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4-07 23:28:55作者: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黎元洪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政治人物,他在武昌起義一夜間就由名不見經傳的清軍協統而成為軍政府的大都督,震驚中外。他登上政治舞臺難道只是時勢造就和機緣巧合嗎?革命黨人為什麼要在武昌起義中把這位清廷軍官推為首領?他又為何能青雲直上,三任副總統,兩任大總統,成為民國初年一顆耀眼的政治明星?在辛亥革命中他到底起了什麼作用?
武昌起義後,逼上樑山的黎元洪被革命軍推為鄂軍總督,之後相繼任中華民國副總統、總統,始終是一個傀儡。但當時的「輿論」都稱讚他是「忠厚長者」、「穩健派」,和藹謙虛。號稱「民國禰衡」的章太炎,清朝末年因蘇報案坐過牢,文名滿天下,被社會上層人士推為國學大師和革命先鋒。他見了什麼都要罵,惟有黎元洪是他歌頌的。在他的筆下,黎元洪是一個樸素而果毅的傑出人物。
袁世凱接受帝位後,第一道命令就是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消息傳出,黎元洪的幕僚中有的主張不接受冊封,有的主張容忍一下再從長計議。黎元洪堅定地說:「我意已定,決不接受,即使犧牲個人,亦所甘心。」
其實,在袁世凱迫不及待黃袍加身,授意楊度成立籌安會為其稱帝作準備時,一些趨炎附勢者風起雲湧,偽造民意,以迎合圖榮。袁世凱深知實行帝制非利用黎元洪不足以資號召,屢次派員示意黎元洪玉成,而黎元洪堅持反對,終不為所動。自1915年8月6日以後,既不出席參政院,一再請辭副總統、參政院長等職,願意回到原籍黃陂休養,但都沒被袁世凱允許。
黎元洪知道離開北京是辦不到的了,就藉口夫人有病,居住瀛臺過於寒冷,設法離得遠一些。袁世凱終於同意他遷居東廠胡同。自11月起,他拒絕領受副總統的薪金和公費,請袁裁撤副總統辦公處,並向參議院請辭副總統職務。此間,他對任何人都很少開口說話,以至像啞巴、木頭人一樣。
封王令發布後,袁世凱令在京文武百官赴東廠胡同黎邸祝賀,懇即日就封。在國務卿陸征祥宣讀賀詞後,黎元洪當即答道:「大總統雖明令發表,但鄙人決不敢領受。蓋大總統以鄙人有辛亥武昌首義之勛,故優予褒封。然辛亥起義,乃全國人民公意,及無數革命志士流血奮鬥,與大總統主持而成,我個人不過濫竽其間,因人成事,決無功績可言,斷不敢冒領崇封,致生無以對國民,死無以對先烈。各位致賀,實愧不敢當。」言畢,轉身進入居室。百官默然離去。
下午,袁世凱又派永增軍衣成衣匠至黎邸為黎量身做親王服。黎堅拒不允,說:「我非親王,何須制服?」一面具呈堅辭。隔了數日,政事堂送公文至黎邸,封面書「武義親王開拆」,被收文者誤啟,呈黎閱時,黎元洪大怒:「我非武義親王,豈能收受此公文!」飭令退還。
袁世凱又下令勸黎不要固辭,但黎置之不理。袁派內史監阮忠樞、公府顧問舒河阿前往黎邸,察看黎的態度,阮公然稱黎為「王爺」,並說袁還打算加黎「副元帥」、「輔國大將軍」稱號。黎元洪忍不住吐出一句話:「你們不要罵我!」黎已看出袁世凱是個極端不講信義的人,如果接受王位,只能落個罵名。黎元洪沒有勇氣正面反對帝制,但他堅決不做這個並不光彩的王爺。之前黎元洪一直推委軟弱,唯在這件事情上,一絲不苟,「強硬」了起來。
床下都督
黎元洪——民國初年一顆耀眼的政治明星。幼時家境貧寒,在父親投軍,祖父過世以後,他和姐姐衣食無著,只得一起討飯為生。實在飢餓難挨的時候,跑到別人的菜地裡偷蘿蔔吃,聰明的他把蘿蔔拔出後將葉子擰下,再用土掩好,遠看好像地裡蘿蔔沒人動過一樣。在見到父親的時候他已經14歲了。那年,父親回來接他到天津,生活變得穩定一些。20歲時他被天津水師學堂錄取,他發奮好學,勤勉努力,為人厚重樸實,什麼苦活重活都搶著干,而且各科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得到幾位師長的賞識。在入學後的第二年父親去世,他的生活非常拮据困頓。即使在他結婚以後,每次回家探視親人,都還要徒步往返近百裡的路程,為的是省下一點路費,繼續維持生活。後雖為清軍將領,但他畢業於水師學堂,還曾三次東渡日本,考察那裡的政治與軍事情況,見識過西方資本主義的先進和強大,因此思想開通。
「黎公年四十九,體干肥碩,言詞簡明。秘書、參議衣服不華,每日至黎公座次關向文件,一席之間八九人,皆執蓮柄薄葵扇,黎公亦時握焉,其所其著西裝制服,以粗夏布為之。自都督以至州縣科員,皆月支薪二十元。」
號稱「民國禰衡」的章太炎在與黎元洪見過一面之後便對此人推崇備至,在他認為黎元洪是一個樸素而果毅的傑出人物。當時的社會輿論也稱讚黎元洪是「忠厚長者」和「穩健派」,很多人都說他和藹謙虛,他對待下屬的態度也是有口皆碑的。
武昌起義成功後,由誰出面主持剛剛建立的湖北軍政府工作成為了革命黨人亟待解決的問題。可是因為起義來的倉促,根本來不及和革命組織的領導者取得聯繫。政府要建立,起義軍需要管理,起義新軍還需要鞏固並擴大戰果,急需一個可以主持大局的人。照理說革命首義剛剛取得成功,應該推選一個德才兼備、深孚眾望的革命中堅人物出來擔任首領,以期把革命進行到底。但湖北的革命黨人卻拉出一個與革命毫無關係,而且畏懼革命的舊軍官黎元洪來作為軍政府的都督。這與起義軍代表和地方立憲派商議的結果不無關係,立憲派運用政治手段使缺乏政治經驗的起義軍同意了讓黎元洪當大都督。
當時,黎元洪還是協統,官位相當於現在的旅長。他剛聽到起義的消息後,就嚇得趕快從營房中逃跑。他懼怕起義士兵拿他問罪,於是不敢回家,就換了一身衣服東躲西藏,打算混出城去,唯恐躲避不及。黎元洪下落不明,起義士兵只好派人四處尋找。最後這位面龐團團的黎協統總算被找到了。
關於革命黨人把他從床下拖出來推上都督寶座的故事,已經成為婦孺皆知的趣聞了,黎元洪也因此有了「床下都督」這個雅號。當時,黎元洪躲在姨太太黎本危的床底下,此事被部下馬隊第一標第一營的排長蕭燮增知道了。蕭帶著眾人把黎元洪從床底下生硬硬地拖出來,他們用手槍逼著黎元洪來到省咨議局,還把他關押在樓上,用重兵看守。黎元洪當時早已嚇得魂不附體,一言不發,呆若木雞,加上他「體干肥碩」,活脫脫一個木菩薩。
也有人說,武昌起事後,黎元洪聞風唯恐躲避不及,就和執事官王安瀾,躲到黃土坡劉文吉參謀的家中。當革命軍找來時,黎元洪嚇得躲到屋中蚊帳後面,覺得不妥又鑽入床下。折騰了三五次。革命軍馬榮將子彈上膛,威脅他出來,黎元洪見再也無法躲避,只好被革命軍從床下拖出來,最後被革命軍推上了湖北軍政府都督的寶座。傳說內容雖有些差別,但都從中反映了黎元洪被迫參加革命的不爭事實。在很多文章著作裡都能找到這件事的相關記載,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從未有人在床底下被捉出來再被奉作統帥的,黎元洪也算是古今第一人了。
我不能做都督
當黎元洪得知起義士兵要推舉他出任革命軍大都督指揮隊伍對抗清王朝的時候,被嚇得渾身緊張,汗流浹背,表示堅決不做此「叛逆之事」。根本不顧革命黨人苦苦相勸,只是連聲推辭,執意不從。他推辭說:「此舉事體重大,務要慎重。我不是什麼革命黨,我不能做都督,我也沒有做都督的資格,你們怎麼不接孫文來擔任都督。」而當時孫文遠在美國,還未聽聞起義的消息。
這時,革命軍將預先擬好的安民告示拿出來要黎元洪簽字,黎元洪唯恐被人加害似的,連聲拒絕,黎元洪消極抗拒的態度激怒了在場的革命黨人,他們氣憤地罵黎元洪不識抬舉,是滿清走狗,也有人要槍斃黎元洪,另選都督。而黎元洪早已嚇得面無血色,一身冷汗。
此後幾天,黎元洪一直是緘默不語,他私下打算,不再做滿清官吏,但是也不能趟革命軍的渾水。由於黎元洪一直不肯就任都督,革命軍只好將他軟禁起來。他整日愁容滿面,心事重重,心想「朝廷把我當叛徒,黨人把我當囚徒,這下可完了,與其這樣還不如一死了之。」當時黎元洪消極抗拒的決心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後來黎元洪見形勢上已開始逐漸有利於革命軍,再加上起義士兵的強行逼迫惹不起也躲不起,這才勉為其難,同意就任。他雖然知道清政府內部的腐敗和政策制度上的落後,他的頭腦中也存有排滿的思想,但是卻對革命一無所知,在他看來,革命黨人雖然取得武昌起義的成功,但是想對付清軍的反撲,實為難事。
剛當上都督的黎元洪,雖然每日正襟危坐,一言不發,但也鬧出了不少笑話。
剛剛成立的民國政府專門發出公告,號令民眾一律剪辮。一場改朝換代的變革,就從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服飾髮辮開始了,可是讓黎元洪剪辮子他卻痛哭流涕,一再拒絕。其實他這種心理倒也不足為怪,成為都督已經是勉為其難,又要剪掉一直頂在頭上的辮子,改變以往舊的形象和作風,對於剛剛還和起義軍敵對的一個人,需要在短短的時間內改變自己的立場和行為,的確不是簡單的事情,更何況他還要做首義都督,主持全局,公開發表演講。
隨著革命狀況的不斷好轉,武漢三鎮已被革命軍控制,全國各地紛紛響應,於是,黎元洪的態度也開始有了一些變化,作為首義都督的他也不再不發一言了,這個變化開始的標誌就是他剪掉長辮子。革命軍的炮隊擊退了清政府的兵艦,黎元洪得知此消息之後就準備接受革命軍的要求。他開口同革命黨人說起話來。看守他的革命黨虎著臉說:「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犧牲無數人,才換來今天的勝利,抬舉你做都督。你多討便宜呢!你再不下決心,蓄著長辮,我們就用手槍對付你。何況現在武漢三鎮人人都剪辮子,你身為首義都督,就該身體力行,先剪掉辮子,以表示決心。」黎元洪此時也順水推舟,見風使舵地說道:「你們說要剪辮子,我也早有此意,現在找個理髮匠來,我剪去辮子就是了。」
革命黨人請來了理髮師,理髮師問道:「都督剪去辮子,留多長頭髮?」黎元洪答道:「就剃個光頭吧。」不到半小時的功夫,理髮師便給黎理了個光頭。這時,大家再看黎元洪,剛剪掉辮子的頭圓圓禿禿的,寬厚的肩也是圓的,大肚子更是圓的,肥頭大耳。眾人打趣道:「都督好像個羅漢。」黎元洪笑著說:「像個活彌勒佛。」這話惹得眾人哄堂大笑。黎元洪剪掉髮辮後,吳兆麟還特地買回一挂鞭炮,表示慶賀。接著士兵們請剪掉長辮的黎元洪訓話,黎元洪說道:「元洪不德,受各位抬舉,眾意難辭,自應受命。我前天未下決心,昨天也未下決心,今天上午也未下決心,現在是已下決心了。成敗利鈍,生死以之。」黎元洪的一席講話贏得了與會者的熱烈掌聲。
安民告示
這裡還有一段小插曲,黎元洪被推舉為大都督,儘管他不情願,不過,迫於各方壓力,還是勉強答應下來。湯化龍、吳兆麟等人聚集在咨議局會議室裡共同商議國號,最後,一致通過,確定國號為「中華民國」。開會期間黎元洪始終沉默不語,這又引起了革命軍的強烈不滿,最後,還是在吳兆麟等人的幫襯下,總算過了這關。
張振武逼著黎元洪在安民告示上簽字,黎元洪不答應,張振武不理他,直接簽了個「黎」字,命人拿出去給謄寫發出了,黎元洪無可奈何。但是,發生的這一切讓那些目睹了這一過程的革命黨人,不禁對軍政府的狀況感到擔憂。
佈告張貼之後,武昌城內萬人空巷,人頭攢動,「首義都督黎元洪」的大名不脛而走,不但鼓舞士氣,穩定民心,而且壯大了革命聲威。當時有文獻記載了這一情形:
「午後則武昌城內遍貼佈告,往觀者途之為塞,歡聲雷動。至有艱於步履之白髮老翁,請人扶持擁至佈告前,必欲親睹而後快。旅漢外籍人士,聞之亦為之動,皆曰:想不到黎協統也是個革命黨。殘敵更心驚膽裂,易裝潛逃者,不可勝算。」
發過佈告,一些隱匿逃散的軍官紛紛出來,表示願意歸附軍政府,此後各省雲集響應,特別是一些清朝大吏和清軍高級將領也都附和革命,看來黎元洪做的這個「榜樣」倒有一些效果。
兩面討好
這裡也要說說黎元洪的另一面,雖然黎元洪被尋獲時,人正躲在床底下發抖,一副不濟事的樣子,但革命黨人沒有經驗也不懂軍事,只知道名義上也要一個「領導」,因此最後大家公推黎元洪為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都督。漢陽失守後,黃興為任務失敗而痛不欲生,黎元洪馬上派人勸慰,並讓黃興迅速撤回武昌,逃離危險。一些革命黨人對黃興表示不滿,強烈要求追究黃興責任,這種怨憤的「民聲」讓黎元洪知道之後,黎元洪勸解說:「這件事,要責備,首先要責備我,因為是我任命黃先生為總司令的。但是大家應該知道,黃興這兩個字對革命來說,具有不可估量的力量和號召力。如果現在我們因為漢陽失守而對黃先生作出不理智的行為,那麼革命黨內部團結的力量就有了分化,使獨立各省灰心,敵人得知,就會氣焰囂張,這不是長了他人志氣,滅了自己威風?」在黎元洪的安排下,黃興順利地離開武昌回到了上海。
13日晚,黎元洪主持了革命黨人的軍事會議,發表了任職後的首次演說:
「今日革命軍起義,是推翻清朝、恢復漢土、廢除專制、建立共和的開始。承黨人及軍、學界多數同志推戴兄弟為都督,我無德無學,何能擔此大任。但眾意難辭,自應受命。我等身為軍人,從此須抱破釜沉舟的精神,掃除一切顧慮,堅決去幹。……我鄂軍出差駐防各部隊,聞義幟飄揚江漢,必立時響應,前來歸附……長江下游及雲貴等省軍隊中之軍官,多為鄂軍出身,北洋軍中,由吳祿貞統領帶去的軍官不在少數。東三省的上中級軍官由湖北軍界調升去的亦有五十餘人,下級軍官自不待言。這些人平素即有革命志向,也一定能響應革命。因此,革命事業成功,絕無疑問。……」
湖北三傑
黎元洪就這樣糊里糊塗地從一個鎮壓革命黨人的清朝官吏,一變而為民國政府的首位都督,日後還因此莫名其妙地當了副總統,乃至於大總統。民國時期的北京還有「湖北三傑」的說法。其一就是黎元洪,做了總統又做副總統,人稱官界中第一人;其二為譚鑫培,老生,人稱伶界中第一人;其三為小阿鳳,人稱花界中第一人。
出任軍政府都督,但他很快順應了歷史潮流,為武昌起義的勝利發展起到了別人無法替代的作用。他後來在袁世凱「洪憲」帝制的鬧劇中拒受王封、消極抵制;在兩任大總統時能與段祺瑞、曹錕、吳佩孚等軍閥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鬥爭,也具有維護共和、反對封建獨裁的動機和目的。封建軍官出身的黎元洪在辛亥革命後也做過一些錯事和壞事,但我們不能把他等同於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吳佩孚那樣的封建軍閥,還是應該肯定他曾經起到過的歷史作用,做出過的歷史功績。
武昌起義後,逼上樑山的黎元洪被革命軍推為鄂軍總督,之後相繼任中華民國副總統、總統,始終是一個傀儡。但當時的「輿論」都稱讚他是「忠厚長者」、「穩健派」,和藹謙虛。號稱「民國禰衡」的章太炎,清朝末年因蘇報案坐過牢,文名滿天下,被社會上層人士推為國學大師和革命先鋒。他見了什麼都要罵,惟有黎元洪是他歌頌的。在他的筆下,黎元洪是一個樸素而果毅的傑出人物。
袁世凱接受帝位後,第一道命令就是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消息傳出,黎元洪的幕僚中有的主張不接受冊封,有的主張容忍一下再從長計議。黎元洪堅定地說:「我意已定,決不接受,即使犧牲個人,亦所甘心。」
其實,在袁世凱迫不及待黃袍加身,授意楊度成立籌安會為其稱帝作準備時,一些趨炎附勢者風起雲湧,偽造民意,以迎合圖榮。袁世凱深知實行帝制非利用黎元洪不足以資號召,屢次派員示意黎元洪玉成,而黎元洪堅持反對,終不為所動。自1915年8月6日以後,既不出席參政院,一再請辭副總統、參政院長等職,願意回到原籍黃陂休養,但都沒被袁世凱允許。
黎元洪知道離開北京是辦不到的了,就藉口夫人有病,居住瀛臺過於寒冷,設法離得遠一些。袁世凱終於同意他遷居東廠胡同。自11月起,他拒絕領受副總統的薪金和公費,請袁裁撤副總統辦公處,並向參議院請辭副總統職務。此間,他對任何人都很少開口說話,以至像啞巴、木頭人一樣。
封王令發布後,袁世凱令在京文武百官赴東廠胡同黎邸祝賀,懇即日就封。在國務卿陸征祥宣讀賀詞後,黎元洪當即答道:「大總統雖明令發表,但鄙人決不敢領受。蓋大總統以鄙人有辛亥武昌首義之勛,故優予褒封。然辛亥起義,乃全國人民公意,及無數革命志士流血奮鬥,與大總統主持而成,我個人不過濫竽其間,因人成事,決無功績可言,斷不敢冒領崇封,致生無以對國民,死無以對先烈。各位致賀,實愧不敢當。」言畢,轉身進入居室。百官默然離去。
下午,袁世凱又派永增軍衣成衣匠至黎邸為黎量身做親王服。黎堅拒不允,說:「我非親王,何須制服?」一面具呈堅辭。隔了數日,政事堂送公文至黎邸,封面書「武義親王開拆」,被收文者誤啟,呈黎閱時,黎元洪大怒:「我非武義親王,豈能收受此公文!」飭令退還。
袁世凱又下令勸黎不要固辭,但黎置之不理。袁派內史監阮忠樞、公府顧問舒河阿前往黎邸,察看黎的態度,阮公然稱黎為「王爺」,並說袁還打算加黎「副元帥」、「輔國大將軍」稱號。黎元洪忍不住吐出一句話:「你們不要罵我!」黎已看出袁世凱是個極端不講信義的人,如果接受王位,只能落個罵名。黎元洪沒有勇氣正面反對帝制,但他堅決不做這個並不光彩的王爺。之前黎元洪一直推委軟弱,唯在這件事情上,一絲不苟,「強硬」了起來。
床下都督
黎元洪——民國初年一顆耀眼的政治明星。幼時家境貧寒,在父親投軍,祖父過世以後,他和姐姐衣食無著,只得一起討飯為生。實在飢餓難挨的時候,跑到別人的菜地裡偷蘿蔔吃,聰明的他把蘿蔔拔出後將葉子擰下,再用土掩好,遠看好像地裡蘿蔔沒人動過一樣。在見到父親的時候他已經14歲了。那年,父親回來接他到天津,生活變得穩定一些。20歲時他被天津水師學堂錄取,他發奮好學,勤勉努力,為人厚重樸實,什麼苦活重活都搶著干,而且各科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得到幾位師長的賞識。在入學後的第二年父親去世,他的生活非常拮据困頓。即使在他結婚以後,每次回家探視親人,都還要徒步往返近百裡的路程,為的是省下一點路費,繼續維持生活。後雖為清軍將領,但他畢業於水師學堂,還曾三次東渡日本,考察那裡的政治與軍事情況,見識過西方資本主義的先進和強大,因此思想開通。
「黎公年四十九,體干肥碩,言詞簡明。秘書、參議衣服不華,每日至黎公座次關向文件,一席之間八九人,皆執蓮柄薄葵扇,黎公亦時握焉,其所其著西裝制服,以粗夏布為之。自都督以至州縣科員,皆月支薪二十元。」
號稱「民國禰衡」的章太炎在與黎元洪見過一面之後便對此人推崇備至,在他認為黎元洪是一個樸素而果毅的傑出人物。當時的社會輿論也稱讚黎元洪是「忠厚長者」和「穩健派」,很多人都說他和藹謙虛,他對待下屬的態度也是有口皆碑的。
武昌起義成功後,由誰出面主持剛剛建立的湖北軍政府工作成為了革命黨人亟待解決的問題。可是因為起義來的倉促,根本來不及和革命組織的領導者取得聯繫。政府要建立,起義軍需要管理,起義新軍還需要鞏固並擴大戰果,急需一個可以主持大局的人。照理說革命首義剛剛取得成功,應該推選一個德才兼備、深孚眾望的革命中堅人物出來擔任首領,以期把革命進行到底。但湖北的革命黨人卻拉出一個與革命毫無關係,而且畏懼革命的舊軍官黎元洪來作為軍政府的都督。這與起義軍代表和地方立憲派商議的結果不無關係,立憲派運用政治手段使缺乏政治經驗的起義軍同意了讓黎元洪當大都督。
當時,黎元洪還是協統,官位相當於現在的旅長。他剛聽到起義的消息後,就嚇得趕快從營房中逃跑。他懼怕起義士兵拿他問罪,於是不敢回家,就換了一身衣服東躲西藏,打算混出城去,唯恐躲避不及。黎元洪下落不明,起義士兵只好派人四處尋找。最後這位面龐團團的黎協統總算被找到了。
關於革命黨人把他從床下拖出來推上都督寶座的故事,已經成為婦孺皆知的趣聞了,黎元洪也因此有了「床下都督」這個雅號。當時,黎元洪躲在姨太太黎本危的床底下,此事被部下馬隊第一標第一營的排長蕭燮增知道了。蕭帶著眾人把黎元洪從床底下生硬硬地拖出來,他們用手槍逼著黎元洪來到省咨議局,還把他關押在樓上,用重兵看守。黎元洪當時早已嚇得魂不附體,一言不發,呆若木雞,加上他「體干肥碩」,活脫脫一個木菩薩。
也有人說,武昌起事後,黎元洪聞風唯恐躲避不及,就和執事官王安瀾,躲到黃土坡劉文吉參謀的家中。當革命軍找來時,黎元洪嚇得躲到屋中蚊帳後面,覺得不妥又鑽入床下。折騰了三五次。革命軍馬榮將子彈上膛,威脅他出來,黎元洪見再也無法躲避,只好被革命軍從床下拖出來,最後被革命軍推上了湖北軍政府都督的寶座。傳說內容雖有些差別,但都從中反映了黎元洪被迫參加革命的不爭事實。在很多文章著作裡都能找到這件事的相關記載,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從未有人在床底下被捉出來再被奉作統帥的,黎元洪也算是古今第一人了。
我不能做都督
當黎元洪得知起義士兵要推舉他出任革命軍大都督指揮隊伍對抗清王朝的時候,被嚇得渾身緊張,汗流浹背,表示堅決不做此「叛逆之事」。根本不顧革命黨人苦苦相勸,只是連聲推辭,執意不從。他推辭說:「此舉事體重大,務要慎重。我不是什麼革命黨,我不能做都督,我也沒有做都督的資格,你們怎麼不接孫文來擔任都督。」而當時孫文遠在美國,還未聽聞起義的消息。
這時,革命軍將預先擬好的安民告示拿出來要黎元洪簽字,黎元洪唯恐被人加害似的,連聲拒絕,黎元洪消極抗拒的態度激怒了在場的革命黨人,他們氣憤地罵黎元洪不識抬舉,是滿清走狗,也有人要槍斃黎元洪,另選都督。而黎元洪早已嚇得面無血色,一身冷汗。
此後幾天,黎元洪一直是緘默不語,他私下打算,不再做滿清官吏,但是也不能趟革命軍的渾水。由於黎元洪一直不肯就任都督,革命軍只好將他軟禁起來。他整日愁容滿面,心事重重,心想「朝廷把我當叛徒,黨人把我當囚徒,這下可完了,與其這樣還不如一死了之。」當時黎元洪消極抗拒的決心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後來黎元洪見形勢上已開始逐漸有利於革命軍,再加上起義士兵的強行逼迫惹不起也躲不起,這才勉為其難,同意就任。他雖然知道清政府內部的腐敗和政策制度上的落後,他的頭腦中也存有排滿的思想,但是卻對革命一無所知,在他看來,革命黨人雖然取得武昌起義的成功,但是想對付清軍的反撲,實為難事。
剛當上都督的黎元洪,雖然每日正襟危坐,一言不發,但也鬧出了不少笑話。
剛剛成立的民國政府專門發出公告,號令民眾一律剪辮。一場改朝換代的變革,就從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服飾髮辮開始了,可是讓黎元洪剪辮子他卻痛哭流涕,一再拒絕。其實他這種心理倒也不足為怪,成為都督已經是勉為其難,又要剪掉一直頂在頭上的辮子,改變以往舊的形象和作風,對於剛剛還和起義軍敵對的一個人,需要在短短的時間內改變自己的立場和行為,的確不是簡單的事情,更何況他還要做首義都督,主持全局,公開發表演講。
隨著革命狀況的不斷好轉,武漢三鎮已被革命軍控制,全國各地紛紛響應,於是,黎元洪的態度也開始有了一些變化,作為首義都督的他也不再不發一言了,這個變化開始的標誌就是他剪掉長辮子。革命軍的炮隊擊退了清政府的兵艦,黎元洪得知此消息之後就準備接受革命軍的要求。他開口同革命黨人說起話來。看守他的革命黨虎著臉說:「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犧牲無數人,才換來今天的勝利,抬舉你做都督。你多討便宜呢!你再不下決心,蓄著長辮,我們就用手槍對付你。何況現在武漢三鎮人人都剪辮子,你身為首義都督,就該身體力行,先剪掉辮子,以表示決心。」黎元洪此時也順水推舟,見風使舵地說道:「你們說要剪辮子,我也早有此意,現在找個理髮匠來,我剪去辮子就是了。」
革命黨人請來了理髮師,理髮師問道:「都督剪去辮子,留多長頭髮?」黎元洪答道:「就剃個光頭吧。」不到半小時的功夫,理髮師便給黎理了個光頭。這時,大家再看黎元洪,剛剪掉辮子的頭圓圓禿禿的,寬厚的肩也是圓的,大肚子更是圓的,肥頭大耳。眾人打趣道:「都督好像個羅漢。」黎元洪笑著說:「像個活彌勒佛。」這話惹得眾人哄堂大笑。黎元洪剪掉髮辮後,吳兆麟還特地買回一挂鞭炮,表示慶賀。接著士兵們請剪掉長辮的黎元洪訓話,黎元洪說道:「元洪不德,受各位抬舉,眾意難辭,自應受命。我前天未下決心,昨天也未下決心,今天上午也未下決心,現在是已下決心了。成敗利鈍,生死以之。」黎元洪的一席講話贏得了與會者的熱烈掌聲。
安民告示
這裡還有一段小插曲,黎元洪被推舉為大都督,儘管他不情願,不過,迫於各方壓力,還是勉強答應下來。湯化龍、吳兆麟等人聚集在咨議局會議室裡共同商議國號,最後,一致通過,確定國號為「中華民國」。開會期間黎元洪始終沉默不語,這又引起了革命軍的強烈不滿,最後,還是在吳兆麟等人的幫襯下,總算過了這關。
張振武逼著黎元洪在安民告示上簽字,黎元洪不答應,張振武不理他,直接簽了個「黎」字,命人拿出去給謄寫發出了,黎元洪無可奈何。但是,發生的這一切讓那些目睹了這一過程的革命黨人,不禁對軍政府的狀況感到擔憂。
佈告張貼之後,武昌城內萬人空巷,人頭攢動,「首義都督黎元洪」的大名不脛而走,不但鼓舞士氣,穩定民心,而且壯大了革命聲威。當時有文獻記載了這一情形:
「午後則武昌城內遍貼佈告,往觀者途之為塞,歡聲雷動。至有艱於步履之白髮老翁,請人扶持擁至佈告前,必欲親睹而後快。旅漢外籍人士,聞之亦為之動,皆曰:想不到黎協統也是個革命黨。殘敵更心驚膽裂,易裝潛逃者,不可勝算。」
發過佈告,一些隱匿逃散的軍官紛紛出來,表示願意歸附軍政府,此後各省雲集響應,特別是一些清朝大吏和清軍高級將領也都附和革命,看來黎元洪做的這個「榜樣」倒有一些效果。
兩面討好
這裡也要說說黎元洪的另一面,雖然黎元洪被尋獲時,人正躲在床底下發抖,一副不濟事的樣子,但革命黨人沒有經驗也不懂軍事,只知道名義上也要一個「領導」,因此最後大家公推黎元洪為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都督。漢陽失守後,黃興為任務失敗而痛不欲生,黎元洪馬上派人勸慰,並讓黃興迅速撤回武昌,逃離危險。一些革命黨人對黃興表示不滿,強烈要求追究黃興責任,這種怨憤的「民聲」讓黎元洪知道之後,黎元洪勸解說:「這件事,要責備,首先要責備我,因為是我任命黃先生為總司令的。但是大家應該知道,黃興這兩個字對革命來說,具有不可估量的力量和號召力。如果現在我們因為漢陽失守而對黃先生作出不理智的行為,那麼革命黨內部團結的力量就有了分化,使獨立各省灰心,敵人得知,就會氣焰囂張,這不是長了他人志氣,滅了自己威風?」在黎元洪的安排下,黃興順利地離開武昌回到了上海。
13日晚,黎元洪主持了革命黨人的軍事會議,發表了任職後的首次演說:
「今日革命軍起義,是推翻清朝、恢復漢土、廢除專制、建立共和的開始。承黨人及軍、學界多數同志推戴兄弟為都督,我無德無學,何能擔此大任。但眾意難辭,自應受命。我等身為軍人,從此須抱破釜沉舟的精神,掃除一切顧慮,堅決去幹。……我鄂軍出差駐防各部隊,聞義幟飄揚江漢,必立時響應,前來歸附……長江下游及雲貴等省軍隊中之軍官,多為鄂軍出身,北洋軍中,由吳祿貞統領帶去的軍官不在少數。東三省的上中級軍官由湖北軍界調升去的亦有五十餘人,下級軍官自不待言。這些人平素即有革命志向,也一定能響應革命。因此,革命事業成功,絕無疑問。……」
湖北三傑
黎元洪就這樣糊里糊塗地從一個鎮壓革命黨人的清朝官吏,一變而為民國政府的首位都督,日後還因此莫名其妙地當了副總統,乃至於大總統。民國時期的北京還有「湖北三傑」的說法。其一就是黎元洪,做了總統又做副總統,人稱官界中第一人;其二為譚鑫培,老生,人稱伶界中第一人;其三為小阿鳳,人稱花界中第一人。
出任軍政府都督,但他很快順應了歷史潮流,為武昌起義的勝利發展起到了別人無法替代的作用。他後來在袁世凱「洪憲」帝制的鬧劇中拒受王封、消極抵制;在兩任大總統時能與段祺瑞、曹錕、吳佩孚等軍閥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鬥爭,也具有維護共和、反對封建獨裁的動機和目的。封建軍官出身的黎元洪在辛亥革命後也做過一些錯事和壞事,但我們不能把他等同於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吳佩孚那樣的封建軍閥,還是應該肯定他曾經起到過的歷史作用,做出過的歷史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