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天然氣管道已於6月竣工,石油管線預計將於年底完成。但油氣管道沿線的緬甸居民對於此項目仍多有不滿,緬甸政府軍和武裝組織甚至可能因此爆發衝突。
緬甸極有潛力成為東南亞國家最重要的能源樞紐。該國的地理位置正好使其成為印度和中國間的橋樑,人們不需越過終年寒冷的喜馬拉雅山便能在兩國間往返。中印是全球人口最為稠密的國家,兩國快速的經濟發展帶動了整個地區的繁榮。
中國長久以來都瞭解緬甸在地理位置上的便利性。目前中緬之間存在活躍的貨運和客運交通。但北京並不因此滿足。中國希望開闢新的交通路徑。中緬政府正籌劃兩個大型項目:兩條輸送石油和天然氣至中國的管道,以及一條從緬甸港口城市實兌(Sittwe)通往中國南寧的全新鐵路。這條鐵路從中國西南方的大都會穿越內陸直至北方,或往南至越南首都河內。
中國的戰略利益
中緬管道的第一部分已於2013年6月3日竣工。中國國有企業中石油(CNPC)在過去四年內投資了近20億歐元在這個項目中。兩條並行的天然氣和石油管道連接中國雲南省和緬甸的港口城市皎漂(Kyaukpyu)。今年年中天然氣管道將開始運行,而石油管道最晚將於年底投入使用。
中緬油氣管道路線圖
至今中國的絕大多數石油都是由近東和非洲進口,以油輪從馬六甲運往中國。新的管道能將一部分的進口石油直接輸送至中國。中國社科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長李向陽解釋說:」這個項目具有極大的意義。這些管道能減少中國對馬六甲海峽運輸航道的依賴,有助於保障中國的能源供應。」
緬甸反對聲浪漸起
中國在2009年與緬甸軍政府達成建立管道的協議。但在文職政府上臺後,最近反對聲浪越來越多。緬甸撣邦環境組織Sapawa的Khur Hsint表示:」一些農民致信給緬甸政府、中國運營方和其他股東,要求停止項目,直到澄清所有問題為止。」這兩條管道都穿過緬甸面積和人口最大的撣邦。
為了平息民眾的不滿情緒,中石油在過去四年間投入將近2000萬歐元,以幫助管道途經地區的電力供應和教育發展項目。然而,許多少數民族仍感到憤怒,因為他們雖然受到管道工程影響,有關單位卻沒有徵詢其意見,他們也無法從中獲益。Khur Hsint說:」這些人從項目中無法得益。」
相反的,」一些農民完全沒有獲得補償,或僅只獲得不對稱的賠償金」。即使是那些得以保住耕地的農民們,也擔心起自己的生存問題,因為管道出現了多個工程缺陷。據稱管道有多個裂縫。Khur Hsint舉了一個例子稱:」南部孟邦的Yadana天然氣管道至今已發生48次爆炸。泄漏出的天然氣威脅著農民的生存,侵蝕農作物,有毒物質滲入耕地。」
中央政府未加以控管
如今的管道項目也不斷引發緊張情勢。李向陽稱,這也威脅到中國的利益:」管道的建設固然相當重要,但更重要建設一條能順利運作的管道。目前還有許多的不確定性。」
管道項目可能引發緬甸政府軍與武裝組裝的衝突
過去數月中,緬甸若開邦的多數族群佛教徒與穆斯林少數民族羅興亞人發生大規模衝突,多達14萬人因此流離失所。中緬管道正好途經這個局勢不穩定地區。
北部撣邦的局勢更加劇了項目的困難度。當地至少有4支獨立武裝,他們控制著部分管道沿線區域。上月15日,撣邦的地下軍隊攻擊了緬甸石油天然氣公司靠近中國邊境的設施,共有2人被殺害,3人受傷。
Khur Hsint說:「雖然存在停戰協定,但戰鬥仍舊繼續發生。這些管道引發更多的緊張情勢。」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央政府在與武裝組織簽訂停戰協定時曾保證,後者無需離開他們所在的區域。但如今政府卻迫使武裝組織拆遷在管道路徑旁的據地,引發武裝分子的不滿。「人們非常擔心,緬甸軍隊和武裝反對派間會再次爆發戰爭。」
遭受波及的總是無辜民眾。一觸即發的戰事可能摧毀脆弱的和平狀態。環保人士Khur Hsint預計,屆時將會有大批難民潮湧向其他城市以及中國和泰國。他認為唯一的解決之道是暫停項目:「直到找出一個具持久性的政治解決方案,並與受影響的各方真正簽署協議。我們需要談判,公平分配項目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