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來說,地方政府過些「緊日子」沒關係。(圖片來源:Ed Jones-Pool/Getty images)
中國經濟下滑、房地產市場萎縮,靠賣地賺錢的地方政府感到財政捉襟見肘,等米下鍋的時刻,除了期盼中央能給更多的舉債額度之外,還期望稅基最廣的房地產稅盡快通過立法並開徵。然而,對於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來說,地方政府過些「緊日子」沒關係,金融穩定才是第一位的,這關係到他的位子能否坐的穩當。
房地產稅立法再「難產」
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日前對外公布,在財稅領域,《增值稅法》、《消費稅法》、《關稅法》等將在本屆人大常委會任期內提請審議,而備受關注的房地產稅立法並未出現在本次立法規劃中。
在2013年,中共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中,房地產稅法被納入第一類項目,即作為優先審議的事項。
在2021年12月15日,中共官方首次詳解房地產稅試點。官媒公布了財政部部長劉昆對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決定(草案)做的說明,以及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對決定(草案)的審議結果報告。
劉昆在對房地產稅說明中提到:房地產稅徵稅對象為居住用和非居住用等各類房地產,土地使用權人、房屋所有權人為房地產稅的納稅人。
在房地產稅試點程序方面,試點地區政府制定具體實施細則,細化改革試點落地措施。試點期限為五年,試點期限自國務院印發試點辦法之日起計算。在房地產稅試點具體實施方面,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房地產稅改革試點決定中,沒有涉及試點地區房地產稅稅率、計稅依據、減除標準等稅制要素。
這令外界對房地產稅立法和試點有即將推出的感覺,但從2013年至今,十年過去了,在本次的立法規劃中,甚至未再提及房地產稅等相關事項。
中國開徵房地產稅其實是件缺德的事情
一般情況下,老百姓對於加稅的行為都是持反對意見的,但是,對開徵房地產稅的支持率比較高,根本原因是在官媒和官方專家的忽悠之下,百姓們把降房價的希望寄託在徵收房地產稅。特別是在每一次房價暴漲的週期,總能聽到研究機構、學者對加快房地產稅立法的研究報告和呼籲。
但是,徵收房地產稅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而不是為了降房價,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目的了,這也是中央政府的目的。
從法理上和稅收理論上來說,房地產稅在中國是一個不合理的稅種。房屋七十年產權,購房者只有使用權並非擁有所有權,相當於人們「租」來的房子。因此,在中國開徵房地產稅其實是件缺德的事情。
眼看高樓平地起,百姓越來越買不起。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這個問題不解決,中國經濟內循環就是死循環。所以,實質的癥結還在中共那裡。
「躺平」成地方政府唯一選擇
在2022年,中國各地方政府賣地收入6.685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23.3%,比2021年賣地收入8.7051萬億元,減少2.0197萬億元。2020年的賣地收入8.4142萬億元。
房地產市場萎縮,靠賣地賺錢的地方政府突然感到捉襟見肘,去年賣地收入少了2萬億元,上哪裡找補去?中國經濟下滑,征企業和個人的稅也到了極限。非稅收收入是增加了一些,但靠罰款也不解渴,企業和個人都被搜刮了一遍,沒有太多油水了。
過著「緊日子」的地方政府只能減少社會職能方面的財政支出,公交車停運、教師發不出工資等等。特別是隨著習近平越來越集權,現在不像以前,各派系從上到下都有不同的隊伍,現在各地方官員一眼可以看到晉升的天花板,和「習派」無關聯的就沒有晉升希望。並且近年中央上收財權,如果再沒錢刺激地方積極性,房地產稅又沒開徵的希望,那麼地方官員就會擺爛、躺平,懶政、怠政不作為。
躺平的地方政府看著中央政府的笑話,也在等著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其實就是中央控制財權,用富省上繳的資金補貼窮省。目前,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只到省一級,過去三年由於疫情緣故,經濟增速減緩,省級收入在減少,向地級市轉移支付的能力也在減弱。
好在財政部還把後門開了一道縫隙,每年給些債務增加額度。在2022年,估算地方政府債務總額已經達到了92萬億元,佔經濟產出的76%,而2019年這一比例為62.2%。其中一部分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城投公司)發行的債務,地方政府利用這些平臺為基礎設施項目籌集資金,這些被視為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
習近平的首要目標是金融維穩
習近平去年修改所謂的《組織法》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擴權,可謂是煞費苦心。按照慣例,全國人大會議每年召開一次,而人大常委會每2個月召開一次,在特別情況下可以隨時召開會議。除了有利習近平維持其權力進行人事布局之外,也為充實「錢袋子」增加了便利性,即修改法律以及為新稅種立法方便快捷多了。
而最新公布的立法規劃中,納入第一類項目卻有《金融穩定法》。
官方表示,該法旨在健全金融風險事前防範、事中化解和事後處置全流程全鏈條的制度安排,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
經濟猶如一個人的身體,而金融好比血液。要想身體健康,首先得血液健康和流通順暢,然而,中共禍國殃民數十年,經濟成為爛攤子,金融系統也是千瘡百孔。以至於習近平在中央層級的會議上不斷發聲,要求下面各部委「守住不發聲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眼看著底線要守不住了,乾脆從裁判員變成運動員,直接下場干預。
在無官不貪的中共體制內,隨便在「錢、權、色」這三樣找個藉口就可以拿下一個官員。然而金融與官場大不相同,在前幾年以「反腐」為名清洗官場的同時,習近平也想在金融領域「反腐」。但是金融領域關係錯綜複雜、利益縱橫交錯,稍有不慎則極有可能引發金融危機,所以猶如剝洋蔥一般,進度很慢。
資金不斷逃出中國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除了外資出逃,中國國內的資金也源源不斷的流向海外。回顧官方數據,可以發現在2014-2016年、2020年-2022年,這兩個時段都出現資金大規模外逃,每次都超過2萬億美元。所以,習近平的心中金融穩定才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