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優秀醫生為何赴美工作:收入高非常受尊敬
核心提示:在美國,醫生是平均收入最高的職業,儘管在中國三甲醫院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外科醫生收入可能與同齡美國醫生不相上下,但中國醫生明顯比美國醫生辛苦多倍,中國醫生高收入絕大部分可能是靠「灰色收入」,而美國醫生正當合理。其次醫生在美國屬上流社會,非常受尊敬。
上個星期,我們為一位辭職赴美的同事舉行了送別宴,這位大夫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已有五年,臨床工作頗為優秀,眼看就要晉升職稱了,卻放棄了一切奔赴美國。她的計畫是到了美國先和老公團聚,生了孩子後就考美國醫師執照。周圍的大夫無不羨慕地說:「以後你可就是美國人的媽了,在那裡當醫生一下子就晉級上流社會,可比我們強多了!」觥籌交錯之間,她的導師也感慨地說道:「又走了一個,我的得意門生都跑到美國去了,不知道這是該高興還是悲哀!」
又是一位辭職赴美的醫生,今年以來,就我所在的醫院來說,這樣的大夫已經不下五位了。這個數字對於醫院內龐大的醫療職工人數來說並不算多,但是那些有能耐去美國並抱定主意留在那裡行醫的,無一不是非常優秀的臨床醫生。他們放棄了在國內十多年寒窗苦讀獲得的博士學位和熬年頭得到的工作職稱,踏上了考美國醫師執照、到美國醫院找工作、做住院醫師這條漫長而艱辛的路程。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優秀醫生放棄所有遠離故土到美國從零開始的呢?
固然,高收入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在美國,醫生是平均收入最高的職業。不過,中國三甲醫院裡一位四十歲左右外科醫生的收入是有可能和同年齡的美國醫生不相上下的,只是這其中的區別在於,中國醫生要想獲得同等的收入,要比美國醫生辛苦很多倍;而且美國醫生的收入完全是正當合理的,而中國醫生收入的絕大部分可能都是「灰色收入」,若靠醫院發的那點工資,是難以養活自己、支撐起一個家的。所以,儘管在熬到中年後,中美醫生的收入或許相差無幾,但是所付出的辛勞和心理感受可是天壤之別。
醫生在美國屬於上流階層,非常受人尊敬,這是國內醫生遠遠不能企及的。有位去美國醫院進修學習過的大夫告訴我,有回他從加拿大開車回美國,出入境的工作人員瞥見他戴的醫院工作卡後,連證件查都沒查直接讓他入境了。在他們的觀念中,一位醫生是不可能做那些違法的事情的。還有一次,他去超市買東西問一位服務生哪裡有購物袋,服務生看到他的亞洲面孔就沒搭理他,而當他無意中透露自己的醫生身份後,服務生對他的態度立馬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慇勤地把他買的每件東西都用購物袋分門別類地裝好。
僅僅這一點,已經足夠吸引國內的許多優秀大夫了。我認識一位兒科大夫,她曾經是北京一所著名醫院裡青年大夫中的佼佼者,不僅在病人中具有相當的口碑,而且科研和教學都搞得有聲有色。有天她在兒科急診值班,診室裡滿屋子的患兒和家長,她忙得不可開交,結果有位家長打碎了一瓶鹽水,玻璃碴子滿地,不巧的是保潔人員當時死活找不到,她忙不過來,就請那位家長拿笤帚清理一下地面,結果那家長直接給她來了一耳光。不久後,她就從這家醫院辭職了,現在在美國已經有了自己的診所,依然幹得極為出色。這位醫生原本就有考美國執業醫的想法,但一直遲遲沒有實施,這件事成了她立志到美國當醫生的催化劑和強大動力。
在國內目前行醫環境日趨惡劣、醫師待遇遲遲得不到改善,甚至醫生的尊嚴和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許多優秀醫生因為不堪沈重的心理壓力、超時的工作時間以及微薄的收入等紛紛轉行,剩下那些仍舊想當醫生但不堪忍受國內艱苦行醫環境的人,去美國當醫生是他們實現自己行醫夢想的最後途徑了。只不過,當優秀的年輕大夫都已遠走他鄉漂泊海外之時,未來,誰能為中國人看好病呢?
通向美國的行醫之路雖然前途光明,但是道路到底有多曲折呢?請看下回分解。(作者金巍娜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住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