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勁松(右前)與金井正彰(左前)步出會場時的畫面因拍攝角度引發熱議,遭外界質疑是刻意營造「中強日弱」的外交形象。(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5年11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拋出「台灣有事」說法後,中日關係再度繃緊。為降溫情勢,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金井正彰18日前往北京與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劉勁松磋商。然而,會後由中共官媒釋出的一張「雙手插口袋訓話、日方低頭聽訓」畫面,迅速在兩國網路發酵,從一個細微的肢體動作,演變成一場充滿戰狼色彩的外交輿論戰。
高市談「台灣有事」 中日半天磋商難破局
風波源頭來自高市早苗在國會上的一段答辯。高市在回答議員質詢時表示,若台灣發生突發事態並伴隨武力行使,可能構成日本的「存立危機事態」,暗示一旦台海生變,日本有可能依美日安保架構及相關法律行使集體自衛權。
這番說法直指台海情勢與日本安全的直接連動,在東京被視為符合現行安保架構的「中性回應」,在北京卻被視為踩踏紅線。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隨後在例行記者會上指責高市言論「性質惡劣」,並聲稱將「嚴正交涉」。
在官方定調與民族情緒交織下,北京選擇啟動外交管道,召見日方官員進行磋商,而這場原本被視為「管控分歧」的會談,最後卻因一段畫面而演變成另一場外交風暴。
11月18日,金井正彰抵達北京,與劉勁松在中國外交部大樓內展開司局長級會談。雙方圍繞高市早苗涉台發言、日本國內安全討論及近期雙邊敏感言論交鋒。
據日方會後說明,中方在會中要求日本撤回高市「台灣有事」相關表述,將其視為嚴重錯誤訊號。日方則明確表達,這是根據日本法律與一貫安保政策所做的答覆,無意撤回,也不接受中共將此解讀為挑釁或違反國際法。
同時,金井也就中共駐大阪總領事薛劍日前拋出的「斬首論」提出嚴正抗議,要求中方立即採取妥適處置;並就中方對中國公民「慎赴日本」的旅遊示警提出質疑,強調日本國內治安與安全情勢「絕無惡化」,不應被政治化。
會談持續近半天,直到下午方才結束。走出外交部大樓時,劉勁松面對守候媒體,被問及磋商是否順利,他僅冷冷回應:「當然不滿意。」並將會談氣氛形容為「嚴肅」。這句話幾乎宣告:這場會談並未帶來任何實質緩和。
關鍵畫面曝光:一張「插兜訓話照」點燃網路怒火
這場會談真正引爆輿論戰的,是會後不久由中共官媒釋出的一段畫面。
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與《澎湃新聞》等陸續發布一段短片。畫面顯示,雙方代表步出外交部大樓門口時,身著中山裝、胸前別著國徽的劉勁松,雙手插在褲子口袋裡,身體微微前傾說話;一旁的金井正彰則側身、頭微垂,似乎正邊走邊聽。
官方字幕與標題將畫面描述為:「劉勁松司長邊說邊送,日方邊聽邊點頭,表情嚴肅。」評論區內瞬間充斥「氣勢拿捏穩穩的」「雙手插兜嚴厲批評,日本人點頭哈腰」等留言,將這段短暫互動解讀為「中方當面訓斥、日方低頭聽訓」。
在中國國內社群平台,這張「插兜訓話照」被大量轉傳,不少民族主義帳號將這看作是「外交勝利的象徵」,甚至有人稱讚這是「真正的戰狼氣質」。而中共官媒少見地在外交部內部走道近距離拍攝、完整呈現送客畫面,更加深外界對「刻意設計」的聯想。
日方記者還原:低頭是為聽翻譯 不是挨訓
然而,這樣的解讀很快遭到現場目擊者質疑。
隨行日本記者向日媒表示,當下情況與中國官媒的敘事有明顯落差。依照記者說法,劉勁松當時確實將雙手插在褲兜裡說話,而金井微微低頭,則是因為口譯員站在身側,他必須側耳靠近才能清楚聽到翻譯內容。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在多邊與雙邊會談場合中相當常見的場景:一方官員發言,另一方為聽清翻譯稍微前傾,並非出於「低頭受訓」的身段,而是單純溝通需要。但在鏡頭的特定角度與字幕包裝下,這個自然動作被賦予了高度政治象徵。
日媒同時指出,影片發布時並未附上任何現場背景說明,反而以「邊走邊聽中方講話,頻頻點頭」等語帶引導式描述。這讓原本就敏感的中日民意更容易陷入「誰對誰錯」、「誰在羞辱誰」的情緒對立。
日本抗議「未協調拍攝」 指控中方刻意操作
這段視頻在中國平台瘋傳之際,日本政府態度迅速轉趨強硬。官房長官木原稔19日召開記者會,明確對此表達不滿。
木原表示,依中國外交部一貫規定,部內一般禁止隨意拍照與攝影,外國代表團多半也在「不被跟拍送客」的默契下行動。但這一次,中方卻在未事先通知日方的情況下,安排拍攝並由官媒高調公開,日方已就此向中方提出交涉。
他同時轉述現場日方人員說法,再次強調金井低頭只是為了聽口譯,並非如中方媒體所暗示的「低頭受訓」。在日本國內輿論場上,不少評論痛批中方此舉「完全不顧外交禮儀」「屬於不必要的羞辱性操作」,認為北京是刻意透過影像營造「中強日弱」的假象。
此事甚至被視為破壞雙方最基本的外交互信。有評論指出,若連「走出會場的一瞬間」都可能被剪接、包裝為國內宣傳素材,未來外國官員在北京的任何公開互動,都將不得不更加謹慎。
金井返日:重申不撤回立場 強調日本並不危險
儘管影像風波持續延燒,金井返國後仍將焦點拉回實質議題。他在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表示,在北京會談中,已明確向中方表達日本政府的一貫立場,包括:
- 不會撤回高市早苗關於「台灣有事」可能構成存立危機事態的說法;
- 日本的安全情勢並未惡化,中方對本國民眾發布的慎赴日本提醒並無事實基礎;
- 對中共駐大阪總領事薛劍「斬首論」提出嚴正抗議,要求中方妥善處理。
日本外務省也在官網發布通稿,確認金井在會中就上述兩項議題向中方提出強烈交涉,並重申日本對台灣與區域和平穩定的基本立場不變。
與中國官媒塑造的「日方點頭聽訓」印象相比,日方版本凸顯的是「堅定立場、反駁中方」的姿態。兩種敘事幾乎形成鏡面反差,也讓這場外交交鋒在輿論層面被進一步放大。
「插兜外交」惹議 專家批戰狼姿態只為國內宣傳
在畫面廣泛流傳後,劉勁松雙手插口袋的姿勢也成為國際輿論焦點。插兜姿態在正式外交場合中極為少見,被不少觀察者視為輕慢甚至失態。
旅居海外的前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蔡霞在 X 平台發文指出,金井微微低頭,是為了顧及後方翻譯人員,展現出一種禮貌、謙和與尊重的文明素養;反觀劉勁松挺著肚子、雙手插兜,反倒像是「街頭小痞子」的粗魯姿態,暴露出中共官員缺乏基本外交教養。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受訪時則指出,從外交禮儀角度看,雙手插口袋送客「相當不恰當」,不僅不利於展現國家形象,還容易被外界視為故意羞辱。他直言,北京此舉顯然是對內「大內宣」的操作,用來安撫國內激進輿論,卻忽略了國際社會的觀感,「對中共官媒與政府形象的自我傷害恐怕更大」。
旅美時事評論員唐靖遠則將此定義為「戰狼外交」的延伸。他認為,這種不重禮儀、一味擺出蠻橫姿態的做法,本質上是要營造「厲害國」的形象,打給國內觀眾看;對外而言,卻只會加劇周邊國家對中國的反感與戒心。
黃海軍演延長 軍事動作同步對日施壓
在這場外交與輿論風波的另一端,中國軍方也有同步動作。
原定於11月17日至19日在黃海進行的軍事演習,臨時宣布延長至25日。中共軍方系統在對外釋出消息時,搭配「戰備升級」等措辭,被部分分析視為對日本及區域國家施壓的一部分。
分析人士指出,這類軍演雖未必具備實質戰爭準備意涵,卻在政治與宣傳層面發揮了配套效果:一方面透過軍事存在感強化外交立場,另一方面在國內交代「言行一致,文攻武嚇同步上陣」。但同時,這也難免進一步推高「中國威脅論」,促使周邊國家加快強化自身軍備與安全合作。
蘇紫雲分析,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答覆,實際上只是依照美日安保條約中「日本周邊有事」的既有框架,做出法律與政策上的延伸說明;中方刻意放大、上綱上線,只會更凸顯其擴張姿態,反而成為日本與盟國強化安保合作的理由。
在台海局勢持續緊繃的背景下,「台灣有事」幾乎已成為中日關係的核心敏感詞。一張「雙手插兜、日方低頭」的畫面,最終折射出的,是中日關係中愈來愈薄弱的互信,以及圍繞台海安全、國內民族情緒與國際形象之間,愈發難以調和的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