,接过来是为了给自己带孩子做家务的,所以过得不太融洽和谐。虽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和睦的家庭各有各的原因,然而,导致这种结果的最根本原因,主要还是有些做子女的过于自私和绝情。
记得在我家搬到多伦多大约前后两三年里,在温哥华和多伦多华人社区分别发生过一起儿媳,儿子把父亲送进监狱的事件。温哥华那家是大陆留学生,他们把父母接来探亲后,父亲到唐人街餐馆洗盘子,母亲出去给人家当住家保姆,大约是看到父母都有一定收入,儿媳妇认为他们应该把打工所得交给他们支配,实际上父母也交了,但估计儿媳妇不满意上交的数目,所以经常寻衅吵架,有一天大吵过后,儿媳妇竟然打报警电话,控告公公只是个VISTOR身份却在打黑工。结果可想而知,警察上门铐走了公公,关了几天后被勒令回国。那时我们中国大陆留学生还是弱势群体,不太受华人社区关注,中文传媒也没有现在发达,所以事情没有被报道出来,只是在校园留学生圈子里对那儿子该不该就此事跟老婆离婚的事情沸沸扬扬地讨论过一阵子。后来儿子决定原谅老婆,不少人还很为他父母愤愤不平。
倒是多伦多那件儿子送父亲进监狱的事情由于被中文日报和多元文化电视台报道出来,所以广为人知。相信凡是95、96年以来居住多伦多的人都会有印象,我们那时刚搬来多伦多不久,也是看了电视和《世界日报》知道的。据报道,那对父母刚被儿子媳妇申请过来一个月都不到,就因为钱的问题爆发激烈争吵,父亲盛怒之下,说出要把儿子杀了这样的气话。在中国“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传统文化观念中,父母不管有没有道理,骂出些过头话是天经地义的,子女不与计较不会当真也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在加拿大就不同了,恐吓罪是要判刑关监狱的,亲生父子也不例外。尽管儿子还是那个在中国出生长大,并培养到研究生的儿子,他却要按照加拿大法律修理老父亲。于是儿子打了911报警电话说父亲威胁要杀掉他。警察不敢怠慢,立刻上门把老父亲逮捕没商量。老父亲在监狱里关了些时日,后来还是本地华人社区中很受尊敬的陆朗毅妈妈出面,怎么担保出来我记不清了,反正陆妈妈为他募捐了一笔钱准备给他们老两口买机票回国,还召开了记者会,表示如果做儿子的最终能够回心转意肯出机票钱,他们就把这笔钱留给有需要的人。
以上两个案例虽然比较极端和少见,但是由于老人经济不独立弄得满腹辛酸毫无尊严的现象却十分普遍。我的朋友就讲过她认识的一个老乡,儿子媳妇收入都相当高,在高尚住宅区买了豪宅,可是,他们对来探亲的母亲却一毛不拔,母亲连出门买张公共汽车票的钱都没有。另一个朋友告诉我,她邻居的父母连逛 YARD SALE花一块两块钱买点旧货都拿不出。当然,儿女们不给零花钱都是有理由的:虽说生活条件不错,但银行还有买房贷款,钱要积攒起来还贷款,再说,吃住有儿女包了,给了钱老人也没地方花。有的父母想自力更生,出去给人家当保姆带孩子,儿女却又不同意,觉得让父母出去给人当保姆有损自己的身份和颜面。
我有一次到约克大学找朋友玩,在约克大学喷水池边的草地上亲眼看到一个第二天即将回国的母亲正在跟同样探亲的老人们哭诉,她说她出国的时候亲戚朋友同事都送了一大堆礼物,儿子媳妇把礼物照单全收下了,可轮到她要回国,儿子媳妇都装傻,连一分钱的东西都没买给她带回去,她都不知道回国时怎么面对亲朋戚友。“这外国真是没人情味,出不得,连起码的礼尚往来都不要了。”这是她反复唠叨的一句话。她说以前因为爱面子她什么都没好意思说出来,反正明天要回去了,也不怕人笑话了。像这样为了维护儿女的形象和尊严,自己忍受委屈默默为儿女操持家务,照看孙儿,直到临走才伤心得偷偷哭泣或忍不住发出牢骚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寂寞孤独是老人们在异国他乡另一种难以排遣的精神苦闷。许多父母们来到加拿大,虽然儿女事业有成,生活条件不错,衣食无忧,但是他们由于离开原来熟悉的环境,没有了老朋友老街坊邻居,语言又不通,更看不懂英文电视,几乎成了聋子,瞎子,心灵上是很孤独的,如果孙子辈年龄小一点,还可以在家说说话,如果孙子辈年龄稍大,一般在家都不讲中文,而且有空就沉浸在网上,基本上都不与爷爷奶奶说话交流,所以老人们普遍感到寂寞难耐。有些体贴一点儿的儿女,时常给父母租些电视剧,买中文电视频道,或定份中文报纸看看,日子还好过些,但有些儿女根本就不舍得花钱,老人们除了看看免费的中文报纸外,便没有多少别的文化娱乐了。所以,每逢星期五,一大群爷爷奶奶们在中国超市门口徘徊流连,等待免费中文报纸便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生活习惯的不适应是一部分老人的另一个烦恼。有个朋友前两年买了新盖的房子,把父母办了移民接过来一起住。表面看起来生活很舒适惬意,其实父母也有说不出的郁闷。为了节省煤气电费,儿媳妇每天晚上睡觉前就把暖气调低几度,直到第二天下午孩子们放学再把温度升上去,所以每天两个老人都得穿着大棉袄在寒气袭人的华丽屋子里挨冻。他们住的地方比较偏远,也没有CABLE没有中文电视,我建议他们装个小耳朵收看中文节目,可是装小耳朵得在墙上打洞穿电线,或在窗框上钻洞,儿子儿媳妇们一来舍不得破坏新房子,二来怕暖气从洞眼泄漏,三来不想花买小耳朵的钱,所以始终不愿装。最让老人们不习惯的是一日三餐,因为儿子媳妇怕油烟熏脏了崭新的屋子,几年来从不动炒菜锅,每天都是生菜色拉或凉拌菜,肉类不是卤就是烤,虾也是买洋人那种煮熟冰冻的,偶尔买条鱼,不管死的活的一律清蒸。天天就是这几样菜,越吃越没胃口,看两老无精打采又消瘦的模样,我们看着都不忍心。我劝朋友想开点,老人家一辈子的饮食习惯已经定型了,一把年纪了那里改得了,还是偶尔炒个菜改善改善吧,大不了将来房子少卖点钱。可是人家说不炒菜不光是怕弄脏房子,也是为了环保和健康。我顿时语塞。说起来老父亲在国内也算是个学者,出国后失去了一切,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好在他修养极好,从不抱怨,也不让老伴抱怨。可是我们看得出来他们过得不快乐。
当然父母本身也不都是没有问题的,儿女也有他们的难处,有些家庭矛盾并不能全怪子女。比如我就听说过有家儿女把父母赶走的故事。据说父母动不动就数落儿子媳妇净看广告买最便宜的东西,哪像国内的人净挑最贵最好的买。还老是趁儿媳妇不注意就把当晚没吃完的菜倒掉,说是吃剩菜对身体不好。其实哪个上班的人不是带昨晚的剩饭剩菜当中饭?还有的父母爱好攀比,老拿儿子或者女婿的收入,职位跟别人比较或炫耀,搞得儿子或女婿压力巨大,不胜其烦。
不过,总的来说,这样的父母应是极个别的,大部分中国父母都比较能够体谅儿女的难处,也心甘情愿发挥余热为儿女做奉献。他们来到国外依靠子女,失去经济来源,而经济基础决定政治地位,他们经济上没有自主权,因此是弱势的一方,如果做子女的对他们不好,晚景实在很凄凉。
其实这群父母们中间藏龙潜凤,许多人当年也曾经在各个领域叱咤风云一时。去年圣诞节前我曾经在城市广场看到一场老年艺术团演出,看到那么多白发苍苍,却造诣不凡,气质优雅的先生女士们站在舞台上引吭高歌,演完后穿着鲜艳的少数民族服装摆出各种姿势照相的情景,我真的很感动也很敬佩。可惜不是每个父母都有条件参与其中。有的子女工作之余,不是送孩子上钢琴课就是游泳班,绘画班,就是没空送父母参加些老年人的活动。
每个人都有风华正茂的时候,也有年华老去的一天。对子女来说,再大的困难也是暂时的,对老年父母来说,却是过一天少一天,等到困难挺过去了,日子好过了,也许父母就享受不到了。真到那时,再发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锥心之憾就没用了。每个人,无论3岁小孩,还是80老人,都是有自尊心的,都渴望被尊重和关爱。所以,能尽快接父母出国团聚固然高兴,怎样让父母到加拿大以后能够过得有尊严,过得愉快,是每个想申请父母移民的子女更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
来源:加拿大旅游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