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照顧太多、安排太多、保護太多,結果是剝奪了孩子獨自去面對困難和問題並解決它們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才是珍貴的學習和成長的契機。
今天中國的父母,小時候大多吃過一些苦的,如果生長在農村,甚至有過食不果腹、衣不暖身的日子。於是在一部分父母中間,很流行「給孩子不一樣的童年」的觀念。
「我小時候家裡沒錢,想要的東西買不起,現在我有錢了,孩子想要什麼就要給他買,讓他有一個和我不一樣的童年,不要留下童年的遺憾!」類似這樣的話,我們經常聽到。
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初中畢業前父母誇耀學習很好,一定能考上重點高中。結果中考很一般,父母花了錢擇校,依然進了重點高中。一學期沒上完,孩子認識了一些本校國際部的學生,對出國留學產生了興趣,一定要轉過去。國際部收費高,家長又再次掏錢、找校長,終於轉過去了。好不容易等到孩子快畢業了,家長通過中介公司也辦好了孩子去國外讀書的手續,甚至連機票都買了,最後高興地通知朋友要開一個宴會,為孩子送行。可是在宴會的前一天晚上,朋友打來電話,說宴會取消,因為孩子聽說到國外讀書,學習、生活都很苦,沒有在家裡舒適,害怕了,死活不願出去,出國計畫只好取消。
這是一個「給孩子不一樣的童年」害了孩子、家長反過來又被孩子所害的典型例子。
為什麼會這樣?
過分溺愛孩子的家長往往沒有意識到,給孩子照顧太多、安排太多、保護太多,結果是剝奪了孩子獨自去面對困難和問題並解決它們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才是珍貴的學習和成長的契機。有句俗語說「含著金鑰匙出生是一種詛咒」,因為從小什麼物質也不缺,但會缺少自由和無拘無束去嘗試新鮮事物的機會。同樣,在被過度照看下長大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往往不高,對生活本身也容易喪失熱情,因為父母安排的事情未必是孩子感興趣的,面對父母提供的良好條件、提出的成長期待,他們往往得表現非常厭倦。
反觀那些在事業上取得成就的人,或經歷許多磨難仍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人,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自主能力非常強。自主能力,包括自我設計、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自我激勵等相互聯繫的多個方面的能力。他們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為自己樹立生活的目標,一步一步地為達到目標而努力;他們做事力求做到最好,做到體現自己的標準和實力,但在無人喝采或與成功無緣時,也能保持問心無愧的平靜;他們不怕競爭,認為競爭會促進自己提高,也會促進社會發展,而且競爭中所需要的擔當精神、責任意識和創造能力天然地有利於他們。
如果我們的孩子,從小連最基礎的訓練都被取消了,被剝奪了,怎麼談得上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長大了怎麼去適應和參與社會競爭?
其實對功利的追求並不應成為家庭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家長更應當關心的是孩子未來的幸福,而幸福人生的一大奧秘就是當事人的自主感。能夠在生活中體驗到幸福的人並非不會經歷不幸,但是任何時候他知道「我是誰」、「我在哪裡」、「我該做什麼」。
「我爸是李剛」、「我媽在司法局」……當這些早已錯過成長期卻依然「少不更事」的下一代頻頻出現時,作為父母的確該驚醒了,不要為孩子做牛做馬,不要「給孩子不一樣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