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爾氏症一旦發作會有天旋地轉的感覺。(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頭暈是很多人都曾有過的經驗,原因非常複雜,但很少像梅尼爾氏症,一旦發作則天旋地轉,有如排山倒海而來,真是恐怖到了極點。
梅尼爾氏症雖然會造成嚴重的頭暈,但並非「頭殼」的毛病,而是「耳朵」的問題。當某些原因導致內耳淋巴分泌過多或吸收障礙時,內耳的三半規管、前庭部位即會積水,使得內淋巴系統膨脹高壓,甚至內耳末梢器缺氧變性。於是,病人會反覆突然發作難以承受的眩暈,單側重聽、耳鳴、耳朵悶塞感,有時還會伴隨噁心嘔吐,若非身歷其境,實在難以體會其痛苦。由於此病的發生與生活壓力息息相關,對生活步調緊張的現代人而言,儼然已成為一種文明病。
中醫古籍並無梅尼爾氏症的病症名稱,但從勞累、煩惱、過食滋膩之品等誘因,再根據臨床表現,配合現代醫學的病理認識,即可提供中醫病機、治療的相關線索。吾人可將這些訊息歸納成風、火、痰、瘀、虛等「五字真言」來加以說明:
一、風:《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不管是肝火上炎,或因痰火升騰,以致風陽內動,都可造成頭目暈眩、眼球震顫等症狀。進一步探討中醫學理則不難發現,中醫的「肝」涵蓋了西醫的神經系統,中醫的「風」包括了西醫的神經系統症狀表現。
二、火:肝鬱、痰阻皆足以化火,形成所謂的「肝火」、「痰火」,難怪有些人會因煩惱鬱卒、生氣動肝火而誘發病症發作,而且發病時會有煩躁不安、口乾口苦、頭痛頭脹、脈跳加快等火氣上升的表現。所以,不論從因或從果的角度來看,對部分患者而言,火之一字是很重要的。
三、痰:《丹溪心法》說:「無痰則不作眩」,所謂的痰濕多半是飲食不節,過食滋膩,損傷脾胃,使得水液運化有障礙,一旦體內水分代謝失調,便產生了不正常的液體分泌物「痰」,而中醫所謂的痰,正是一種病理性的代謝產物,與本病內耳淋巴的積水不謀而合。
四、瘀:痰濕阻滯,絡脈自會瘀阻,這正足以說明淋巴水腫阻礙循環之後,內耳末梢器可能缺氧變性,病人發作前多有耳朵悶塞感、耳後鈍痛的症狀。
五、虛:本病多發於中年之後,正是腎氣漸衰之際,就算不發病時,也可能有耳鳴、重聽的腎虛表現;日子久了,精神萎靡、記憶力減退、腰膝痠軟無力者,更是大有人在。
基於上述對於風、火、痰、瘀、虛的描述,不難瞭解中醫對梅尼爾氏症的認知。然而,一旦面對臨床,五字真言的重要性,常因病人而異,各不相等,彼此間的關係更是錯綜複雜,糾纏不清,絕非套用偏方可以奏效,這就是中醫診治病症的難處。一般而言,在發作期,患者會突然頭暈目眩,如坐舟車,耳鳴重聽、噁心嘔吐、胸悶氣短、口水多而黏,此乃痰飲中阻、清陽不升所致,可用苓桂朮甘湯加味治療,但若有心悸心煩、口苦咽乾,表示痰火明顯,宜改用溫膽湯加味來治療。至於緩解期,常有脾腎陽虛或肝腎陰虛等虛像,有時並夾有濕濁內停的濕像,可以參耆二陳湯煎汁送服六味地黃丸之類,長期加以調養。
控制不好的梅尼爾氏症,隨時隨地都可能發作,特別是在生理期、感冒生病、考試前夕、生活緊張忙碌、過度勞累、飲食不當等各種身心失調的情況下,最容易誘發。為了遠離其威脅,必須藥物、生活、飲食三管齊下的控制:藥物的治療必須請教醫師,切莫相信偏方;生活的調適,記得睡眠充足、避免過勞、放慢生活步調;飲食的控制,宜保持低鹽、低糖的飲食習慣,不吃醃漬物,避免菸酒、咖啡、濃茶、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糙米,並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
作者為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