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和俄羅斯(圖片來源:Kenzaburo Fukuhara - Pool/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3月18日訊】血腥侵略等同蓄意謀殺,北京為免誤會,應盡快甩開雙手染血的俄羅斯,否則往後的路只會越走越窄。
不錯,北京一直表現中立,口裡沒說支持俄軍入侵烏克蘭,更主張以外交談判解決軍事衝突。如是者,中立可避免跟西方反面,不譴責可維繫與俄羅斯的夥伴關係。最後魚與熊掌兼得,一面繼續與西方通商交流,推動經濟,同時隨著俄羅斯不得不倒向北京,為中國提供發展新動力。
不過,經過三星期的戰禍,還堅持中立,起碼需要違背常理、文明和承諾。俄羅斯殘殺烏克蘭數以千計的平民,導致二百萬人流離失所,數千萬人活在恐慌之中,發動侵略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是戰爭罪犯,恐怕是常識而已。聯合國通過議案,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140多個國家支持,中國卻投棄權票之餘,還表示同情俄羅斯憂慮北約向東擴張,更反指西方制裁暴行有損全球利益,而大陸媒體不僅略去支持烏克蘭的聲音,更發出與莫斯科同聲同氣的假消息,是否超出文明的底線?再者,普京聲明提升核武戒備狀態,北京沒有履行中烏聯合聲明,在烏克蘭遭到核武器的侵略威脅下,中國須提供安全保證。
可見,中國不怕與大多數國家分道揚鑣,也力求保持同俄羅斯的關係。然而,北京選擇與俄關係友好「無止境」,難免招致西方國家及其盟友的不滿,因為俄羅斯或可通過中國的協助,減輕制裁的衝擊。結果,制裁擴大,再引來反制裁,雙方各走極端,國際政治重回兩極分化年代不在話下,二十年來中國藉以持續發展的全球化經濟體系,恐怕亦打回原形,變成兩大陣營壁壘分明的實力較量。
七十年前,蘇聯如日中天,成員國共有十五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口僅次於中國、印度。再連同大多數東歐國家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軍事、外交、科技方面,都可與歐美為主的自由世界陣營分庭抗禮。反觀今天,蘇聯早已分崩離析,俄羅斯只剩下白俄羅斯(白羅斯)緊密相從,其經濟體積只及全球第十一,人口全球第九。儘管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人口全球第一,但中俄兩地的人均生產總值,分別排全球第五十六及六十一,可見發展程度與西方先進國家仍有大段距離,因此中俄即使重修舊好,與冷戰年代的二分天下,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更何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兩大陣營此消彼長,北京必須警惕是否站錯隊。一方面,歐洲各國一致反俄,支持烏克蘭,歐美兩地同仇敵愾,聯合制裁俄羅斯,若演變成全球冷戰,美國的領導地位更為明確,任何俄羅斯的策略夥伴,定必面對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西方制裁俄羅斯不得使用SWIFT的國際結算系統,因此即使有六千三百億美元儲備,暫時得物無所用。據說其中770億儲備存放於中國大陸的金融機構,但相信也不敢代俄羅斯運用,以免惹禍上身。
世界經濟格局大變的話,也代表中俄必須改變運行軌跡,以應付新挑戰。例如貿易,儘管中國是俄羅斯的第一貿易國,貿易額達1470億美元,但相較於中歐貿易額8280億和中美貿易額7560億,前者還不及後兩者總和的十分之一。換言之,如果中美、中歐貿易有所閃失,如下跌一成,中俄貿易必須增加一倍,才能填補損失。那麼,因為團結俄羅斯而改變經濟現狀,可以嗎又值得嗎?
對中國來說,俄羅斯雖然可以供應大量原油,但其出口量只及對歐洲出口量的四分之一。隨住制裁而減少出口歐洲,只有少部分可賣給中國,價錢不枱高也不會有優惠。再者,制裁下,歐美貿易收縮,外資撤退,經濟下滑,俄羅斯資金捉襟見肘,還要支付龐大軍費。加上不能動用美元儲匯,甚至連存放大陸的770億美元也不能隨便調動,即使北京不怕歐美制裁,也不見得可以從窮親戚身上引入大量資金。
總之,北京冒天下之大不韙,繼續以侵略者為策略夥伴的話,難免損害聲譽,更無助中國經濟發展,倘若因此招來歐美經濟戰,更令增速放緩的經濟百上加斤。中俄結盟的宏大目標究竟為何,有待官方說明,但肯定不是經濟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