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10年,中國經濟和股市可謂牛熊分渭。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了高增長,全年GDP的增長預計超過10%,GDP牛冠全球。但是,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卻跌了約15%,在全球資本市場中憋了個「熊老三」。不管是GDP的牛大,還是股市的熊三,都應歸就於近兩年來頻繁的「宏調」。這兩年「宏調」政策出臺之頻密是前所未有的,2010年頻繁的「宏調」政策讓經濟的基本面與股市產生嚴重的背離。
一方面,「宏調」給經濟注射大量的激素,2009年出臺的4萬億大部分都投向「鐵公基」,同時伴隨大規模的信貸投放,資金大部分流向效率低下的國企。 2010年,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是上述「宏調」政策所產生的效應。一個經濟體靠打激素,增長的是「肥肉」,只是讓我們看起來紅光滿面,貌似健康。去年年末高企的通脹和意外飆高的房價都是由於過度刺激而長出的「肥膘」。
過冬的時候或許需要一些「肥肉」,一旦冬天過去,我們更需要「肌肉」。「肌肉」只能在健康、穩定的市場環境中練成,頻繁的「宏調」恰恰破壞了市場的穩定和本源的機制,因為這兩年推出的許多「宏調」政策都是逆市場化的。比如4萬億的投放對民間投資產生了一種擠出效應,國進民退就是其產生的副作用。頻繁的 「宏調」使企業和投資者的預期短期化,投資行為短期化,使整個經濟體變得浮躁,最終喪失長期的活力。這種頻繁的「宏調」對中國經濟必定是「短多長空」。
另一方面,頻繁的「宏調」對股市投資者造成了預期紊亂,今天出一個政策是利好,明天出一個政策可能就是利空,後天再出一個政策可能是多空參半(一半專家看多,一半專家看空)。典型者即是關於重慶首推房產稅的政策,看多者認為利空出儘是利好;而看空者則認為在重慶推出房產稅僅僅是開始,其他城市將紛紛跟進。
股市投資者買的是對未來的預期,如果預期紊亂,其行為也就紊亂,中國股市長期的紛擾就是「預期紊亂綜合征」。而隔三差五出臺的「宏調」,讓市場無所適從。
各大證券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策略師、分析師可以採用各種數學和財務模型預測經濟走勢,預測公司盈利,但目前我們還沒有發明一種有效的模型能夠準確預測政策走向,及其所產生的經濟或股市效應。儘管如此,在各大媒體上各路專家還是應受眾的強烈需求,口若懸河地講解已出臺的政策,和預測未出臺的政策。
這種政策講解,除了提高媒體關注度外;最大的功能在於滿足受眾的(投資者)心理需求,暫時平伏投資者的預期紊亂,至於能否給投資者帶來真金白銀的收益,只有天知道。
對於今天中國的股市來說:No news is good news!沒有(政策)消息就是好消息。過度的「宏調」解讀只會增加市場的噪音,並不會改變經濟和股市運行的內在規律。把握可以把握的,忘掉不能把握的。股價最終將回歸基本面,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和公司盈利增長的最終動力,來源於13億民眾的日常生活消費,來源於企業家精神,來源於民眾對幸福生活的不斷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