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6-06-23 15:32:00作者:
受到太阳风的长期吹拂,地球上空磁圈中的气体被加热后会不断产生气泡、然后又破掉消失。这些气泡的发现,可以让科学家了解太阳风和地球磁场之间的交互作用。
上述发现,是科学家由欧洲航太总署(ESA)由4架人造卫星组成的Cluster卫星群,以及ESA与中国合作的双星卫星(Double Star)任务的观测资料中得出的。每当这些人造卫星经过地球白昼区上空、约距地表13~19倍地球半径时(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公里),就一定会至少遇到20~40个这些气泡。
这些气泡的正式称呼是“密度洞(density holes)”,是太空中气体密度突然降低10倍左右,但温度却从摄氏10万度跃升到1000万度的区域。每个气泡的直径最大可达1000公里左右,持续约10秒之后便破裂,之后变被温度较低、密度较高的太阳风所取代。
科学家认为这些气泡应是太阳风撞击地球磁场而形成的弓形震波(bow shock)造成的。弓形震波在自然界中相当常见,例如船只向前行进时,船前方的V字形或U字形水波波纹;或是飞机以超音速航行时, 因飞机速度比音速还快,使得飞机前方的空气和声波被挤压,最后经由“音爆(onic boom)”才消失。地球磁场和太阳风之间的弓形震波也一样,只是科学家一直不知道累积的磁场震波能量最后究竟是如何消失的。现在Cluster的气泡发现,或许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