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金融風險近在咫尺,此輪金融風險由資產負債表退化、債務危機、金融企業改變業務重點三個因素共同造就。
首先,資產負債表退化仍未終結。
資產負債表退化是指資產價格下降,而貨幣緊縮、實際利率上升導致債務負擔加重,使得貸款壞賬與信貸違約風險增加。美聯儲在以擴大資產表的方式對沖緊縮危機,但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沒有能夠打通美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任督二脈,就像日本的量化寬鬆政策從未能夠真正挽回日本的經濟衰退一樣。
關鍵在於,貨幣依然在實體經濟之外循環,作用是形成資產價格的局部泡沫,降低美國的國債收益率,別無其他好處。美國金融領域的風險利差、流動性利差、市場波動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在上升,銀行惜貸,資金沒有進入實體經濟領域——銀行現金在全部資產中的佔比,從歷史平均的3.2%上升到10%左右,美國銀行的超額準備金達到1萬億美元左右。
美國部分資產價格有所上升,美國股市從2009年的經濟低迷期開始上升,道瓊斯指數突破了12000點的較高位置,但此後受累於債務危機與實體經濟,在12000點左右徘徊不前,標普大致走出了相近的走勢。
受壓最重的是美國房地產,6月份美國的新屋、成屋銷售繼續下降。新屋銷售量徘徊在30萬套左右已經有14個月,是自1960年代有統計以來的最低銷量;成屋的銷售量連續4年多一直徘徊在500萬戶左右,極低銷售量持續相當長的時間,誰也不知道何時才是底部。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各月之間輕微的漲落並不是拐點,只是時斷時續的噪音而已。6月份美國建築開支經季節調整按年率計算約為7723億美元,高於5月份經修正後的7705億美元,但與去年同期的8104億美元相比仍下降4.7%。
面對通脹逐漸走高而金融去槓桿化仍在持續的局面,美國政府與美聯儲的選擇非常有限,那就是保持規模巨大的資產負債表,以免實際利率上升導致負債繼續惡化,同時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保持美元與美債的基本信用。
其次,歐美均出現債務危機,只不過表現方式不同。
對通脹最警惕的歐洲央行,在債務危機的狂潮中,堅持在今年4月與7月兩次加息,但依然處於負利率狀態,歐元區6月CPI終值同比上升2.7%,以歐洲1.5%的基準利率計,負利率達到1.2%。歐洲央行6月預計,歐元區2011年平均通脹率將達到2.6%,隨後2012年降至1.7%。歐央行管理委員會委員利普斯基7月26日稱,與歷史水平相比,歐央行的政策利率仍非常低。美國的負利率幅度與中國基本相當。各國在用明緊暗松的方式賴賬,而市場實際利率的上升,說明市場對寬鬆的貨幣政策並不領情。
歐債危機可能使歐洲金融機構面臨新的壞賬潮。希臘國債主要由該國銀行持有,歐洲銀行一般都持有歐豬五國銀行所發的中小企貸款和債券。西班牙銀行持有這類資產逾2萬億美元,一旦出現大規模違約,意、法等歐洲金融機構不可能獨善其身。
中國債務風險的表現形式頗具特色。彌補債務風險的辦法是上市、再融資、發行債券。隨著上市銀行不斷再融資,上市銀行的股價處於歷史低位。與此同時,國際投資機構近幾年在不斷拋售低價購入的中資銀行股,進行資產的重新配置;隨著城投債違約風險上升,出現一波城投債恐慌,一向享受最高信用等級的鐵道債、地方債部分流標,7月席捲中國債市多數債券品種的收益率創出近兩年的最高水平,收益率飛漲100個基點以上。
發改委不得不出面維持。7月27日,國家發改委向各地發改委、主要融資平臺公司以及主要券商下發了一份文件。這份名為《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債券存續期監管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的「1765號文」,被認為是監管部門針對前不久爆發的「雲投事件」做出的政策反應,亦是提振債市投資者信心的具體動作。
第三,金融企業業務重點變更。
匯豐銀行拿出了一份好於預期的半年報,卻公布了大幅裁員的消息。狠斬美國近半分行,繼今年裁員5000人後,未來兩年半將再裁2.5萬人。匯豐的布局發生改變,將增加亞太區與巴西的員工人數。匯豐縮減或者結束在美國、東歐的零售銀行業務,該行已將美國當地近一半分行、主要分布在紐約的195間非策略性分行,售予FirstNiagaraFinancialGroup,共套現10億美元,將北美業務重點轉向工商業務及財富管理業務。
全球金融機構正在進行新布局,對沖基金大本營轉向亞洲,財富管理全局爭先。Eurekahedge的數據顯示,自2000年至今年5月,亞洲對沖基金的數量由202家增至1271家。同期,亞洲對沖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由190億美元飆升至1340億美元。
第二輪金融風險不會如2008年一樣具備大規模殺傷力,卻會以削減成本、再融資、實際利率上升等方式,不斷試探投資者對金融機構的忍耐力。後金融危機時代,全球金融風險遠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