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比較起改革開放前,中國人尤其是城市人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安全感的幸福感並不強烈。很多人都選擇一個詞「浮躁」來形容中國當今的都市,我覺得這個詞非常精確形象地概括了中國當今都市的風格。
在社會保障系統方面,半個世紀以來加拿大已經非常成熟完善了。目前加拿大是世界最富裕的工業國家。政府通過稅收調節收入,控制貧富懸殊;建立了覆蓋全民的免費醫療系統和教育系統。
加拿大通過稅收調節收入。加拿大聯邦實行累進稅率,從16%到29%,各省的稅率不 同,大約在10%左右,低收入者免稅。加拿大的稅率比美國稅率高出接近10個百分點。
在加拿大,收入很高的人並不是越來越富有,稅收將他們很大一部分收入再分配給了窮人。我一個女友嫁給一個專科醫生,先生年薪21萬,但是,他們每年交給聯邦和省的稅加在一起超過了8萬,可以養活兩個低收入家庭;富人的巨額房產,每年被徵收巨額的房產稅和學校稅。例如,如果在皇家山擁有一座上千萬的豪宅,那麼,這位富豪每年為這棟房子付給政府的稅收將有幾十萬之巨,足夠救助十多戶貧困家庭。
相反,窮人享受很多補貼,收入少,他們幾乎不用交稅,孩子每月有牛奶金,大人有住房補貼,年終退稅。雖然可供支配的錢不多,但是,基本生活沒有問題,全家有醫療保險,孩子教育免費。窮人雖然窮,但是窮得也開心。一位移民朋友一家三口來到加拿大,兒子一歲多,夫妻一來就上學,兩人每月有助學金和貸款1500多元,加上孩子的牛奶金,有2000元,後來,女方又懷上孩子,助學金每月增加到830元,兩人來了一年,沒有工作一天,卻存下了幾千加元。當他們喜滋滋告訴我時,我說,其實,政府支出的遠不止這些,學校每接受一個移民讀書,都可以從政府那裡領取1萬元的補貼!
事實上,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加拿大政府在為移民掃除語言就業障礙,接受加拿大教育方面做了相當大的財政投入。
在加拿大,雖然貧富差距依然存在,但是,加拿大的財富分配出現了兼顧公平的傾向。
1985年以來,加拿大的貧富差距在不斷下降,2002年,加拿大的基尼係數為0.31,這 主要歸因於政府強有力的調控措施。
加拿大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制度,擴大了普通加拿大人的社會福利水平,標誌著加拿大進入福利國家的行列。福利國家 所承擔的保障和服務可分為三種:保證最低收入的項目、減輕個人經濟不安定的項目( 失業保險、養老金和醫療保健)、為所有社會成員提供廣泛的社會服務。除了償還債務 之外,社會保障支出一直是政府預算中增長最快的項目,老年保險金大約佔聯邦政府開 支的15%,失業保險佔聯邦政府開支的7%,健康保險佔省政府開支的25%。
我們說,目前中國大城市發展極快,從城市建築,現代化速度等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已經沒有多少距離,在社會福利方面,中國正處於起步階段,而且,很不健全,不久前,上海傳出的社保基金案,居然連上海市最高領導人也涉案,讓人感慨中國在社會保障系統管理方面的巨大漏洞!想想看,那是上海上百萬窮人的活命錢!
其實,雖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在政策福利上加拿大和美國都有區別的,比如,美國作為世界上頭號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卻沒有全民公費醫療,美國有三千萬人窮人買不起醫療保險,健康沒有保障。
我曾經寫過先天性耳聾的阿男在加拿大接受人工耳蝸手術和康復的故事。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居住的蒙特利爾,阿男和母親就生活在我們中間。但是,這個完全真實的故事刊出後引發的爭論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一些同胞對於加拿大免費醫療制度出現的弊端表現出的憤怒也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我始終沒有改變我的看法,無論如何,一種不收費的全民的醫療制度比較起一種有錢才能接受醫療的制度,都是社會保障模式上最大的進步。
當然,加拿大的社會制度帶來一些明顯的弊端,高福利養了一批不勞而獲的懶人。一位開店的朋友告訴我,她的店開在一個著名的窮人區,但是,生意非常好,她說,這些窮人絕大多數開領政府的福利金生活,他們往往是在上半月將政府給的錢揮霍一空,買酒、買煙,叫外賣,下半月則勒緊腰帶。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有工作過,全靠政府養著。很多開店的人都知道,往往富人區的店反而不賺錢,因為,富人都開車到大超市購物,而且,他們比窮人計較小店物品的價格。
加拿大的養老制度也值得一提,從一個人工作交稅開始,就有養老金的額度。一般來說,日積月累,幾十年下來,到退休時,一般的養老金都能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我的前任房主,一個西人單身老頭告訴我,他的養老金有60萬,當時,賣房給我們還得了幾十萬萬,這麼多錢他一個人怎麼花?
所以,在加拿大和北美,最有錢有閑的就是老人,開奔馳寶馬的也多是老人。他們可以單獨居住,也可以進入養老院。養老院的概念與我們國內幼年印象中淒涼的養老院的概念完全是兩回事。大都建在交通方便,風景如畫的地方,裡面設施齊全,有各種健身房,游泳池,專業護士和餐廳。
在夏季,漫步在深勞倫斯河綠草青青的堤岸,你總可以看到岸邊老人院裡,有人蕩鞦韆,有人跳舞,老人們生活得詩情畫意。
說實話,當初,真正打動我,想要留下來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考慮到了未來。誰都會老,我們出生在中國六十、七十年代生育高峰時期的這一大批人,將是中國進入老年化社會最不堪重負的一代。我們的子女都是獨生子女,兩個孩子將要贍養4個老人,這種社會普遍的家庭結構將會帶來巨大的社會問題。沒有足夠充沛的勞動力來創造社會財富,老人們能否有全面的社會保障將是嚴峻的現實。
加拿大也存在老年化問題,但是,源源不斷地青壯年移民會緩解其人口老齡化的速度。而且,作為發達國家加拿大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解決養老問題。一般說來,只要在加拿大住滿10年,65歲以後每月都有800元由政府發放的養老補貼。對於老人來說,即使一輩子沒有工作過,基本生活並不是問題。
城市建設和經濟收入
自90年代中期以來,世界上恐怕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城市建設的速度可以和中國相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中國城市一躍成為國際現代化城市的模版,其現代繁華可以與紐約、東京、香港等國際大都市媲美。有人說,中國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也有人說中國城市就是一塊大工地,從50年代到80年代,將近40年經濟停滯帶給幾代中國人的壓抑,在90年代活躍商品經濟的刺激下釋放出來,10多億人強烈的致富願望其力量的噴發是驚人的。十多年時間,中國的許多大城市完成了發達國家大城市幾十年的發展過程。
一位1989年到法國留學,後來移民到加拿大的博士告訴我,2003年,相隔10多年後,他回到北京,覺得自己完全成了鄉下人。面對高樓大廈,燈紅酒綠,琳琅滿目的商品,川流不息的車流,他意識上有些轉不過來。他說,國內城市發展的迅速讓他有些目瞪口呆,甚至,曾經在北京讀過幾年大學的他無法找回原來母校的路。
2003年,出國前,我在上海浦東東方明珠電視塔上遇到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工程師,這位工程師從小嚮往遙遠神秘的中國,但是,他想像中的是一個蒼涼、貧窮古老、落後的中國。當他登上東方明珠電視塔,俯視著高樓林立,萬家燈火的夜上海,他驚詫萬分,恍若夢中,不停地說,他根本不敢相信這是中國,如此超現代化,如此摩登,與他自小想像中古老落後的中國天差地別!當時,我告訴他,他之所以如此驚詫,是因為此前他把中國想像得太差! 停留在幾百年前的中國。這幾乎是一個普泛現象,就是發達國家的人將中國想像得很落後,很貧窮,因此,一旦來到中國的大城市,面對中國城市林立的高樓,摩登的商場,他們往往萬分驚詫,無法理喻。就像2000年,一位美國高級官員訪問上海後,回到美國後數次在聯合國會議上提議,認為中國應該劃入發達國家而不是發展中國家,因此,中國應該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
與發達國家的人將中國落後化相反,大多數中國人都將發達國家的城市想像得過於現代化,過於發達,以至於好多大城市的人遊覽發達國家後總是有所失望:國外原來也就如此! 一個在我之前登陸加拿大的朋友曾經發給我一些多倫多舊房的街道,戲稱這是一個大農村。事實上,除了市中心商業區的高層樓群比較有現代氣息,號稱加拿大最大最繁華城市的多倫多,大多數區域的民房都是年代久遠、破舊的兩層樓房,電線都是架在電桿上,很影響視覺美感,而中國大城市重要區域早已看不到這種景觀了。對於那些想來國外尋找現代都市感的人,加拿大肯定不是一個理想的地方。於是,有的人,登陸後轉一圈就打道回府了。
確實,如果光從城市建設上,中國的一些大城市已經將發達國家的城市甩在了後面。即使是中國人,面對浦東夜景也會非常驚詫和激動,感嘆人的創造力是多麼驚人!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我幾乎都去了,巴黎優雅,倫敦古典,香港繁華,但是,從氣勢和現代化的格局上都很難和上海媲美。
從城市建設上來說,中國是正在迅速發展的國家,加拿大則已經是發展成熟的國家,城市發展的速度緩慢或者處於近乎停滯的狀態。我們登陸時居住的城市漢密爾頓市中區30年沒有建一棟高樓;蒙特利爾市區也有23年沒有建高樓了。一位來加拿大將近30年的老先生告訴我,30年前,他們來到蒙特利爾時就是這個樣子,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變化。由於人口少,增長緩慢,需求有限,各行各業難有大的機遇。國內過來的土木工程師們很難找到相應的專業工作,因為,根本就沒有什麼大的工程開工。而在中國,上百億的工程都有幾十個。
相比中國城市的朝氣蓬勃日新月異而言,加拿大的城市寧靜而悠閑,更多了一種休閑的氛圍。
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帶來了很多的機遇。對於大多數曾經是中國城市各行業中堅和白領的中國移民來說,在中國,他們可能會有更多的發揮餘地和升遷可能。而在加拿大,在一個已經非常成熟的經濟體系裡,城市發展趨於完善,而且,由於語言的劣勢和文化背景上的差異,他們沒有太多的機會。這也就是造成部分移民回流的重要原因。
所以,當國內的朋友問我,那種人最適合移民加拿大時,我的回答是,移民加拿大是否能夠適應,能否喜歡,最終取決於心境,取決於你想要和希望要過的生活。如果你希望幹一番大事業那應該留在中國;如果你希望一夜暴富掙很多的錢,那應該留在中國;如果你希望夜夜笙歌,燈紅酒綠,呼朋喚友,美女如雲;那應該留在中國;相反,如果,希望過一種安靜的田園式的生活,希望遠離繁複交錯的人際關係,希望呼吸新鮮的空氣,希望更多地接近大自然,希望更多地和家人孩子在一起,那麼你適合移民加拿大。
撇開中國龐大的農村貧困人口,來比較一下中國城市和加拿大城市白領的經濟收入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90年代,先生的一個大學同窗在美國一個大公司工作,一說就是年薪10萬美元,當時,美元和人民幣的比值將近9倍,折成人民幣,他的收入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出了國,才明白,10萬美金收入的人並不多,尤其是在加拿大。而且,那是稅前,如果稅後,交完各種各樣的養老金基金,每月能拿到手的也就幾千了;如果供房和車,每月剩餘並不多。也就是說,即使收入10萬,也不可能在美國過上非常瀟灑的生活。
相反,對國內大公司的白領一般來說,正常工資並不多,2000年時月薪5000就算不錯了,據說,現在,在上海、深圳這樣的城市,年薪10萬的不少。但是,和國外相反,在中國,工資並不能代表你真正拿到手的錢,很多公司都有名目繁多的各類獎項或是補貼。一個年薪10萬的人,每年實際拿到的可能有 16萬,甚至20萬。而且,中國工資收入入稅的部分少而又少。中國城市白領可以支配的收入遠遠大於工資帳面上的收入;而國外,可以支配的收入遠遠低於工資上的收入。
和諧社會和人文環境
中國許多大城市在城市建設上毫不遜色於發達國家的大城市,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方面已經領先世界了,比如商場和餐館。上海淮海路美輪美奐的精品時裝店可以與巴黎、紐約最好的時裝店媲美,而各大城市裝修精美,人頭攢動的餐館更是國外規模的人氣都差得多的餐飲無法相比的。
目前的中國社會階層是典型的金字塔形結構。
而在發達國家和加拿大,在階級分化依然存在的同時,社會出現了龐大的中間階層,形成了橄欖型社會結構。龐大中產階層的出現,是區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一個重要標誌。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統計,以家庭為單位的收入總額分成幾部分:1999年,低於10000 加元的佔家庭總數的8.5%,在10000—19999加元之間的為17.8%,20000—29999加元之間的為17.9%,30000—39999 加元之間的為15.7%,40000—49999加元之間的為12.4%,5 0000—74999加元之間的為17.6%,75000加元以上的為10.2%(稅後)。收入呈現出明顯的兩頭小、中間大的特點。2002年,加拿大的人均收入為28754加元(無人掙錢的家庭的最低稅後收入為15493加元,單身不掙錢的收入為9687加元)。大部分加拿大人屬於社會的中間階層,過著富有的生活,一般都有寬敞的住房和汽車,有一筆自由支配的收入可以用於旅遊。
龐大的中產階級的存在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中間階層的劃分既有職業的成份,又有收入、消費等方面的含義。在形式上一般認為是主要由具有管理權利、專業技術知識的白領階層,他們以知識的應用、行使管理權、特殊技能的發揮為主要工作方式。典型的如大、中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中、高級公司職員、大學教授、高級專家、自我雇佣的小私營企業主、持股人、企業承包人、高級營銷人員、知名律師、中介行業的投資人、體育明星、歌星等等。在任何社會中,中間階層都是維繫社會穩定的主要力量。是介於高層和底層的緩衝層;其次,中間層代表溫和、保守的社會意識形態,當這種意識形態佔據主導地位時,極端的思想和衝突觀念就很難有發展的市場,這是社會穩定的思想原因;第三,這個階層是引導社會消費的最主要的社會群體,當這個群體在人數上成為社會的多數時,其生活、消費方式就保證了社會有龐大、可持續增長的消費市場,從而拉動經濟增長,這是經濟增長穩定、持續的有力保障。
所以,一個穩定、優良的社會階層分布是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是文明和諧社會的標誌和象徵。
在加拿大雖然有極其富裕階層的存在,但是,生活中我們並沒有非常強烈地感受到這個階層的刺激,社會上仇富心理也沒有那麼嚴重。富人們也比較低調,從一個人的外表、穿著、行事風格上,你很難判斷他們所屬的社會階層。
但是,在當今中國都市,你幾乎一眼就能看出那些官僚和暴發戶們。他們目空一切,奢侈揮霍。有一句話很形象地說明這一類人的生存狀態:除了有錢,他們一無所有。財富並沒有帶來這部分人社會責任感的加強或者文明程度的提高。大陸流傳著很多版本的斗富故事,其中有一則是:深圳某麥當勞餐廳出來奶奶和孫子,孫子不小心用手中的玩具劃了一下門口停的寶馬轎車,引來轎車司機一頓訓斥,老太婆立馬手機呼來一群人,手持利器的人們將汽車砸扁,司機打翻在地,然後,扔下一大箱子錢,說,別說刮一下車,老子可以將車都砸了!給你錢再買一輛!
當然,這個故事多少有些誇張,但是,卻非常形象地刻畫出了中國暴發戶們的心態。
由於龐大貧困底層人口的存在,中國國內個人和個人財產的安全遠遠低於加拿大。這一點,我想大家都會有強烈的感受。國內大城市,幾乎很少有家庭不安裝防盜門和防盜窗的。甚至十幾層高的居民住宅也要安裝。老外到中國最難於理解的就是這一點,為什麼將自己漂亮的家弄得像監獄一樣。
登陸加拿大時,我最驚奇的也是這裡大多數人家都是木頭門,有些甚至是玻璃的,而且,就是皇家山上富豪人家,也沒有哪家安裝防盜門,甚至連圍牆也沒有。但是,中國的富有階層,他們的豪宅完全可以稱作是壁壘森嚴。我去過北京一位大學同學家,在京郊別墅區,外面是門衛三崗五哨,周圍全是頂上佈滿碎玻璃的圍牆。說實話,同學家裡金碧輝煌,但是,我的感覺一點不好,感覺和進監獄差不多。我大姐家擁有一棟漂亮的別墅,便引來無數的偷竊者,不得不豢養了兩條凶猛的狼犬看家,每次我去都提心吊膽,好心緒蕩然無存。
登陸加拿大三年,雖然馬馬虎虎的習慣沒變,但是,我從來沒有被摸過錢包。而我的一個女友去年回溫州,一個月裡,逛街時三次被摸走錢包,只恨在加拿大養成了不警惕的習慣。
簡單和諧的人際關係也是和諧社會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這個方面,中國和加拿大存在著巨大的區別。
中國是一個具有5千年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從來講究詩書禮儀。但是,到了近代,社會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傳統儒雅的禮儀也慢慢被淡化,尤其是在當代,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後,中國社會的人際關係幾乎喪失了古人的禮儀和德行。文化大革命將階級鬥爭置於中國傳統的親情倫理之上,導致許多家庭親人反目,夫妻成仇,兒女批鬥父母,關於這一切,巴金先生在他的《隨想錄》裡,有著深刻的反思。很多人認為,經歷了文革以後的中國,人們普遍變得心不可測了,他們對於世界對於外人充滿懷疑,表達問題也是拐彎抹角,從不直抒胸臆。大家都學會了符合大潮流,說自己並不贊成的空話套話假話。
並不是所有中國人都這樣,我接觸到的一些臺灣人和香港人相對來說就比大陸人更信任人,也更容易相處一些。也許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解放後大陸文革的背景。
來加拿大之前,我在中國的大學裡教了18年書,每週雷打不動的兩次政治學習,全是言不由衷的假話大話,其實,那些系主任書記人也不錯,但是,他們在這樣一個社會氛圍中已經潛移默化了,知道當官必須這樣,學習中央文件,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他們已經不習慣,也懶得自己去思考了。久而久之,他們喪失了人最可寶貴的獨立思考的能力,變成了上傳下達的傳聲筒,我記得,大學畢業時我的論文題目就叫《試論現代中國人文精神的異化》,在查尋資料和思考中,我最初觸摸到了在中國普泛存在的政治對於普通人人格異化的現象。
改革開放之後,在商品經濟的刺激下,更是人心不古,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樣,人們在利益的驅逐下,丟棄了傳統的美德。90年代蔓延全國的多起傳銷大案,將中國最後一層親情和熟人之間的信任也打破了。
有專家分析,當前中國社會存在著普遍的信任危機,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商業信用危機、公共信譽危機,人際信任危機和價值信仰危機。
我們來看一些大家都會非常熟悉也許曾經經歷的情景。
這個例子非常典型地表明瞭一種能力在中國人中間的喪失,那就是信任,尤其是對於陌生人的信任。這種信任危機也是目前中國社會讓人最不愉快的地方。
不久前,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非常真切地體會到了這種特殊的充滿著懷疑的社會人際氛圍。
母親一直血壓高,我在SOHU首頁上發現了一種可以治理高血壓的特效藥,三個療程下來只需要2500元人民幣。研製者和銷售者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大。我網上剛剛訂完,告訴家裡,沒想到,母親和姐姐一聽都堅決反對我購買,他們說「絕對是騙子!」
我說,別人是國家級的新藥,有批號,有證書,有那麼多治療事例怎麼可能是騙子?如果國家軍醫大都是騙子,那還有誰可以相信?再說,即使沒有什麼效果,也就2500元,為什麼不嘗試一下?
但是,無論如何我都說服不了母親,而且,她說,即使寄來,她也拒絕服用。
母親和姐姐都說,你出國幾年,不知道,現在中國社會風氣敗壞,到處都是騙子,一不小心就上當,網上的東西更是不可信任!
本來想給母親盡一點孝心,結果,鬧得很不愉快,至今,我都無法判斷,到底是我太輕信還是她們太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