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認為,小行星與末日有關。(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近期,已故作家湯姆·霍恩於2020年在《金·巴克秀》的一段訪談引起關注,關於2025年、小行星阿波菲斯,與聖經預言、天文學、古代猶太傳統有關,提醒人們辨別「時代的徵兆」。
小行星阿波菲斯與大災難預言
霍恩將預計在2029年與地球近距離飛掠的小行星阿波菲斯,和《啟示錄》中的苦艾預言聯繫在一起,如果這一小行星是預言的實現,那麼它將發生在「大災難」時期的中期。若這是真的,霍恩說道:「那麼你需要往前數3.5年,才能到達所謂的『七年大災難時期』的開始。」在討論這一現象的可能性時,德里克·吉爾伯特拿出一本希伯來曆法,變得臉色蒼白,因為這顆小行星靠近地球的時間點往前推三年半,正是住棚節的中間時刻,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日子,正好是2025年住棚節的第七日。遠古的希伯來人,會向上天獻祭七頭公牛,紀念上帝將他們從古埃及混沌之神阿波菲斯的手中解放。
霍恩除了關於節日的解析外,他還提到了「艾賽尼預言」,來自庫姆蘭的艾賽尼派,是死海古卷中著名的一個猶太教派。這些古老的預言準確預測了彌賽亞的第一次降臨,包含其在公元32年時離開人世,不論是對猶太人或是非猶太人。霍恩表示,艾賽尼預言的預言中還預測了人類將在2025年進入其最終年齡,他認為大量跡象表明,2025年是世界需要關注的關鍵一年。他並非將其認定為鐵證如山,而是將其認為是節日、天文現象與古代預言結合之後獲得的理論。
被忽視的另一徵兆
對於末日的預言,除了戰爭、災難以外,另一個會被人忽視的徵兆也在無形中悄悄蔓延,甚至是平時特別提倡善良的宗教信徒也無法避免。在末世到來時,仇恨、指責將會出現,審判與憤怒驅使的分裂將是人們要面對最有破壞力的一股力量。柯特·施耐德拉指出仇恨和指責的精神,人們之間會互相攻擊,這會由撒旦帶來偷竊、殺害、毀壞。他認為這種精神存在已經不再停留在理論上,而是開始活躍起來,他問道:「仇恨的最終結果是甚麼?能帶來生命嗎?指責能帶來生命嗎?」
儘管站出來向人們呼籲,不過施耐德承認自己也在這場戰爭中掙扎,縱使是面對最親近的人也是如此,需要面對內心的仇恨與指責,人人皆會會感到沮喪,必須審視自己的內心。許多人正在關注預言,它們何時發生,災難前、發生與發生後的時間點,甚至互相爭論,但人們會忽視道自己沒有正確對待自己的丈夫、妻子或身旁的人,內心深處發生著欺騙。施耐德認為了解末日並非是要與人爭論,人們正處在一個一個充滿期待的時代,事實上神隨時可能再來。他表示,當年耶穌來到世上,並非要審判世界,而是要拯救世界。因此人們不要被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需要團結起來,而愛是橋樑的建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