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大多數中國人由於受中共多年的黨文化(馬列文化)教育,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是很有限的,甚至可以說處於一種無知的狀態。國人心目中的傳統文化大多和落後、愚昧、封建、專制等等相聯繫,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和體會中國的傳統文化,整個民族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蕪。
文化是人們長期形成的一種固定化的思維方式,中國文化就是指建立在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基礎上的思維模式。中國社會從古到今經歷了五千年的歷史,周朝春秋之後的兩千五百多年中,中國社會逐步建立起了以道家、釋家、儒家為主的文化體系,道家文化講「真」,修真養性;釋家文化講「善」,慈悲眾生;儒家文化講「忍」,君子忍辱,三家文化相互融合,交相輝映,哺育和滋養中華子民走過了悠悠數千載的歲月。
老子、釋迦牟尼和孔子是這三家文化的代表,不知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天意的安排,三位聖賢都同處於一個時代。老子在函谷關前寫下了千古名篇《道德經》,道家文化也由此確立,《道德經》告訴了世人「道」和「德」的含義,講出了天地運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萬物生死都要順其自然的道理;講出了宇宙的形成、萬物的來源,以及君王如何治理國家,個人如何做人並最終達到返本歸真等等一系列問題。後世將《道德經》看作是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其實遠非如此,實際上《道德經》是有緣人修道的法門,正如《道德經》開篇中就講:「道,可道,非常道」,並非一般人的生活常理。道家文化是「出世」的文化,在紛亂的紅塵中,它就如一盞明燈,引領深陷世俗的世人走出迷霧,找到真正的回家之路。
當中國的大道開始傳播的時候,釋迦牟尼的佛法在印度也開始弘傳,而道家思想為後來佛家思想的傳入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和條件。大約在西漢末年,佛教開始從中國的邊疆傳入內地,佛教一開始進入中國的時候和傳統的文化充滿著矛盾,不少文人排斥外來文化,但經過東漢魏晉及南北朝六百多年的磨合,佛教與中國的本土文化從對抗走向適應,並相互影響,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佛教,釋家文化也全面的滲透到了中國社會的政治、文化、藝術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唐宋時期達到了巔峰,佛教先後出現了天臺宗、慈恩宗、華嚴宗、律宗、禪宗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禪宗,禪院更是遍佈大江南北。釋家文化體現在:一、信世間的萬事萬物都因緣和合而生;二、信三世和生死輪迴;三、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些觀念都深深的扎進了中國人的心中,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支撐。
儒家文化是傳承於道家的「入世」文化,講究「中庸」之道,儒家文化尊崇到高處,實際已在道中修煉。孔子和孟子是儒家文化的開創者,孔子追求「克己復禮」,孟子追求「仁德」,漢代以後儒家文化因統治者的推崇,逐步成為中國社會最主要的文化體系,對中國人以「家」為核心的社會結構,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以及社會心理等各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和決定性的影響。以「仁、義、禮、智、信」為基礎的儒家思想重視人的道德修養,講氣節,重道義,關心別人,提倡寬忍平和、豁達樂觀;並關注國家、百姓的命運,講求修齊治平,這些文化為中華能夠延續近兩千年的君主帝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保證。
中華文化的本質是半神文化,也可以說是修煉文化,這種文化貫穿到了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中共統治中國大陸以後斬斷了中華文化的根,以馬列的無神論、唯物論和鬥爭哲學取代了中華儒釋道文化,中國人要重新復興傳統文化,只有解體中共的黨文化,這是唯一的道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