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倉樓願者對歌
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的下鄉、地連、鑾塘一帶,男女青年行歌坐月的風俗,別具一格,很有趣味,他們稱為"坐倉樓"。
"倉樓"不是侗家的正屋,是偏房,一般是放置穀物和雜物的地方,比較寬敞、安靜。下鄉、地連、鑾塘一帶的侗家姑娘,往往把它作為"歌堂"。姑娘和後生在此唱歌,叫"坐倉樓"。(跳出來窗口)
從正月初三開始到月底,這一帶的男女青年結伴到別的寨子"坐倉樓"。各個村寨打兩個髮髻的姑娘(未結婚的標誌,婚後生育前祗換一個髮髻)三五成群,選擇一個較好的倉樓,備好凳子,火盆烘上紅炭,煮好油茶,烤熟磁粑﹐專等外寨的後生到來唱歌和談心。
姑娘們有的紡紗織布,有的織花帶子。也不分那個寨子來的,祗要坐上倉樓,都以貴客招待。姑娘們先請你喝茶,唱茶歌,還請你吃磁粑。吃飽喝夠了,方開始對歌。
唱歌時,一切按傳統的禮節有規矩地唱;男的先唱兩首。然後女的接唱,這種歌叫做"喉路歌"。歌詞的韻腳很嚴﹐女的唱什麼韻,男的祗能跟著和,無權更換﹐而女的卻沒有這種限制,對歌的主動權操在姑娘手中。一人主唱﹐一人伴唱,主唱者,音高八度,音調高吭,伴歌的音低度,聲音低沉兩人配合得很和諧。
歌的內容,有唱古人和唱愛情的,也有猜謎破字的,女的用歌問,男的用歌答,有時急得那些反應較慢的後生汗如雨點。這也是女方考試男方是否有歌才的一種方式。聰明的後生,贏得姑娘的歡欣和愛慕。
互送贈品訂終身
如果雙方在對歌中建立了感情,願意終身相許﹐女的把自己身上的銀項圈、手鐲或其它銀首飾贈給男的;男的一般贈頭巾、衣服之類,也有的一無所贈。然後通過父母同意,就訂下了終身。
男女青年"坐倉樓"對歌談心,姑娘的父母不但不加任何限制,還有意離開,把方便讓給青年人。父親到鼓樓找老年人聊天,母親到左鄰右居扯家常。遠方村寨部的青年如果進寨找不到倉樓,就以歌來問。
寨子裡的老人聽到歌聲就出屋來,熱情地指點,經過什麼巷子,在哪個倉樓上有姑娘們在等待對歌。
如果這夥遠方村寨的後生上了倉樓,正遇倉樓上的姑娘與另一夥青年對唱。怎麼辦呢?這批青年會很有禮貌地站在門口,聽先來的一夥唱歌。而先到的後生,這時會主動起身讓坐並說:"我們唱不過,靠你們來賽過她們!"有時一天來五、六夥,甚至上十夥後生,前面的看到後面的都主動讓位。姑娘們也會大方而耐心地接待。如果另一個寨子的青年來了,哪怕是同自己的情人正唱得津津有味,也不小氣地與後來者對唱。父母親認為自己女兒接待的青年越多,越感到光彩。
一般說,侗家後生都很自覺,唱一個小時左右,或祗唱鞏十分鐘,就讓給後來者對唱。遠方青年當天回不去,還可以到姑娘的家裡借宿,受到全家熱情接待。有時,姑娘們不留客住,父母還會批評她們不懂禮節。如果遠方的青年是姑娘自己的意中人,則千方百計留他們在家裡住。姑娘們把燈點得亮亮的,把炭火燒得旺旺的,盡情地與自己的情人對唱。在這過程中,姑娘則假意看他的指紋,巧妙地量出後生的腳長,下次就可以送一雙合腳的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