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8-26 14:24:22作者:張偉國
--《動向》8月號編輯手記
在 17大前夕的中共權力鬥爭中,陳良宇案似乎是牽一髮動全身的關鍵,尤其是對於上海幫與胡錦濤團派系統的權力消長,影響至關重要。本期組織了"透視陳良宇案 "特輯,獨家披露了陳良宇處心積慮攀附陳雲與陳元父子的發跡秘史,並通過揭露他的犯罪手法,令其後臺呼之欲出;同時剖析了他腐敗犯罪的制度環境,尤其是 20年間陳良宇"邊犯罪邊陞官"的特徵,如果江還在台上,陳是還要繼續往上升的,足見中共整個體制已經腐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陳良宇案將近尾聲,結果與外界的期待大相逕庭,胡錦濤的目標非常有限,也就是僅僅通過打擊上海幫鞏固自己的權力,聽憑中共內鬥的權力機制慣性擺佈。因此此案公布的"罪名"與"懲罰"不相符合就成了倡言依法治國的極大諷刺,"難辭其咎"的江澤民依然是八一建軍節的座上賓,上海幫仍舊是與胡錦濤團派分庭抗禮的主要政治力量,十七屆政治局常委班子人事預案已經有六套之多,各派互相間繼續施放政治氣球,有增無減的討價還價凸現的是爭持不下的僵局。
這種政治格局表明,即便陳良宇倒臺了,中共以團派、上海幫、太子黨、老國務院系統等各個派系近年來形成的權力共治的格局基本沒有改變,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變化,那就是過去一派獨大、壟斷成為"主流"政治勢力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各個派系之間的實力對比更加趨向於均衡化,中國進入了一個准寡頭政治時代 --已經沒有毛澤東、鄧小平那樣的超級政治強人,中共的最高政治權力是由各個實力相當的權力派系分享。
中國政壇上崛起的團派,在許多人眼裡十七大後是要主導中國政局的。本刊專欄作家、旅英中國問題評論家胡少江以"中國政壇上的團派"為題,分析了團派的定義和特點,對團派與中共前途作了十分精到的評論,他說:" 當團派真正全面執政之後,他們長期形成的跟從領導的習慣變成了一個致命的弱點,因為複雜的國內國際形勢的中國需要的是能夠做出決策的領導人,而團派不習慣決策,但又沒有人可以繼續跟從。不僅如此,優柔寡斷的團派還必將面臨政治上強勢而又有治理經驗的技術官僚和太子黨們的挑戰。由此看來,共產黨對中國的領導權將喪失在團派的手中可能並非是無稽之談。"
本期姚監復的特稿,報導了鮑彤對昔日追隨趙紫陽政治改革的同僚們的回憶,破解鄧小平晚年 "悔愧交加" ,提出按"悲劇"定性"六四"並作善後處理,是構建和諧社會非走不可的重要而關鍵的一步。本刊專欄作家、上海著名劇作家沙葉新先生則通過解剖自己,對專制恐懼表達了不惜"以死抗爭"的決心,展示了一個有思想、有天良的知識份子為民族、為大眾而活的風骨。巧得很,最近發表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同樣的人權"公開信的發起人中,劉曉波、鮑彤和沙葉新都在這期雜誌分別表達了對中國政局和前途的看法,也許可以作為那份公開信的註解。
面對今日中國的變局,如火如荼的民間維權運動應該怎麼發展?過去一段時間來海內外關注此事的朋友有比較廣泛的談論,這為維權運動的健康發展打下了基礎。劉曉竹博士為本期撰稿明確提出了"轉守為攻"的主張,他認為,維權是防禦,反貪是進攻。維權為自己,反貪為大家。反貪就是把孤立的維權予以綜合,予以集中,予以無窮的生命力。這個戰略調整的時機已經成熟 -- 維權運動把戰略目標調整到"反貪"的政治運動道路上去。……果能如此,中國人民或許還有機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在 17大前夕的中共權力鬥爭中,陳良宇案似乎是牽一髮動全身的關鍵,尤其是對於上海幫與胡錦濤團派系統的權力消長,影響至關重要。本期組織了"透視陳良宇案 "特輯,獨家披露了陳良宇處心積慮攀附陳雲與陳元父子的發跡秘史,並通過揭露他的犯罪手法,令其後臺呼之欲出;同時剖析了他腐敗犯罪的制度環境,尤其是 20年間陳良宇"邊犯罪邊陞官"的特徵,如果江還在台上,陳是還要繼續往上升的,足見中共整個體制已經腐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陳良宇案將近尾聲,結果與外界的期待大相逕庭,胡錦濤的目標非常有限,也就是僅僅通過打擊上海幫鞏固自己的權力,聽憑中共內鬥的權力機制慣性擺佈。因此此案公布的"罪名"與"懲罰"不相符合就成了倡言依法治國的極大諷刺,"難辭其咎"的江澤民依然是八一建軍節的座上賓,上海幫仍舊是與胡錦濤團派分庭抗禮的主要政治力量,十七屆政治局常委班子人事預案已經有六套之多,各派互相間繼續施放政治氣球,有增無減的討價還價凸現的是爭持不下的僵局。
這種政治格局表明,即便陳良宇倒臺了,中共以團派、上海幫、太子黨、老國務院系統等各個派系近年來形成的權力共治的格局基本沒有改變,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變化,那就是過去一派獨大、壟斷成為"主流"政治勢力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各個派系之間的實力對比更加趨向於均衡化,中國進入了一個准寡頭政治時代 --已經沒有毛澤東、鄧小平那樣的超級政治強人,中共的最高政治權力是由各個實力相當的權力派系分享。
中國政壇上崛起的團派,在許多人眼裡十七大後是要主導中國政局的。本刊專欄作家、旅英中國問題評論家胡少江以"中國政壇上的團派"為題,分析了團派的定義和特點,對團派與中共前途作了十分精到的評論,他說:" 當團派真正全面執政之後,他們長期形成的跟從領導的習慣變成了一個致命的弱點,因為複雜的國內國際形勢的中國需要的是能夠做出決策的領導人,而團派不習慣決策,但又沒有人可以繼續跟從。不僅如此,優柔寡斷的團派還必將面臨政治上強勢而又有治理經驗的技術官僚和太子黨們的挑戰。由此看來,共產黨對中國的領導權將喪失在團派的手中可能並非是無稽之談。"
本期姚監復的特稿,報導了鮑彤對昔日追隨趙紫陽政治改革的同僚們的回憶,破解鄧小平晚年 "悔愧交加" ,提出按"悲劇"定性"六四"並作善後處理,是構建和諧社會非走不可的重要而關鍵的一步。本刊專欄作家、上海著名劇作家沙葉新先生則通過解剖自己,對專制恐懼表達了不惜"以死抗爭"的決心,展示了一個有思想、有天良的知識份子為民族、為大眾而活的風骨。巧得很,最近發表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同樣的人權"公開信的發起人中,劉曉波、鮑彤和沙葉新都在這期雜誌分別表達了對中國政局和前途的看法,也許可以作為那份公開信的註解。
面對今日中國的變局,如火如荼的民間維權運動應該怎麼發展?過去一段時間來海內外關注此事的朋友有比較廣泛的談論,這為維權運動的健康發展打下了基礎。劉曉竹博士為本期撰稿明確提出了"轉守為攻"的主張,他認為,維權是防禦,反貪是進攻。維權為自己,反貪為大家。反貪就是把孤立的維權予以綜合,予以集中,予以無窮的生命力。這個戰略調整的時機已經成熟 -- 維權運動把戰略目標調整到"反貪"的政治運動道路上去。……果能如此,中國人民或許還有機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