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7-15 18:09:51作者:
一、大家各自搞小圈子,不要求整合
目前中国大陆的民间力量日益多元化,独立中文笔会、中国民主党、家庭教会、NGO、民运人士、自由派人士、维权人士、知识界、传媒界、出版界、法律界、中国泛蓝联盟、自由中国论坛和广大网民等等,大家都各自在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一摊事,以上种种力量共同构成了目前中国大陆的民间生态。以上所列举的种种力量,还远远不是详尽无遗的,但所列举的和没有列举的民间力量加在一起,也还不足以支撑一个民主化之后的自由、多元的正常社会。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推翻专制统治,我们更需要建设一个健康、自由、多元、生机勃勃的正常社会。因此民间力量还需要继续生长发育,继续多元化。
另一方面,中共政权在面对民间社会的日益多元化时,表现出一种神经症特征。中共当局过去在面对使其感到恐惧和焦虑的不同声音时,一向是将其当作异己力量严厉镇压。近年来随着民间力量的逐渐发展壮大和政权力量的逐渐收缩,中共政权逐渐由攻势变为守势;中共不再从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出发,高调主动进攻,而仅仅是要求各地政府确保“不出事”。政府会用各种合法不合法的手段来防止“出事”,但一旦“出事”,当事人却并不一定会受到严厉的追究,因为惩罚这些人本身就很可能会引起反弹,从而给政府制造事端,影响稳定。就拿今年几起公开纪念64的事件来说,当事人所受到的惩罚不过是送回老家或监视居住而已。这说明政府本身是不想制造事端的,他们会千方百计阻止你做某些事,但真的做了也就算了,一般来说并不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政府宁愿息事宁人,这种鸵鸟政策体现了一种反焦虑的神经症特征:把头埋在沙子里就以为问题不存在。把民间力量排斥在意识之外,政府就无法从正在日益壮大的民间力量中吸取能量,获得力量,同时却要调动大量的资源来压制这种力量,以免它进入意识,引起焦虑,其结果便是政府可以使用的能量越来越少,“执政能力”越来越差。
这种反焦虑的神经症特征也存在于民间,其表现形式为过于追求民运的整合,要求大家团结在某个大旗之下,把反对的声音一概斥为“共特”或“分裂民运”。有些人认为只有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才会有力量,但是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有能力整合以上所有力量,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硬要整合,必定会犯和共产党一样的错误,把很多甚至是大部分力量隔离在意识之外,使其成为异己甚至是敌对的力量;此外,把生机勃勃、参差多态的自然生态变成单调的万亩稻田,也未必是好事。这样做事实上是缩小而不是扩大了民间的力量。
美国革命并不是只有一个“国父”,我们也不需要一个唯一的“领袖”。我们首先需要建设各自的小圈子,做各自的工作,发展各自的力量。领袖们首先把自己的粉丝团结起来。各个小圈子之间可以互相多走动、多联络、多沟通,如果互相看不顺眼也可以互相不理睬或者互相攻击,但是第一要承认彼此的存在,第二不要强求整合。只有各个小圈子都发展壮大、成熟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的整合才能更有力量。
二、多观察时局
近年来的民运维权活动有个特征:精心策划的事情往往会失败,无意中发生的事情反而能成功。成功的维权案件往往并不是某个或某些人在背后策划的产物,孙志刚案、反日游行和今年厦门的PX事件都是如此。成功的行动往往是共谋而不是密谋的产物,这说明在今天的中国,时势比人要重要得多。一种说法认为,传统上的民运人士起到的作用可能只是消耗中共的资源,让中共注意不到民间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最终发生的事可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管怎么说,多观察时局,根据时局灵活机动地采取行动,而不是制订过于详尽的计划,过于追求对事态和局面的控制,这是我认为合适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