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帶孩子觀看《南京照相館》?一點建議
最近,有不少家長帶孩子去觀看電影《南京照相館》,網上曬出了很多孩子在觀影后咬牙切齒,哭著喊著「我們要報仇!」因此,一位網友對要不要帶孩子觀看《南京照相館》這個話題,給出他的建議。
不建議帶孩子去觀看《南京照相館》
這位網友說,這些視頻容易獲得流量,評論區有不少點讚,也引發出更多的家長效仿,讓帶娃刷《南京照相館》成為當下的一種熱門現象。不過,作為個人來說,他是不建議帶孩子去觀看《南京照相館》這部電影的。
原因有以下兩個:
1、孩子小,還不能理解戰爭與人性弱點,不具備情緒自我調節能力,如果去觀看殘酷的血腥畫面,或許的確能「銘記歷史」、「培養愛國意識」,但也有可能給孩子造成潛在的精神創傷。
2、年幼的孩子未必能分清歷史與現實,有可能將對侵華日軍的仇恨,具體投射到現代的日本人身上(想想十多年前「U型鎖」,近些年來網絡上的極端仇日言論)。
給非要帶娃去觀影的家長的建議
對于堅持要帶娃去觀影的家長,這位網友也給出自己的建議——
1、在觀看電影前後,對孩子普及一些戰爭前後的歷史知識,比如:日本是如何走向軍國主義的?一小撮人的野心和貪婪,如何將日本這個國家拖向戰爭的深淵?日本又是如何通過洗腦教育將年輕人培養成禽獸不如的戰爭機器?戰後重建,麥克阿瑟對日本進行過哪些改造?……
2、中國曾經是日本的老師,但是,近代以來,為何中國會逐漸落後於日本,以至於到甲午海戰時中國會一敗塗地?為甚麽我們的抗戰會如此艱苦卓絕?傷亡為何會如此巨大?……
這些歷史知識,能幫助孩子對戰爭與和平、文明與發展有更深入的思考,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積極的世界觀,而不只是被動感受「我們被欺負」的憤怒,從而激發出「我們必須復仇」的強烈欲望。
3、還可以告訴孩子,中國,是戰勝國,而日本,是戰敗國。但搞清楚「戰勝」的概念。
甚麽是戰勝?
不僅是讓侵略者簽署一紙投降書,把侵略者趕出中國,還應該是勇敢戰勝怯懦,正義戰勝邪惡,文明戰勝野蠻,團結戰勝分裂,自由戰勝奴役,開放戰勝封閉,富強戰勝貧窮,平等戰勝不平,公正戰勝不公,誠信戰勝欺詐,友善戰勝惡毒……
抗戰先輩們以艱苦卓絕的犧牲,戰勝了極為強悍兇殘的外敵,戰後的中國也以戰勝國的身份享受了不少勝利果實。比如,一百多年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絕大部分在抗戰勝利後廢除。中國從一個備受欺辱的積弱之國,一躍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告訴孩子這些,能幫助孩子塑造從容和自信的戰勝國心態,對中國曾經遭受的苦難感到難過和痛苦,但不再詛咒和仇恨。
結語:還是建議家長不要帶孩子去觀看《南京照相館》
這位網友雖然說了以上這些,但他還是建議家長不要帶孩子去觀看《南京照相館》。因為,年幼的孩子,不一定有能力讀懂那段沉重的歷史,也不一定有能力承受那種沉重的情緒。
網友呼籲,中國有必要建立嚴格的電影分級制度。不是每一部優秀的電影,都適合兒童的。在美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就是R級,不允許青少年上電影院觀看的。
最後,這位網友說,孩子還只是孩子,在他們心智尚未成熟時,需要被小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