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以後,想想那些曾經拿著畫筆塗抹,在藝術之路上拚搏的日子,心裏頓時有了幾分感慨。由於選擇了藝術理論專業,因此漸漸遠離了畫筆,更多的時候是拿起一支鋼筆在紙上飛揚,寫下娟秀的字體,抑或在美麗的電腦桌面前開啟我的藝者心靈之語。
大學的四年裡,我完成了一個個質的飛躍,那是從幼稚走向成熟,從依賴變為獨立,從柔弱變成剛強的成長的蛻變。大學四年,其實只是轉瞬即逝的一個瞬間,然而靜下心來細細盤點,卻也有著林林總總的不同和酸甜苦辣的各種滋味。
剛上大一,很興奮,哇!我也能上大學啊,那時候我真的是覺的能上大學的人都是很了不起的,因為我從小到大學習都很差,能上大學跟做夢一樣,但是我很幸運,每一次關係到我"前途和命運"的考試,比如說小學升到初中好班的分班考試、初三關於降到不太好的班級的考試、中考、高考,還有後來的英語四級之類的考試啊,常常都是我卡著那個分數線,幸運的打了許多擦邊球。大一的生活很豐富,我常常是心潮澎湃的走在校園的梧桐路上,仰望著北方藍藍的天空,心裏格外敞亮。那時我結交了很多朋友也剛剛明白什麼叫"人脈"。下學期時,經過競聘我成為校雜誌記者並有了文章變成鉛字的機會,那裡曾經滋養了我和我年少時一度的浪漫,因為自己的文字能夠在別人內心深處贏得悠長的回音,曾是使我快樂和書寫的最大動力,那時文字成了我最忠實的夥伴和心靈得以憩息的聖地。與文字結緣使我有了無比豐盈的內心世界,於是產生了《月光下的玉蘭花》、《假日隨筆》、《為藝術喝采》、《夜的悲鳴》等屬於心靈的文字。
大二時,我每天很忙碌,常常半夜才睡覺,也就是在那段日子裡使我逐漸變的成熟起來,於是我不再是大一那個梧桐樹下天天蹦跳著穿行於南北院之間的小丫頭了。
大三,玩的機會是最多的,我就利用各種寫生活動抓緊時間好好玩,把大一大二的累都給玩回來。大三上學期去了天門山寫生,那一個星期,我的油畫進步的很快,這給我很大的信心。我坐在石頭上畫小溪,小貓就在膝蓋上乖乖的呆著,一動不動的看我畫畫,旁邊還有一群野鴨子嘎嘎的叫,小狗在我身邊跑來竄去的嬉戲,現在想來這本身就是一幅非常唯美詩意的畫面啊!我一直都想要在繪畫中尋找美的特質,卓越的思想,尋找畫面色彩的亮麗、豐富與和諧,表達那些具有美感和詩意的事物。在天門山的那幾天我告訴自己:拂去浮躁,人生坦蕩,擁抱山河,遠離塵囂,我想這應該是一種欲訴無言的境界吧......
而大學裡令我們最最難忘的還屬大三下學期為期一個月的藝術考察,這是我們開闊眼界,瞭解藝術、文化、地域、風俗、社會的機會和重要途徑。在這整整一個月裡,我們跨越了無數個省市,閱盡祖國的大好河山,遊歷了周莊、烏鎮、西遞、宏村、麗江、大理、石林、香格里拉等等這些夢裡尋它千百度的人間天堂。這一個月裡的點點滴滴我一生都不能忘記。那次的藝術考察與其說是藝術考察,不如說是我的一次文化探尋,之所以成為探尋,我探尋的其實不是旅行本身,而是厚重的歷史,是凝重的文化,是沈重的人生,更是我們悵然若失的面對和義無反顧肩負這些重量的嘆息。我認為一個從事藝術的人,一個藝者,在觀察各種問題時,一定要有一個獨特的視角,有自己的審美標準,甚至你對一個問題的敏銳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成功的潛質和你的價值取向,我一直深深記的藝術考察作品展
序言中的一段文字:"行百裡者,看周遭事;行千里者,閱世間情;行萬里者,窮天下經;藝者,取經於己於人。"作為一個尋求美感的行路人,我讀懂了藝術考察的意義,更深刻的體悟了行走於世的不易和艱辛,也明白了藝者行走的價值和使命。
大四剛開學,我們在當地的一所中學做了一個半月的實習老師,走上講堂的感覺不錯,在後來的教育實習公開課上,我也以非常優異的表現獲得了所有老師和同學的稱讚。那些學生對我很尊敬,使我有些許的成就感,最後的那堂公開課上,他們和我配合的非常默契,只是依稀的感覺那種畫面好像在我的夢裡出現過。
大四下學期,畢業創作讓我們有了一段難忘的畫室生活,常常和好友一大早就結伴到畫室,由於畫幅很大,我們埋頭苦畫,竄上竄下,發自內心的覺的學藝術好也感到非常幸福!但是畢業創作中有個平時玩得不錯的男生畫了鬼,畫面的醜惡和真善美完全背離,於是從那時起便引發了我對藝術的眾多思考......
"美"
在中國古代思想中,更多是作為形容詞或副詞,附麗於善、德、真、道等基本範疇之上。即使把"美"當作一個審美範疇,中國古代哲人們也不關心美的抽象本質,而是醉心於可感可觀的美的境界,儒道皆然。比如孔子的"里仁為美"不是在探討美的本質,而是在描述某種道德境界或人格精神境界。老子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更是遠離美的本質的探討,莊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典型的說明瞭他逍遙於天地大美之中,以體驗其自由與快樂,因而討厭談論那些抽象的道理。
亞歷士多德指出:美之所以能稱其為美,之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快感,"就是因為它善"。蘇格拉底也認為,善本身就是美;至於俄國美學家別林斯基則把美與善看作是"親姐妹",如同"雙胞胎",具有一種先天的"血緣"關係。德國詩人歌德也把美與善、醜與惡相提並論,認為美和善是促進個人和集體幸福的力量;醜和惡是破壞個人和集體幸福的力量。在中國,自古以來也把美與善、醜與惡看作一個意思。孔子所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就是把美和善看作是相同的含義。孟子言,"充實善信,使之不虛,是為美人",墨子認為,"務善則美",莊子言,"孰惡孰美,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等,也都是把美與善當作同義詞使用。
真正美的藝術決不僅僅在於它能夠滿足人們一時的或局部的感性要求,更不在於滿足某種本能的需要,而在於它能夠給人類帶來一種普遍的、深刻的、永恆的精神享受,能夠加深人們對人生命運、對宇宙萬物的認識和理解。人們不僅能夠從大眾藝術或高雅藝術中欣賞到外在的或形式的美,更重要的是能夠從藝術品所隱含的深刻的哲理中學習或領悟某種有益的東西,也就是說一件藝術品若不能夠給人們某些善的東西,它就決不會是好的藝術。比如說那些過分渲染兩性關係的影片,那些在"人體"上做文章的"行為藝術",不管今天多少人認為它是如何富有刺激性,而實際上它對我們的心靈都會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那麼這樣的"藝術"就應該被禁演!
記的很清楚,上大一時,去看大四畢業生作品展,就有人在油畫上表現三個恐怖的鬼魂,而現在的畢業創作中,我又再次看到有人表現鬼的畫面,血淋淋的令人作嘔,很多人為此而受到驚嚇,不敢看畫,這就非常不善。如果說作畫者沒有進入這種鬼魅般的境界,那是很難畫出這種作品的。對於這種作品的排斥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它影響了我們這群在藝術道路上苦苦探尋者們對美的追求,更影響著人們對美的鑑賞和辨別,對作畫者本身也是極為不利,甚至這非常直接的敗壞著人類的道德和審美觀,這樣的作品怎麼能夠登上那麼神聖的藝術殿堂呢?這樣的作品理應得到禁展!
今天的人類和藝術應該是正義戰勝邪惡,真理戰勝謊言,仁愛戰勝仇恨,善良戰勝凶殘,美麗戰勝醜陋!可是這一切在當今人類的道德下滑中都被顛倒了,垃圾事物,鬼魂的形象成了高雅藝術,走入了大眾視線,大眾辨別不清就走入了"流行",人們對美的欣賞不是欣賞美的崇高、悅目和神聖,而是欣賞作品病態的流行、欣賞那些變異的、墮落的、毫無思想的、無所顧忌的、醜的、嚇人的,噁心的,表現低靈的、鬼的恐怖畫面。要知道:美是永遠離不開真和善的支撐的。沒有真和善做基礎,就根本談不上任何藝術美。而當今還有人振振有辭的說那是"另一種藝術""那多刺激",依我看這是最直接的、顯而易見的是在"以藝術的名義"敗壞著人類的藝術和道德!
其實,對於一個有道德有正義感的人來說,沒有阻止醜惡的事情繼續發展,袖手旁觀都會認為是一種犯罪,所以在藝術這個問題上的漠視、在這個問題上不說"不"都是很大的罪惡,那麼你就將是這個罪惡的間接參與者!有人會認為"這至於麼?"當然"至於"!這是很嚴肅的事情,決不是兒戲!藝術從來都不是一種單純的娛樂和遊戲,也不只是在感性和理性之間起一種調節和平衡的作用。它從一開始就具有一種社會功能,認識功能,它體現了我們的人文關懷,具有真理,正義,理想和信念的內涵,歸根結底是具有思想的內涵。好的藝術品不僅比自然更有力量,而且具有跨時代的生命力;它征服的不是個別人,而是一個群體;它吸引的不是一個時代,而是對世世代代都具有魅力。那麼,那些表現低靈的繪畫還是藝術麼?很顯然,那不就是在追求鬼的行為麼?人能和鬼一樣嗎?在當今社會,有的所謂的"藝術家"他把嬰兒拿來煮湯吃掉,還把照片拍下來送到西方,而且被西方的那些"當代藝術大師"收藏起來。其實這說明一個問題,"當代藝術"體現出的參與性的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混淆藝術對生活的介入方式,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當代藝術"在很大意義上是在追求一種新奇,標新立異,甚至是挑釁,挑釁各種社會文明的價值,包括道德的價值,倫理的價值。所以它越走的極端,越有可能成為藝術。其實,它已經絲毫沒有了藝術,有的只是屠殺!
藝術為真,是因為它在人類面前客觀真實的反映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諸方面的普遍真理和客觀真理;藝術為善,是因為它為人類認識自然,以及為社會和人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精神資源,推進了人類文明的步伐;藝術為美,是因為它向人類真正揭示了什麼是美善、醜惡、文明、野蠻,什麼是真理、友愛、仇恨、和平!作為年輕的我們,無論是生活中還是藝術創作中一定要傳達真、善、美!那是做人最基本的正信,那是我們這群"搞藝術的人"這群"藝者"最應該具有的品德和衡量美的價值標準!美不是做作,不是誇大醜相,不是推翻各種主義的別具匠心,更不是將傳統藝術的顛倒黑白和徹底顛覆!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所反思。
很慶幸我能成為一名藝者,除了文學和藝術以外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面對雜亂紛繁的藝術世界,我真的覺的現在的人離正道太遠了,今天我們這些藝術專業的學生們真應該強化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理念,利用真善美來驅除那些的非藝術或反藝術的事物。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不應該失去作為人所應該擁有的真誠和善良,堅忍和毅力,理智與熱情,更何況是未來引導大眾瞭解美欣賞美的我們呢?我們不能把自己僅僅當作一個從事藝術創作的機器人,而應該把一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修養作為從事藝術創作的基本動力。人沒有了道德就沒有了一切,那麼藝術創作是不是就應該表達那些正的純的美的善的力量?我認為,藝術就應該是以一種真、善、美的面目出現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否則,放任自流,無拘無束,不讓理智去抑惡揚善,任何人都可能在邪惡的道路上墮落,在這個意義上,人類社會真的就是一個大熔爐,只有在這個大熔爐中經受千錘百煉方能達到具有真善美智慧的再現。
讀研以後,真正站在了一個思辨者的立場去審視藝術的種種,才發覺藝術之路何其艱難,有藝德的藝術家又是何其之少,於是我不停的呼籲、嘆息、一抹沈重的調子也加在了我這個看似靈動的人的身上,藝術不是僅僅有靈動就夠的,而是要有一種將世界都看透的精神,一種信仰,一種理念,一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悲憫。藝術如此,文化亦然......
藝術是神聖的!選擇藝術,如同選擇真理!"藝術"改變了我的命運,而我,也終將會以畢生的藝術研究回饋"藝術"對我的恩賜。真心希望每一個能夠繼續走在藝術之路上的同伴都能真正洞徹藝術的真諦,回歸藝術的神聖與美麗,領悟藝術美對我們真正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