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真正意義的戰場不在原野陵谷,而是在「喉舌」之間。(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孫子兵法》有句話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所謂「先勝」,即在實際戰役開打之前,勝敗就早已經決定了。
「語言」的力量
《左傳》記錄的戰役有400多場,戰事敘述之功力,被唐劉知幾《史通》譽為「著述罕聞,古今卓絕」。400多場戰役中,「秦晉殽之戰」是最為後人稱道的名戰之一;雖說是名戰,但《史記》對其實戰經過,也僅一兩語帶過而已,反而特寫當時諸侯、大臣、商人等言語活動。蓋因有時真正意義的戰場不在原野陵谷,而是在「喉舌」之間,一場勸諫或外交辭令,很可能就是戰爭起或泯及成敗的關鍵。
秦晉殽之戰的前因至後果,時間橫跨魯僖公三十年至三十三年,期間包含三件大事:「秦晉圍鄭」、「秦三師襲鄭」與「晉敗秦師於殽」。殽之戰的結果是晉勝秦敗,秦經此一戰,再無力東進中原,只能向西發展,大好中原則留給晉、楚二國分庭抗禮。
以下是三大事件的分述。
「秦晉圍鄭」──燭之武退秦師
僖公三十年(前630年),晉、秦聯手圍鄭,理由有二個,一是公子重耳(晉文公)逃亡期間,鄭文公對他無禮。二是去年的城濮之戰,鄭國助楚攻晉。現在,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汜水之南,鄭國危急了!鄭國大夫佚之狐對鄭文公說:「使燭之武見秦君,秦軍必退。」
我們來看看燭之武是如何遊說秦穆公的。燭之武說:「秦、晉圍攻鄭國,鄭國是活不了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的話,哪裡還敢拿亡鄭之事來麻煩您。然而越過他國來管理遠處的鄭國,您知道其中的困難,那又何必要滅掉鄭國來增加鄰國(晉國)的土地呢?如果您放過鄭國,把我們作為中原的東道主,您的外交使臣往來時,我們可以供應他們所欠缺的物資,這對您沒有壞處。
再說呢,您曾對晉惠公有恩,他答應送您焦、瑕兩地,後來卻反悔了,這您是清楚的。那個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擴張了東邊(鄭國)的土地,就又會想擴大西邊的疆域,到時不侵犯秦國,又能打哪裡呢?所以亡鄭是損害秦國卻有利於晉國的事,希望您仔細考慮。」
秦穆公被說服了,反過來與鄭國結盟,派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大夫駐守鄭國,而後撤軍回國。
晉國大夫子犯請求追擊秦軍。晉文公說:「不可,當初沒有秦穆公的幫助,就沒有今日的我,如果我攻打他,是為不仁;失去自己的盟國,是為不智;以兩國攻伐取代團結,是為不武。」於是晉國也撤兵回國了。
忘記燭之武之言,不聽蹇叔之諫,秦國敗於殽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秦三師襲鄭」──蹇叔哭師
兩年後(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晉文公逝世,要出殯到曲沃停放靈柩,一離開國都絳城,靈柩就發出如牛的叫聲。卜官郭偃拜曰:「是國君在發布軍令,將有西方來的軍隊過境我國,出兵襲擊,必定大勝。」
在早之前,駐守在鄭國的秦國大夫杞子密報回國說:「鄭國讓我掌管都城北門的鑰匙,如果偷偷出兵,可占領鄭國都城。」
秦穆公徵求老臣蹇叔的意見,蹇叔說:「去偷襲遠方的國家,我從沒聽過有這種事。我軍精疲力竭,而遠方的鄭國早有防備,這行不通吧。而且我軍勞苦又一無所得,士兵必定懊喪。再說行軍千里,有誰會不知道呢?」一句句的否定,讓秦穆公聽不進去,仍召見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軍,命令他們在東門外發兵。
蹇叔哭著為他們送行,說:「大軍回不來了。」秦穆公聽了很生氣,派人對蹇叔說:「你懂甚麼?如果你只活到六十歲,你墳上的樹都可以兩手合抱了。」蹇叔的兒子也在軍隊中,蹇叔對他說:「晉國一定會在殽山伏擊你們。殽山有兩座山頭,你一定會戰死在這兩座山頭之間,我會去那裡收拾你的屍骨。」
延宕秦軍──弦高犒師
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軍到達滑國,鄭國商人正要到周做買賣,在滑國遇到秦軍。他假借鄭國國君之命,以四張牛皮和十二頭牛犒賞秦軍,說道:「我們國君知道你們將要經過鄭國,所以先來犒勞你們。我國雖然不富裕,但是你們停留一天,就會為你們供應一天的糧食;如果你們要離開,前一天晚上也會為你們守夜防衛。」與此同時,趕緊派人通知鄭國。
鄭穆公知道後,派人去探視杞子等秦國大夫住的賓館,發現他們已經整裝待發了(只待秦軍到來),就再派大夫皇武子去辭謝他們,說:「大夫們久留在鄭國協防,恐怕糧食都吃完了,所以你們就要走了吧!鄭國的獵場原圃,如同秦國的獵場具囿一樣,你們不妨去原圃獵取麋鹿,繼續留在鄭國好不好啊?」
秦國大夫知道鄭國已經發覺他們的陰謀,紛紛逃往鄰國。沒有秦人做內應,鄭國的危機也就解除了。
「晉敗秦師於殽」
秦將孟明接受弦高的犒賞後,知道鄭國已有防備,不能取勝了,但是士兵們不能勞而無所得啊,於是滅掉滑國(晉國南邊)後,才返回秦國。
晉國大夫原軫說:「秦君不聽蹇叔的勸諫,這是上天給我們的良機,機不可失,敵不可縱;放走敵人就會有後患,違背天意就會不吉利,所以一定要討伐秦軍。」
大夫欒枝反對說:「難道忘記先君之前說的話嗎?」原軫說:「秦不來祭悼我們的國喪,卻去討伐同姓的鄭國、滑國,如此無禮,還有甚麼恩惠可說。我聽說一日縱敵,就會是幾代人的禍患,攻秦是為子孫著想,怎能說是忘記先君的話呢!」
於是晉國下令調動姜戎(晉國之南)的軍隊,並將白色喪服染成黑色,繫上麻布腰帶,在夏天四月辛巳這一天,於殽山大敗秦師。之前被秦國滅掉的滑國,也變成晉國的了。
還記得前面燭之武說服秦穆公的話嗎?「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越過他國而把遠處的鄭國作為邊邑,那是很難鎮守的,所以何必要滅掉鄭國來增加晉國的土地呢?晉國得利了,而您卻削弱了,是在為人作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