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2日,第二場紐約市長辯論(圖片來源:HIROKO MASUIKE/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紐約一直被視為所謂「全球民主燈塔」,今年紐約市民選出了一個穆斯林社會主義者曼達尼當市長,還提出了租金管制、免費公車與托兒服務、市營供銷、對富人徵稅等一系列社會主義色彩的計畫。這消息激發了全世界的複雜反應,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曰「這關係到真理與常識之爭」,眾議院共和黨議長強生稱曼達尼的勝利是「美國歷史上社會主義的最大勝利」,還說「後果將波及全國」;民主黨極左派為之歡呼,但溫和派不太高興,趕緊宣傳紐澤西州那位女州長才是民主黨2028年的正確標準。那些嫌歐洲社會主義成色還不夠的歐洲左派則為之雀躍,希望本國也能學習曼達尼,讓各種社會政策的社會主義成色更足。
社會主義實驗會毀了紐約麼?
這事在以前,我肯定也會憂心忡忡,覺得讓紐約這座曾有資本主義心臟之稱的名城毀於社會主義實驗,那還了得,但經過2020年民主黨的BLM運動與後來的向黑人賠償的加州實驗,再加上我對紐約現狀的瞭解,我已經不太擔心了。因為紐約這些年被民主黨政府來回折騰,以1-10給分,整個城市治理最多4分(因為還未崩潰);曼達尼當選後再折騰一番,最多降至0-2分(接近崩潰)。就當是喜歡各種社會實驗的紐約人出資搭建了一個政治舞臺,百老匯多了一場大戲。
嚴格地說來,紐約市市長競選不是民主黨與共和黨的競爭,而是民主黨內極左派與溫和派的競爭,他贏的是前紐約州州長資深民主黨人安德魯.科莫。那位共和黨籍競選者柯特斯.斯利瓦(Curtis Anthony Sliwa)得票不到8%,算是陪練。
曼達尼那套社會主義主張點燃了年輕選民的激情,資料顯示,25至35歲選民投票率創下記錄,成為助推他勝選的關鍵力量。近年多項調查表明,美國35歲以下青年一半以上偏好社會主義,這群人不僅對共和黨那套「努力工作有回報」「一男一女的婚姻」之主張嗤之以鼻,甚至對民主黨那套提高就業率與福利的「陳詞濫調」也深感厭倦。多項調查表明,他們厭倦了資本主義,希望實現政府包養的民主社會主義。這位州議員的逆襲被輿論稱作「社會主義衝擊波」,標誌著民主黨極左翼正式登上權力舞臺,社會主義理想即將在美國紐約這座曾有資本主義心臟之稱的城市付諸實踐。更有人稱,馬克思說的社會主義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現,在紐約實現了,它的前途必然比蘇聯、中國這些在貧窮國家實現的社會主義要好得多。
但是且慢,曼達尼的社會主義實踐包括那麼多內容,800多萬人的衣食住行當中,除了衣服不提供之外,食(市營超市)、住(租金管制)、行(免費公交)都包括在內,外加免費托兒服務,哪一樣都得要海量鈔票,這錢從哪裡來?
紐約市不缺Homeless 獨缺鈔票
曼達尼這位社會主義明星冉冉升起,天時地利人和全賴紐約歷屆民主黨政府。紐約自1960年代以來一直走衰,只有1990年代後期經過「美國市長」朱利安尼打黑反貧困激勵工作一套組合拳治理之下,一度恢復過國際都市的光彩。但從本世紀民主黨接管紐約市之後,紐約又回歸以前的模樣甚至更亂,地鐵上大焚活人的慘劇都演過了幾回。即使是犯罪率下降的2024年(較2023年下降3%),也有1,876人被槍擊,1,562起槍擊事件,造成488人死亡。僅以無家可歸者聯盟(Coalition for The Homeless)提供的最新資料為例,就可看出民主黨當真是「治績非凡」,紐約市的無家可歸人數已達到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準。2025年8月紐約市每晚在避難所中就有超過103,391人無家可歸。在2025的8月,103,391人們每晚都睡在紐約市的避難所裡。還有數千(沒有可靠的數字,因為年度HOPE估計存在嚴重缺陷)在公共場所露宿,並且超過200,000人們暫時在別人家裡睡在一起。
以下資訊,腦袋向左的人肯定歸於種族歧視:庇護所中大約56%的戶主是黑人,32%是西班牙裔/拉丁裔,7%是白人,不到1%是亞裔美國人或美洲原住民,4%是未知種族/族裔。此外,拜登政府四年開放邊境,紐約城已經合法庇護了超過一百萬非法移民。曼達尼的100多萬張選票當中,估計不少來自這些人。
曼達尼為選民畫的蛋糕幾乎承包了紐約市民的食住行,有人讚曰:「曼達尼的政綱兼具理想與現實色彩」,這話實為大謬,但如果改寫成「曼達尼的理想主義政綱符合紐約社會主義青年與Homeless的現實需要」,那就十分對頭。但是,福利是要鈔票派發的。我盤點了一下該市實施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根據2024年11月29日紐約市發布的《2024財年資本債務和義務年度報告》稱,一項為期十年的審查顯示,該市未償債務從695億美元增至1041億美元。2023年聯邦政府給紐約的補貼佔該市公共支出的41%。
也就是說,紐約市政府肯定沒有什麼財政節余供曼達尼搭建社會主義新政平臺,只能依靠當年收入、聯邦政府撥款與舉債。
曼達尼的團隊肯定盤過紐約市家底,因此當選之後立刻想到了銀子問題。曼達尼在當選幾小時後,就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段影片視頻(影片),語氣急切,要求支持者重新開始捐款。距離他的勝選演講不過幾個小時,這位高調倡稱「住房免費、交通免費、全民保障」的社會主義者,突然表示自己的過渡團隊「缺錢」,需要公眾的財務支援來「開展研究」「僱人」「搭建行政架構」。這下支持者有點傻眼,本以為馬上要享受免費住房,公交、托兒服務,沒想到「如欲取之,必先予之」,先得捐錢才能讓社會主義政府開業。
聯邦政府返還財政 能夠支持這場社會主義實驗嗎
上文提到一個數字,2023年聯邦資助經費佔了紐約市政府公共開支的41%。如今這位新市長與總統這麼對立,還能拿到錢嗎?
按川普脾性,當然是拿不到。他習慣用金錢作槓桿改變他的位勢,對外用關稅,對內用聯邦撥款,你不聽話我就卡你的聯邦撥款,或者不讓你跟聯邦政府做生意,比如緬因、哥倫比亞大學、敢跟聯邦政府打官司的大律所,無一不因此栽了跟頭。
不過現在說這些言之過早,就算川普總統痛快給了紐約市聯邦補貼。按照新市長的福利計畫,缺口肯定大得嚇人,最後必然是警察減員,曼達尼是Defund The Police的愛好者(消防局長Robert Tucker已在他當選之後次日辭職)、公共設施服務品質下降、零元購之類又捲土重來。就免費公交而言,如今高價維護的紐約地鐵對乘車者來說已經有如噩夢:氣味難聞,垃圾滿地,候車者少點的地方全是人屎;為了防止飛來橫禍,乘客盡量靠牆擠站,免得被哪位民主黨尊為「新貴」的人推下地鐵成為輪底冤魂;上車之後則盡量與看來不暴力的乘客扎堆,避開「新貴」;城市公共衛生就更不用說了,隨地大小便的結果是行人走路得看著地面。一旦一切免費,市容什麼自不必說,地鐵之旅將接近地獄快車。
後果有多嚴重?對新市長來說,玩成功,成為世界左派景仰的新對象;玩不下去,找個理由,比如川普政府設置阻力,破壞他的社會主義實驗,Bla,bla,……不玩了就是。選他的支持者100萬人本來多是無產者,大不了沒領到免費午餐與各種福利。不滿意他的紐約人最多辛苦一番發動簽名要他下臺——以加州紐森為例這事沒戲,加州人簽名要紐森下臺已經兩輪,如今這位仍然穩坐州長寶座,據說還要在2028年問鼎總統寶座。最後的爛攤子還得聯邦政府幫忙收拾。
是否損失美國這個世界帝國的威名?其實,民主燈塔的光環已經嚴重褪色(少數燈塔教徒眼中還有光芒),只要no.1的國家國力在,有硬實力就行。一是國力雄厚(可以無限制舉債發美鈔),一個紐約市成為社會主義實驗場,動不了根基;二是各州保留了部分自治權力,紐約的社會主義瘟疫很難傳染到鄰州。紐約市犯個錯重新來過,甚至無需檢討。遠的不說,就說2020年那場讓美歐左派興奮不已的BLM運動及其餘波,在民主黨治理的大中城市搶了成千上萬家店舖,損失上千億計,美國從聯邦到地方,有誰為那場災難承擔了政治責任?
民主政治固然千好萬好,但遊戲規則一壞,參與遊戲的人喪失了責任感,成了無責任政治,美國紐約就是榜樣。任由各種左派、極左派的政治實驗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有民意加持,成為鬧劇又何妨?有經濟能力的逃離這城市,到其他地方繼續左傾的人也不少。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