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12-04 01:35:31作者:陳傑人
2006年2月8日中午,《公益時報》因刊發批評中國政府網英文版翻譯錯誤的文章,而讓報紙的主管部門民政部大為不滿,作為一種「預防性措施」,報社宣布免去我擔任的該報主編的職務,以「應對上頭可能的追查」。
對於這種因言獲罪的遭遇,作為一個職業新聞人,我既表示理解,甚至還表示願意主動替人擔責以避免報紙被停刊和記者受處分的命運。但讓我萬萬想不到的是,作為這家報紙的總編輯,劉佑平在接受「德國之聲」等媒體記者的採訪時,竟然將這次政治事件輕描淡寫為私人事件,劉在接受採訪時對我進行人身攻擊,稱免職是因為我「不勝任本職工作」,云云。
鑒於劉佑平的卑劣手段和罔顧事實的說法,我決定收回「不就事件公開發表談話」的承諾,將事件的真相和來龍去脈公諸眾人。
風雲突變
2005年2月8日中午1點49分,《公益時報》辦公室主任徐芳來到我的辦公室告訴我,報社決定從即時起,我不再擔任《公益時報》主編職務,並稱,「鑒於你的優秀和卓越的新聞職業能力,衷心希望你能留下來擔任首席編輯或者首席記者。」
此時,距這天上午報社對我進行的「批鬥會」結束剛好1小時,距我應邀擔任該報主編一職5個半月。
一天之前,我所主編的《公益時報》發表了本報記者採寫的報導《高校教師「炮轟」中國政府網英文版》和人物報導《學術「清潔工」楊玉聖》,前者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報導了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黃衛峰批評中國政府網英文版存在的大量翻譯錯誤,後者則對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玉聖5年來堅持辦學術批評網,支持揭露中國的學術造假和學術腐敗的事跡進行了報導。
在這次「批鬥會」上,報社領導指出,有關批評政府網英文翻譯錯誤的報導,已經被上級勒令從網上撤下,國務院辦公廳還因此致電《公益時報》主管部門——民政部,稱該報導「嚴重影響了中國政府的形象」;而對後一篇人物報導,報社領導則表示,學術批評和學術造假與公共利益沒有關係,《公益時報》根本不應該刊發這樣的報導。
兩篇文章成了8日報社會議批評《公益時報》最近以來「辦報思路和導向出現嚴重錯誤」的呈堂證供,作為該報主編,我在經受了近兩小時的「苦口婆心的規勸和善意的批評及提醒」之後,終於承認自己對《公益時報》的辦報環境「判斷有誤」,會議於是宣告結束。
2月8日下午4點半,在報社緊急召集的記者會上,報社辦公室主任徐芳宣布了關於免去我的主編職務的決定,徐當著眾多記者的面一再表示,免去陳傑人的職務,不是因為能力原因,相反,陳傑人在擔任主編期間,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主持會議的報社總編輯劉佑平接著發言,除了對本人的能力和工作業績重申了讚賞和充分肯定之外,公開表示,這次免職,是因為批評政府網這篇報導惹了麻煩,現在正被民政部部長親自追究,作為一種「預防性措施」,免去我的職務,是為了「應對部裡可能的追究」。
談到報導文章可能引發的「嚴重後果」,劉在會上用了一個動向作了說明,他說,就報紙的問題,民政部長李學舉正要親自召集《公益時報》的主辦方——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的領導「進行談話」。在劉總編輯看來,部長的談話,意味著「天大的事情」。
在這次簡短的記者會上,劉佑平就2月14日即將出版的報紙作了簡單的選題調整,按照原來的策劃,報紙打算在深度報導版推出關於修改《郵政法》的報導,這一報導的策劃方向,就是報導眾多速遞公司對郵政局試圖通過立法繼續保持行業壟斷局面的批評和立法請願。
不過,鑒於剛剛發生的《公益時報》報導引起國務院辦公廳批評和新聞辦撤稿通知以及民政部長李學舉親自關注的事實,劉佑平在會上拍板——停止做關於郵政法修改的報導,理由是如果這個報導讓郵政局不高興,一打電話到民政部,民政部又會怪罪下來。
我的確沒有想到,一篇完全善意提醒政府網存在翻譯錯誤的報導,竟然被斥為「嚴重影響政府形象」,而更不可思議的是,對於上頭通知「從網上撤稿」這種在中國新聞界見慣不怪的常規舉動,民政部竟然如此恐慌,要由部長親自出面找人談話解決,而這種恐慌到了報社層面,則演化為一場極度自危的戰戰兢兢,並導致報社的「自宮」。
儘管,我對這種免職有一百個不情願,但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理解當下中國新聞行業的艱難,從這一點出發,我甚至表示,只要有可能,我願意以直至被開除的代價,求得整個事件的解決,最重要的希望就是兩點:報紙不要被停刊,記者不要受處分。
與此同時,我堅決拒絕了報社擔任首席編輯或者首席記者的邀請,在剛開始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甚至還決定忍辱負重,不公開發表有關我因言獲罪的一切評論,之所以這樣選擇,是因為我愛《公益時報》,特別是愛2005年11月以來嶄新的《公益時報》,希望它一路前進,哪怕是跌跌撞撞。
「政府網稿子」的來龍去脈
要瞭解此番我被免去主編職務的原由,首先得瞭解《公益時報》關於批評中國政府網英文版翻譯錯誤這篇稿子的來龍去脈,它,是導致事件發生的直接導火索。
2月5日,正月初八,我召集剛剛從全國各地休完春節假趕回報社的編輯記者們在報社開會,商量下期的選題。按照出版計畫,這一期報紙應當在2月6日,正月初九截稿。
說是一張每週出版一次的新聞週報,其實當時的人手少得可憐,加上我這個主編在內,一共7個編輯記者。
開會瞭解到的情況讓我擔憂不已——離出版只有一天了,編輯記者們手中沒有一篇像樣的稿子,更別說像樣的深度報導了。而報紙的每一期,都有「 深度」報導欄目——一個由兩個整版組成的頁面。
顯然,臨時的選題和採訪,既不符合深度報導的要求,也不可能做出真正的深度報導。這時候,我提出,在學術批評網上,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黃衛峰有一篇文章,指出剛剛開通一個來月的中國中央政府網英文版存在大量的翻譯錯誤。
我認為,如果將文中所提到的翻譯錯誤核實,秉著非常善意提醒的目的,在採訪黃衛峰教授本人和中國政府網編輯的前提下,報紙可以考慮做一個深度報導,既是提醒政府網的內容維護人員注意不要出錯以免以訛傳訛,也可以提醒其他網站的管理者注意英文翻譯的準確性。
商量之後,大家認為這個稿子可行,既無政治風險,又有事實根據,並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和可讀性。一位記者根據大家的意見,緊鑼密鼓地開始採訪。在當天晚上,就完成了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採訪。
第二天,也就是報紙編輯出版的當天,這一天是正月初九,中午時分,記者將採寫好的稿子交給我,我進行了編輯修改後,交美編排版。
由於這一天是我孩子一週歲生日。下午6點半,總編輯劉佑平主動提出,讓我提前回家陪孩子過生日,簽版的事情由他和報社另一位領導層成員負責。
這一天平靜過去了,第二天,也就是2月7日,正月初十,我一早來到辦公室,看到了出版的報紙,報紙上有關於批評政府網英文翻譯錯誤的深度報導。
當天上午,《公益時報》這篇批評報導和另外幾篇報導一起,成為幾家門戶網站轉載的重頭文章。
不過好景不長,時至上午11點半左右,某門戶網站一位新聞編輯告訴我,批評政府網的文章「被盯上了」,北京市新聞辦要求該網站將這篇文章的「位置放低些」。他還透露,北京市新聞辦打了招呼,以後不許再轉載《公益時報》的時政稿件。
如果說這種態度還不算太壞的消息,那麼事情發展到傍晚,風雲突變。當天傍晚6點30分,總編輯劉佑平急匆匆對我說:「老陳,不得了了,出大事了,民政部辦公廳一位副主任在部裡坐鎮,要求將批評政府網這篇稿子從報社網站撤下,不撤下,他就不能下班。」
看上去萬分焦急的劉佑平告訴我,事情之所以這樣,是國務院辦公廳「對稿子很生氣」,因為「嚴重影響了中國政府的形象」,已經打電話責令民政部督促報社撤稿。在此之前,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已經按上峰通知將這篇稿子撤下。
為了落實民政部的指示,劉佑平總編輯嚴令已經下班回家的報社網路編輯從位於市郊清華大學的家中「盡快趕回報社刪稿」,速度「越快越好」。「老兄,這是天大的事情啊,開不得玩笑的,部裡領導在等著要結果呢!」劉佑平說。
在劉的嚴令下,網路編輯氣喘吁吁地打車趕回報社,將報社網站中的相關文章刪除,直到這時候,可憐的劉佑平還沒忘到處找那位自稱「不撤稿就不下班」而實際上早已下班不知去向的民政部辦公廳副主任的手機號碼,希望向他匯報刪稿的情況。
第二天,也就是2月8日,上午9點,正在上班路上的我接到劉佑平打來的電話,稱為了批評政府網的那篇報導的事情,報社在10點開緊急會議,劉要求不要進辦公室,而直接去社長辦公室開會。緊接著,我又接到了報社前臺的電話,說通知所有的編輯記者在下午4點半開緊急會議。此時的我,心裏有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果然,我一走進社長辦公室,會議立即開始。我環顧四周,在座的人還有社長劉京、總編輯劉佑平、社長助理李小紅、編務總監王高利、報社辦公室主任徐芳,報社常務副社長彭建梅隨後也匆匆趕到。
報社領導通報說,因為批評政府網的那篇報導,民政部長李學舉已經通知報紙的主辦者——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的領導去部裡談話。緊接著,大家圍繞批評政府網的報導文章,並聯繫起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所發生的一系列報導引發的事件,進行分析判斷:
報導陝西華陰地方政府大肆截留救災款的事件,讓陝西省政府方面直接找民政部交涉,民政部認為這給部裡帶來了麻煩;
曾經發表評論文章,批評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因為李公開表示「中國的國有企業都是人民的,所以不存在壟斷行為」,領導擔心這種文章讓李榮融看到之後會找民政部領導的麻煩;
曾經發表《胡錦濤三次批示救助困難群體始末》一文,被民政部新聞辦責令寫檢討,民政部認為,儘管文章內容都是民政部長李學舉在會上親口所說,但按照中國的規定,報導國家領導人的事情要由新華社發通稿,否則就是嚴重違紀,哪怕報導的是好事;
針對當期報紙所報導的學術批評網主持人楊玉聖,社級領導也認為,學術打假這種事情和公益沒有關係,不應該做。劉佑平則提出:楊玉聖曾經批評過他的老師陳某某,這說明楊有「道德問題」,報紙不應該報導這樣的人物。而事實上,正是楊堅持學術規範,對其老師的不規範行為提出過批評。
對於這一系列事件,會議最後形成了的未成文意見是:報紙導向出了問題,辦報者沒有意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惹了很多麻煩。「儘管有些報導打出了影響,但卻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這樣做不划算。」領導說。
一開始,我還據理力爭,認為這是民政部對報導的反應過度,因為在中國這種環境下,被通知撤個稿子,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有經驗的媒體管理者知道,撤了就撤了,只要上頭不繼續追究,也就沒什麼事。但民政部卻對這種撤稿通知大為緊張,而事實上,他們也確實沒有碰到過這種事情,所以上頭沒追究什麼責任,自己反而先緊張起來。但領導並不認為我的說法有道理,相反,他們認為我這是「認識沒有到位」。我後來才知道,報社另一位領導層成員,在開會之前,已經據理力爭過了,但不管用。
在這種情況下,我違心承認自己有錯,並說錯就錯在對民政部的環境沒有正確的判斷。
實際上,對於這篇引起民政部緊張的批評報導,我由於孩子生日的原因,並沒有簽字,從理論上講沒有我的責任。但在會上,我主動表示,作為主編,不管有沒有簽字,責任首先由我來承擔,只要我的擔責能免去其他處罰就好,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不要處罰記者,不要停報紙。
事後,我才知道,作為對這篇報導的追責程序,有關機構的官員提出要處罰在當天版面上簽字的報社負責人即總編輯劉佑平。而劉則將所有的責任全部推到我的頭上。
短命主編史
從2005年8月入主《公益時報》到2006年2月8日報社「自宮」免去我的主編職務,仔細算來,我只在這個位置上坐了5個半月,這正應證了一位朋友的話——短命主編。
5個半月的歷史,是我帶領同事們改變《公益時報》的歷史,也是我深刻認識《公益時報》特別是該報總編輯劉佑平的歷史。
大約在2005年7月底的時候,我看到網上有一則招聘啟事,稱《公益時報》正在招聘負責人。
儘管我以前對這家報紙一點也不熟悉,但看到這個報紙的名字,作為職業新聞人的我還是感到眼前一亮:公益?很好的名字!在我看來,這個社會最重要的就是公共利益,我們的法治、民主、公平,不都是為了追求和維護公共利益嗎?我覺得,這個報紙應該很有做事的空間。
接下來的談判,似乎在印證著我的猜想和判斷。談判中,時任總編輯的彭建梅女士和主編劉佑平,都表示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將《公益時報》打造成中國最有影響的媒體。而社長劉京先生則乾脆表示,就是希望報社能進一些「新鮮血液」,促動報紙的改革和發展。
在這個階段,我和盤托出了我對今後《公益時報》的辦報設想:立足於傳統的公益慈善事業,將這個領域的新聞做大做精,花大力氣做好企業公民運動的新聞內容以傳播新興的企業管理理念,同時,要從良心和公平的角度出發,做一些有影響的公共新聞。
我提出的口號是:大到憲法,小到井蓋,都是公益。
在提出理念的同時,我還提出了改革文風、調整版式、加強經營和品牌推廣等多種報紙改革思路。
這些思路,儘管期間還引起過熱烈的爭論,因為,這些思路,畢竟大大不同於劉佑平擔任主編時期的辦報方向,他的思路是以宣傳為主,瞄準民政系統的工作和活動,大力進行宣傳,使之成為民政工作領域的「喉舌」。但以社長劉京先生為代表的「改革派」人士給予了大力支持,並確定要求我擔任主編,全力打造一張敢說真話,追求真正的公共利益的大眾報紙。
在社長的支持下,我對報紙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調整版式和美編,使報紙形式一新;狠抓文風轉變,使之從過去官樣化十足的文章,轉變成為符合傳播規律的主流新聞語言;調整版面安排,將深度、要聞和評論作為報紙的主打品牌。
改革期間,一些原來的記者有的感覺不適應這種市場化的工作要求,辭職走了,有的因為無法完成工作量而被辭退,但由於待遇的原因,一時也無法招聘到合適的新編採人員。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中國經營報》一位資深的記者在看到《公益時報》招聘廣告中描述的光輝前景後,欣然前來應聘,卻被告知每月只能給800元的底薪。這位同人什麼話也沒有說,走了。
經過整合,原有的編採隊伍到現在只剩下4個人。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每次出版,我都要做大量的版面,最多的時候,整個報紙16個版,我一個人要編8個版。
2005年12月底,總編輯劉佑平知道我的太太也一直在從事新聞工作並寫過大量的新聞作品,就提議由她來幫一下忙,劉特別提出,這事只要他知道就行,不要告訴別人,因為劉和我都是湖南人,他希望能避免別人產生「幫派用人」的嫌疑。那時的我根本沒有想到,正是這位看上去憨厚的總編輯自己的提議,今天倒成了他推卸責任向我潑髒水的藉口!
就是在這種艱難的日子裡,我克服了重重困難,讓報社在短時間內產生了重大變化,迎來了生機和活力。
從形式到內容的重大變革,首先讓《公益時報》在業內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張報紙由過去的毫不知名,到現在很多業內人士都知道,而香港的媒體更是稱它為「中國大陸又一張敢說真話的報紙」,「有良心的報紙」,在讀者中,本報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陝西渭南,百姓拿著公益時報奔走相告;在網際網路上,《公益時報》的轉載率和點擊率節節攀升,甚至成為新浪網新聞的頭條,網友對《公益時報》的新聞給予了很多肯定和表揚的留言。
短短的兩個月,《公益時報》從過去的默默無聞,變成了現在的廣為人知。
不過,就現在看來,正如禍福所倚的道理一樣,在贏得巨大聲譽的同時,嶄新的《公益時報》也注定走上了匆匆的不歸路。
早在2005年底和2006年初,本報連續兩期刊登陝西省渭南市和其下屬的華陰市政府移民部門截留、虛報冒領中央政府救濟移民專項資金5000萬元和一億元並對舉報者處以勞教一年的惡劣事例。報導發出後,網上產生了強烈的反響,最高領導人也在《網際網路輿情》等材料上批示要查處。但是,陝西省政府一方面釋放被勞教的災民,一方面以公函形式與報紙的主管部門民政部交涉,民政部在收到此公函並得悉最高領導人有了批示後相當緊張,並指責《公益時報》不該惹這種麻煩。為什麼報導沒有事實錯誤卻反而遭到主管部門的批評呢?報社總編輯劉佑平在報社的多個場合解釋了兩個理由:一是民政部以前沒有經歷過這種媒體事件,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就乾脆以「惹了麻煩」為由指責所謂的始作俑者;二是因為一說救災款,就馬上會聯想到民政部,而民政部在這方面屁股並不乾淨,怕人查到自己頭上,所以不希望報紙報導這些事情。
陝西的報導事情,僅僅是個縮影。在2005年12月,報紙發表中國青年報評論員曹林的一篇諷刺性評論《給李榮融的嘴頒個諾貝爾獎》,文章大意是批評李不負責任的言論,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此前對媒體表示:中國的國有企業都是人民的,所以不存在壟斷的行為和現象。該文也引起了報社上司的擔憂。一位領導善意提醒:「寫這樣的文章,如果讓李榮融看到了,打個電話給李學舉部長,李部長會不高興的。」
直至後來,報社記者在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民政工作會議期間,親耳聽到了民政部長李學舉在會上告誡民政幹部要將困難群眾生活放心頭,這位部長用了國家主席胡錦濤2005年三次就困難群體生活救助問題所做的指示作為由頭,告訴民政幹部沒有理由不做好這項工作。
報社記者回來後,根據李的講話,寫成了《胡錦濤三次批示救助困難群體始末》一稿,但就是這麼一個「正面宣傳稿」,也讓民政部長李學舉「嚇了一跳」,後來,部新聞辦要求報社寫檢討,理由是違反了宣傳紀律,因為按照中國的規定,涉及國家領導人的稿子應該由新華社發通稿,儘管這個規定早就被許多媒體所打破,但民政部新聞辦執行得非常賣力。
這一系列稿子和所惹的「麻煩」,既讓民政部感到巨大的擔憂,民政部長李學舉的批示稱這是「三番五次出現問題」,同時,民政部的不滿,也讓報社領導層特別是總編輯劉佑平感到非常不安,這位平時在民政部哪怕是一位處長面前也必恭必敬的總編輯先生,已經完全陷入了為報社轉型所帶來的官場風險的憂慮之中。儘管他實際上和我一樣,也是「體制外」的人,是應聘於這家報紙,但出身湖南省社科院的這位總編輯大人,畢竟和我的政治覺悟不一樣啊。
所有的「風險」,到2月8日這天終於演化為一場荒誕的舉動和無聊的遊戲。按照劉佑平當時在會上的說法,對我的免職是一種「預防性措施」,目的就是應付民政部的追責。報社內部一位記者說,在劉的內心裏,因為簽發稿子是他本人,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他希望不惜一切代價「丟卒保帥」。
最可笑的一個插曲是:就在2月8日下午的這次記者會上,劉佑平說:鑒於當前實際情況,報社停止做那些「挑戰權威部門」的報導,以後可以多「打打蝦米」,比如可以報導一些村委會選舉中的問題。可話說完沒多久,還沒散會,劉佑平又捧著個批示複印件,面如土色地回到會場,這個批示顯示,東北的一個村委會將狀紙直接遞到了民政部長李學舉,稱前不久《公益時報》報導該村的選舉問題,是不屬實的。
告狀是任何人的權利,我一點也不驚奇,更無權反對,可奇怪的是,民政部這位李部長大人,居然在未經任何調查的情況下,在這個村委會的告狀信上直接寫下批示,認定是公益時報有問題,並嚴厲批評。拿著這個批示,劉佑平面如土色,他顫抖地對在場的記者說:「算了,以後村一級也不要批評了。」
就在這麼短短的時間內,改版後的《公益時報》有幸得到了民政部領導的多次「垂青」,同時也讓劉佑平先生這位過去習慣了做表揚報導的自稱「新聞界大腕」的人士感到極度不安,於是,在一場似乎早就設計好的預案中,我被作為「預防性措施」免職!
在這場鬧劇之後,最應該感到安心的,就是劉佑平先生了,因為,他又重新回到主編的位置上,再也不會有人要求他做公共新聞,再也不會有人對他要求多做正面表揚的指示表示質疑,再也不用擔心民政部又會降罪下來!
九問劉佑平
在免職事件發生後,我的電話成了記者熱線,即便如此,直到2月9日中午,我仍然信守對報社的承諾:不公開發表有關此事的任何評論。
因為在此前,報社一位領導非常善意地告訴我,對我的免職,是「沒辦法的辦法,雖然你的工作非常出色,但正是因為你太出色了,所以現在只能讓你先停下來,好對上面有個交代。」這位領導的誠懇之詞,已及在報社記者會上所說明的「無奈」,讓我不忍心為了自己的一時情緒而影響報社的聲譽和根本利益,畢竟,這是我曾經付出心血努力試圖改變它的一個新聞平臺,而更重要的是我眼看著它慢慢成長起來。
但是,到了2月9日中午時分,我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十分愚蠢的錯誤!這個錯,就是過於信任報社總編輯劉佑平!
這天中午,德國之聲的記者石濤(音)從德國打電話給我,希望採訪我被免職的這件事情。這位率直的記者一開始就直接告訴我,他剛給劉佑平打過電話,劉說對我的解職是因為我「做不好這個主編工作」,「在外發表文章」,「擅自安排老婆在報社工作」,早在年前就決定要對我解職了,云云。
我大吃一驚,因為幾小時前劉佑平還對我表示,要向我「學習」,學習我主動承擔政治風險的精神。我一邊向德國同行堅決否認,一邊立即打電話給劉佑平和社長劉京核實。在電話中,劉佑平環顧左右而言他,稱只是對德國記者說了我在外發表文章,並沒有說其他理由,他又解釋這種說辭是代表報社接受採訪。
我打電話給社長劉京,劉京告訴我,按照報社領導層的決定,是要求所有的人不要就此事接受任何採訪,報社並沒有授權劉佑平說什麼。
我旋即又打電話給幾位同事,幾位記者告訴我,從這天上午開始,劉佑平就打電話威脅記者,不許將2月8日會議上所說的對我的解職理由說出去,否則要開除。
就在這時,某世界級著名通訊社的一位記者在電話裡告訴我,她此前打電話到公益時報社,總編輯劉佑平「非常反常」地大談特談,而在這位資深記者經驗中,中國報紙一出這種事情,負責人對境外媒體記者採訪總是避之惟恐不及,「從來沒有這種長時間接受採訪的」。這位記者告訴我,劉佑平的談話內容,居然稱對我解職的理由是我「新聞能力不行」、「每天都不去上班」、「不是稱職的主編」。
到了晚上,德國之聲的稿子已經掛在網際網路上,在這篇採訪非常公正和客觀的稿子裡,劉佑平對我解職的原因是這麼說的:「公益時報總編劉佑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否認陳傑人的降職與這篇文章(指批評政府網英文錯誤的報導文章,筆者注)有任何關係,並表示陳傑人被降職是因為他不勝任主編職務,而這一降職決定在年前就已經決定。」「在談到這篇引起爭議的文章時,劉佑平表示由於文章剛剛刊發,他還沒有受到相關的反饋信息,但他個人沒有收到任何政府方面的批評或者壓力。」
原來如此!事實已經很清楚,這位劉總編輯,人前一套,人後又是一套。在此,我就他對德國之聲的表態提出幾個疑問:
第一,報社真正的老闆、社長劉京一直聲稱,沒有授權任何人接受媒體採訪,而劉佑平則說是代表單位表態。此事,不知道劉總編輯怎麼解釋?
第二,稱我降職和所發表的批評文章沒有任何關係,那麼,劉總編輯又如何解釋在對我解職前報社所進行的「批鬥會」,以及你在記者會上說對我解職是「預防性措施」,為的是應付民政部的追責?請問,你哪句是真話,哪句是假話呢?你是在騙公益時報的記者,還是在騙德國之聲的記者呢?
第三,你說批評政府網的這篇文章剛剛刊發,你還沒有受到相關的反饋信息,那麼,請問,你在會上口口聲聲說民政部長非常重視,這篇文章惹了「天大的事情」,那麼,你這到底是在說夢話還是在睜著眼睛說瞎話?
第四,你因為簽發了這篇文章,而上頭又在追究,事情還沒完,你現在生怕自己被民政部怪罪,這不是壓力,是什麼呢?
第五,你說批評政府網的這篇文章,你沒有收到任何反饋信息,那麼請問,你親自召集報社的網路編輯打車緊急趕回報社撤稿子,並且到處找民政部辦公廳那位副主任的手機號碼匯報執行情況,這不是反饋信息,那又是什麼呢?你莫非是得了臆想症或者夢遊症不成?如果你沒有收到有關這篇報導的任何反饋信息,你指使報社網路編輯齊凱刪除稿件的行為,如果不是夢遊,豈不是在耍弄這位編輯?
第六,你說解除我職務是年前就已經決定了的事情,那麼,為什麼恰恰要到這個節骨眼上才宣布呢,一定要等到民政部通知你撤稿的時候才免我的職務呢?你這不也太不會避諱了嗎?依你平時的八面玲瓏,你絕對不至於幹這種沒心沒肺的傻事啊!
第七,你說我不勝任主編職務,呵呵,沒關係,這份公益時報是在你做這麼多年主編有了成效,有了進步,還是我做這幾個月主編有了明顯起色?相信讀者和業內人士自有公論,而不需要你的表白或者誓言,事實上,你的表態也確實沒有用,因為那種出爾反爾兩面三刀睜著眼睛說瞎話是你的特長!
第八,你說我在外發表文章,不錯,我從來沒否認過在外發表文章,作為一個職業評論人士,發表有價值的評論文章被我視為終生的追求,將發表文章也作為攻擊他人的一個理由,虧你想得出來!我在這裡想告訴你的是,雖然你將發表文章居然視為醜事,但我從不這樣認為。你可否記得,過去一個月當中,因為民政部揚言要另外辦一個慈善排行榜,可能會搶了你做慈善排行榜的生意和利益,你就多次要我在其他媒體發表文章罵民政部,你以為就你聰明啊!那時候,當你要我在其他媒體寫文章罵民政部,你是覺得發表文章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尊敬的劉總,你能輕輕地告訴我嗎?
第九,你說我每天不去上班,請問,那些稿子是誰做出來的?那些版面是誰編輯出來的?我每天坐在你對面的辦公室裡,莫非你瞎了眼睛看不見我在工作不成?我每次出版週期前忙得一塌糊塗你每次來我辦公室裝模做樣問我吃不吃飯,莫非你都得了帕金森氏症全部忘了不成?
劉佑平,有人說你不學無術,我懶得去判斷,有人說你是八面玲瓏阿諛成精,我也懶得去考究,這個世界上本來就需要你這樣的小丑,否則「豐富多彩」這個詞豈不是浪費了!我只是想提醒你,不要以為你說的假話會沒人揭穿,儘管你威脅記者不能接受採訪,但《公益時報》的記者不是像你那樣的奴顏媚骨和心理陰暗,他們不少人很正直也很樂意作證!
為了保全這個報社,甚至為了你來之不易的總編輯烏紗帽,我主動承擔了本應該由你承擔的簽發稿子的責任,並且在我看來,因言獲罪無尚光榮——這個世界上,公益時報裡,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而劉佑平,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在報導風險降臨之際,卻不惜用說假話的方式,在中傷我的同時還中傷學術批評人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玉聖。就你惡意中傷的卑劣行為,我保留依法起訴你的權利。
遺憾的是,劉佑平,你那些前後不一完全缺乏事實根據讓人一眼就能看穿的謬論和中傷,只能讓你的謊言欲蓋彌彰!你自以為聰明,卻沒想到弄巧成拙,你自以為天衣無縫卻忘了事實勝於雄辯!你想做民政部的一條狗,而我不願意與你為伍。
我為曾經是一個《公益時報》人而感到無尚光榮,我為曾經有那麼一群可愛的無私的勤奮的勇敢的同事而自豪,但我也為曾經有劉佑平這樣的新聞界敗類同事而感到悲哀。
一路走好,劉佑平的謊言!
一路好走,《公益時報》!
對於這種因言獲罪的遭遇,作為一個職業新聞人,我既表示理解,甚至還表示願意主動替人擔責以避免報紙被停刊和記者受處分的命運。但讓我萬萬想不到的是,作為這家報紙的總編輯,劉佑平在接受「德國之聲」等媒體記者的採訪時,竟然將這次政治事件輕描淡寫為私人事件,劉在接受採訪時對我進行人身攻擊,稱免職是因為我「不勝任本職工作」,云云。
鑒於劉佑平的卑劣手段和罔顧事實的說法,我決定收回「不就事件公開發表談話」的承諾,將事件的真相和來龍去脈公諸眾人。
風雲突變
2005年2月8日中午1點49分,《公益時報》辦公室主任徐芳來到我的辦公室告訴我,報社決定從即時起,我不再擔任《公益時報》主編職務,並稱,「鑒於你的優秀和卓越的新聞職業能力,衷心希望你能留下來擔任首席編輯或者首席記者。」
此時,距這天上午報社對我進行的「批鬥會」結束剛好1小時,距我應邀擔任該報主編一職5個半月。
一天之前,我所主編的《公益時報》發表了本報記者採寫的報導《高校教師「炮轟」中國政府網英文版》和人物報導《學術「清潔工」楊玉聖》,前者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報導了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黃衛峰批評中國政府網英文版存在的大量翻譯錯誤,後者則對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玉聖5年來堅持辦學術批評網,支持揭露中國的學術造假和學術腐敗的事跡進行了報導。
在這次「批鬥會」上,報社領導指出,有關批評政府網英文翻譯錯誤的報導,已經被上級勒令從網上撤下,國務院辦公廳還因此致電《公益時報》主管部門——民政部,稱該報導「嚴重影響了中國政府的形象」;而對後一篇人物報導,報社領導則表示,學術批評和學術造假與公共利益沒有關係,《公益時報》根本不應該刊發這樣的報導。
兩篇文章成了8日報社會議批評《公益時報》最近以來「辦報思路和導向出現嚴重錯誤」的呈堂證供,作為該報主編,我在經受了近兩小時的「苦口婆心的規勸和善意的批評及提醒」之後,終於承認自己對《公益時報》的辦報環境「判斷有誤」,會議於是宣告結束。
2月8日下午4點半,在報社緊急召集的記者會上,報社辦公室主任徐芳宣布了關於免去我的主編職務的決定,徐當著眾多記者的面一再表示,免去陳傑人的職務,不是因為能力原因,相反,陳傑人在擔任主編期間,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主持會議的報社總編輯劉佑平接著發言,除了對本人的能力和工作業績重申了讚賞和充分肯定之外,公開表示,這次免職,是因為批評政府網這篇報導惹了麻煩,現在正被民政部部長親自追究,作為一種「預防性措施」,免去我的職務,是為了「應對部裡可能的追究」。
談到報導文章可能引發的「嚴重後果」,劉在會上用了一個動向作了說明,他說,就報紙的問題,民政部長李學舉正要親自召集《公益時報》的主辦方——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的領導「進行談話」。在劉總編輯看來,部長的談話,意味著「天大的事情」。
在這次簡短的記者會上,劉佑平就2月14日即將出版的報紙作了簡單的選題調整,按照原來的策劃,報紙打算在深度報導版推出關於修改《郵政法》的報導,這一報導的策劃方向,就是報導眾多速遞公司對郵政局試圖通過立法繼續保持行業壟斷局面的批評和立法請願。
不過,鑒於剛剛發生的《公益時報》報導引起國務院辦公廳批評和新聞辦撤稿通知以及民政部長李學舉親自關注的事實,劉佑平在會上拍板——停止做關於郵政法修改的報導,理由是如果這個報導讓郵政局不高興,一打電話到民政部,民政部又會怪罪下來。
我的確沒有想到,一篇完全善意提醒政府網存在翻譯錯誤的報導,竟然被斥為「嚴重影響政府形象」,而更不可思議的是,對於上頭通知「從網上撤稿」這種在中國新聞界見慣不怪的常規舉動,民政部竟然如此恐慌,要由部長親自出面找人談話解決,而這種恐慌到了報社層面,則演化為一場極度自危的戰戰兢兢,並導致報社的「自宮」。
儘管,我對這種免職有一百個不情願,但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理解當下中國新聞行業的艱難,從這一點出發,我甚至表示,只要有可能,我願意以直至被開除的代價,求得整個事件的解決,最重要的希望就是兩點:報紙不要被停刊,記者不要受處分。
與此同時,我堅決拒絕了報社擔任首席編輯或者首席記者的邀請,在剛開始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甚至還決定忍辱負重,不公開發表有關我因言獲罪的一切評論,之所以這樣選擇,是因為我愛《公益時報》,特別是愛2005年11月以來嶄新的《公益時報》,希望它一路前進,哪怕是跌跌撞撞。
「政府網稿子」的來龍去脈
要瞭解此番我被免去主編職務的原由,首先得瞭解《公益時報》關於批評中國政府網英文版翻譯錯誤這篇稿子的來龍去脈,它,是導致事件發生的直接導火索。
2月5日,正月初八,我召集剛剛從全國各地休完春節假趕回報社的編輯記者們在報社開會,商量下期的選題。按照出版計畫,這一期報紙應當在2月6日,正月初九截稿。
說是一張每週出版一次的新聞週報,其實當時的人手少得可憐,加上我這個主編在內,一共7個編輯記者。
開會瞭解到的情況讓我擔憂不已——離出版只有一天了,編輯記者們手中沒有一篇像樣的稿子,更別說像樣的深度報導了。而報紙的每一期,都有「 深度」報導欄目——一個由兩個整版組成的頁面。
顯然,臨時的選題和採訪,既不符合深度報導的要求,也不可能做出真正的深度報導。這時候,我提出,在學術批評網上,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黃衛峰有一篇文章,指出剛剛開通一個來月的中國中央政府網英文版存在大量的翻譯錯誤。
我認為,如果將文中所提到的翻譯錯誤核實,秉著非常善意提醒的目的,在採訪黃衛峰教授本人和中國政府網編輯的前提下,報紙可以考慮做一個深度報導,既是提醒政府網的內容維護人員注意不要出錯以免以訛傳訛,也可以提醒其他網站的管理者注意英文翻譯的準確性。
商量之後,大家認為這個稿子可行,既無政治風險,又有事實根據,並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和可讀性。一位記者根據大家的意見,緊鑼密鼓地開始採訪。在當天晚上,就完成了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採訪。
第二天,也就是報紙編輯出版的當天,這一天是正月初九,中午時分,記者將採寫好的稿子交給我,我進行了編輯修改後,交美編排版。
由於這一天是我孩子一週歲生日。下午6點半,總編輯劉佑平主動提出,讓我提前回家陪孩子過生日,簽版的事情由他和報社另一位領導層成員負責。
這一天平靜過去了,第二天,也就是2月7日,正月初十,我一早來到辦公室,看到了出版的報紙,報紙上有關於批評政府網英文翻譯錯誤的深度報導。
當天上午,《公益時報》這篇批評報導和另外幾篇報導一起,成為幾家門戶網站轉載的重頭文章。
不過好景不長,時至上午11點半左右,某門戶網站一位新聞編輯告訴我,批評政府網的文章「被盯上了」,北京市新聞辦要求該網站將這篇文章的「位置放低些」。他還透露,北京市新聞辦打了招呼,以後不許再轉載《公益時報》的時政稿件。
如果說這種態度還不算太壞的消息,那麼事情發展到傍晚,風雲突變。當天傍晚6點30分,總編輯劉佑平急匆匆對我說:「老陳,不得了了,出大事了,民政部辦公廳一位副主任在部裡坐鎮,要求將批評政府網這篇稿子從報社網站撤下,不撤下,他就不能下班。」
看上去萬分焦急的劉佑平告訴我,事情之所以這樣,是國務院辦公廳「對稿子很生氣」,因為「嚴重影響了中國政府的形象」,已經打電話責令民政部督促報社撤稿。在此之前,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已經按上峰通知將這篇稿子撤下。
為了落實民政部的指示,劉佑平總編輯嚴令已經下班回家的報社網路編輯從位於市郊清華大學的家中「盡快趕回報社刪稿」,速度「越快越好」。「老兄,這是天大的事情啊,開不得玩笑的,部裡領導在等著要結果呢!」劉佑平說。
在劉的嚴令下,網路編輯氣喘吁吁地打車趕回報社,將報社網站中的相關文章刪除,直到這時候,可憐的劉佑平還沒忘到處找那位自稱「不撤稿就不下班」而實際上早已下班不知去向的民政部辦公廳副主任的手機號碼,希望向他匯報刪稿的情況。
第二天,也就是2月8日,上午9點,正在上班路上的我接到劉佑平打來的電話,稱為了批評政府網的那篇報導的事情,報社在10點開緊急會議,劉要求不要進辦公室,而直接去社長辦公室開會。緊接著,我又接到了報社前臺的電話,說通知所有的編輯記者在下午4點半開緊急會議。此時的我,心裏有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果然,我一走進社長辦公室,會議立即開始。我環顧四周,在座的人還有社長劉京、總編輯劉佑平、社長助理李小紅、編務總監王高利、報社辦公室主任徐芳,報社常務副社長彭建梅隨後也匆匆趕到。
報社領導通報說,因為批評政府網的那篇報導,民政部長李學舉已經通知報紙的主辦者——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的領導去部裡談話。緊接著,大家圍繞批評政府網的報導文章,並聯繫起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所發生的一系列報導引發的事件,進行分析判斷:
報導陝西華陰地方政府大肆截留救災款的事件,讓陝西省政府方面直接找民政部交涉,民政部認為這給部裡帶來了麻煩;
曾經發表評論文章,批評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因為李公開表示「中國的國有企業都是人民的,所以不存在壟斷行為」,領導擔心這種文章讓李榮融看到之後會找民政部領導的麻煩;
曾經發表《胡錦濤三次批示救助困難群體始末》一文,被民政部新聞辦責令寫檢討,民政部認為,儘管文章內容都是民政部長李學舉在會上親口所說,但按照中國的規定,報導國家領導人的事情要由新華社發通稿,否則就是嚴重違紀,哪怕報導的是好事;
針對當期報紙所報導的學術批評網主持人楊玉聖,社級領導也認為,學術打假這種事情和公益沒有關係,不應該做。劉佑平則提出:楊玉聖曾經批評過他的老師陳某某,這說明楊有「道德問題」,報紙不應該報導這樣的人物。而事實上,正是楊堅持學術規範,對其老師的不規範行為提出過批評。
對於這一系列事件,會議最後形成了的未成文意見是:報紙導向出了問題,辦報者沒有意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惹了很多麻煩。「儘管有些報導打出了影響,但卻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這樣做不划算。」領導說。
一開始,我還據理力爭,認為這是民政部對報導的反應過度,因為在中國這種環境下,被通知撤個稿子,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有經驗的媒體管理者知道,撤了就撤了,只要上頭不繼續追究,也就沒什麼事。但民政部卻對這種撤稿通知大為緊張,而事實上,他們也確實沒有碰到過這種事情,所以上頭沒追究什麼責任,自己反而先緊張起來。但領導並不認為我的說法有道理,相反,他們認為我這是「認識沒有到位」。我後來才知道,報社另一位領導層成員,在開會之前,已經據理力爭過了,但不管用。
在這種情況下,我違心承認自己有錯,並說錯就錯在對民政部的環境沒有正確的判斷。
實際上,對於這篇引起民政部緊張的批評報導,我由於孩子生日的原因,並沒有簽字,從理論上講沒有我的責任。但在會上,我主動表示,作為主編,不管有沒有簽字,責任首先由我來承擔,只要我的擔責能免去其他處罰就好,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不要處罰記者,不要停報紙。
事後,我才知道,作為對這篇報導的追責程序,有關機構的官員提出要處罰在當天版面上簽字的報社負責人即總編輯劉佑平。而劉則將所有的責任全部推到我的頭上。
短命主編史
從2005年8月入主《公益時報》到2006年2月8日報社「自宮」免去我的主編職務,仔細算來,我只在這個位置上坐了5個半月,這正應證了一位朋友的話——短命主編。
5個半月的歷史,是我帶領同事們改變《公益時報》的歷史,也是我深刻認識《公益時報》特別是該報總編輯劉佑平的歷史。
大約在2005年7月底的時候,我看到網上有一則招聘啟事,稱《公益時報》正在招聘負責人。
儘管我以前對這家報紙一點也不熟悉,但看到這個報紙的名字,作為職業新聞人的我還是感到眼前一亮:公益?很好的名字!在我看來,這個社會最重要的就是公共利益,我們的法治、民主、公平,不都是為了追求和維護公共利益嗎?我覺得,這個報紙應該很有做事的空間。
接下來的談判,似乎在印證著我的猜想和判斷。談判中,時任總編輯的彭建梅女士和主編劉佑平,都表示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將《公益時報》打造成中國最有影響的媒體。而社長劉京先生則乾脆表示,就是希望報社能進一些「新鮮血液」,促動報紙的改革和發展。
在這個階段,我和盤托出了我對今後《公益時報》的辦報設想:立足於傳統的公益慈善事業,將這個領域的新聞做大做精,花大力氣做好企業公民運動的新聞內容以傳播新興的企業管理理念,同時,要從良心和公平的角度出發,做一些有影響的公共新聞。
我提出的口號是:大到憲法,小到井蓋,都是公益。
在提出理念的同時,我還提出了改革文風、調整版式、加強經營和品牌推廣等多種報紙改革思路。
這些思路,儘管期間還引起過熱烈的爭論,因為,這些思路,畢竟大大不同於劉佑平擔任主編時期的辦報方向,他的思路是以宣傳為主,瞄準民政系統的工作和活動,大力進行宣傳,使之成為民政工作領域的「喉舌」。但以社長劉京先生為代表的「改革派」人士給予了大力支持,並確定要求我擔任主編,全力打造一張敢說真話,追求真正的公共利益的大眾報紙。
在社長的支持下,我對報紙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調整版式和美編,使報紙形式一新;狠抓文風轉變,使之從過去官樣化十足的文章,轉變成為符合傳播規律的主流新聞語言;調整版面安排,將深度、要聞和評論作為報紙的主打品牌。
改革期間,一些原來的記者有的感覺不適應這種市場化的工作要求,辭職走了,有的因為無法完成工作量而被辭退,但由於待遇的原因,一時也無法招聘到合適的新編採人員。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中國經營報》一位資深的記者在看到《公益時報》招聘廣告中描述的光輝前景後,欣然前來應聘,卻被告知每月只能給800元的底薪。這位同人什麼話也沒有說,走了。
經過整合,原有的編採隊伍到現在只剩下4個人。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每次出版,我都要做大量的版面,最多的時候,整個報紙16個版,我一個人要編8個版。
2005年12月底,總編輯劉佑平知道我的太太也一直在從事新聞工作並寫過大量的新聞作品,就提議由她來幫一下忙,劉特別提出,這事只要他知道就行,不要告訴別人,因為劉和我都是湖南人,他希望能避免別人產生「幫派用人」的嫌疑。那時的我根本沒有想到,正是這位看上去憨厚的總編輯自己的提議,今天倒成了他推卸責任向我潑髒水的藉口!
就是在這種艱難的日子裡,我克服了重重困難,讓報社在短時間內產生了重大變化,迎來了生機和活力。
從形式到內容的重大變革,首先讓《公益時報》在業內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張報紙由過去的毫不知名,到現在很多業內人士都知道,而香港的媒體更是稱它為「中國大陸又一張敢說真話的報紙」,「有良心的報紙」,在讀者中,本報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陝西渭南,百姓拿著公益時報奔走相告;在網際網路上,《公益時報》的轉載率和點擊率節節攀升,甚至成為新浪網新聞的頭條,網友對《公益時報》的新聞給予了很多肯定和表揚的留言。
短短的兩個月,《公益時報》從過去的默默無聞,變成了現在的廣為人知。
不過,就現在看來,正如禍福所倚的道理一樣,在贏得巨大聲譽的同時,嶄新的《公益時報》也注定走上了匆匆的不歸路。
早在2005年底和2006年初,本報連續兩期刊登陝西省渭南市和其下屬的華陰市政府移民部門截留、虛報冒領中央政府救濟移民專項資金5000萬元和一億元並對舉報者處以勞教一年的惡劣事例。報導發出後,網上產生了強烈的反響,最高領導人也在《網際網路輿情》等材料上批示要查處。但是,陝西省政府一方面釋放被勞教的災民,一方面以公函形式與報紙的主管部門民政部交涉,民政部在收到此公函並得悉最高領導人有了批示後相當緊張,並指責《公益時報》不該惹這種麻煩。為什麼報導沒有事實錯誤卻反而遭到主管部門的批評呢?報社總編輯劉佑平在報社的多個場合解釋了兩個理由:一是民政部以前沒有經歷過這種媒體事件,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就乾脆以「惹了麻煩」為由指責所謂的始作俑者;二是因為一說救災款,就馬上會聯想到民政部,而民政部在這方面屁股並不乾淨,怕人查到自己頭上,所以不希望報紙報導這些事情。
陝西的報導事情,僅僅是個縮影。在2005年12月,報紙發表中國青年報評論員曹林的一篇諷刺性評論《給李榮融的嘴頒個諾貝爾獎》,文章大意是批評李不負責任的言論,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此前對媒體表示:中國的國有企業都是人民的,所以不存在壟斷的行為和現象。該文也引起了報社上司的擔憂。一位領導善意提醒:「寫這樣的文章,如果讓李榮融看到了,打個電話給李學舉部長,李部長會不高興的。」
直至後來,報社記者在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民政工作會議期間,親耳聽到了民政部長李學舉在會上告誡民政幹部要將困難群眾生活放心頭,這位部長用了國家主席胡錦濤2005年三次就困難群體生活救助問題所做的指示作為由頭,告訴民政幹部沒有理由不做好這項工作。
報社記者回來後,根據李的講話,寫成了《胡錦濤三次批示救助困難群體始末》一稿,但就是這麼一個「正面宣傳稿」,也讓民政部長李學舉「嚇了一跳」,後來,部新聞辦要求報社寫檢討,理由是違反了宣傳紀律,因為按照中國的規定,涉及國家領導人的稿子應該由新華社發通稿,儘管這個規定早就被許多媒體所打破,但民政部新聞辦執行得非常賣力。
這一系列稿子和所惹的「麻煩」,既讓民政部感到巨大的擔憂,民政部長李學舉的批示稱這是「三番五次出現問題」,同時,民政部的不滿,也讓報社領導層特別是總編輯劉佑平感到非常不安,這位平時在民政部哪怕是一位處長面前也必恭必敬的總編輯先生,已經完全陷入了為報社轉型所帶來的官場風險的憂慮之中。儘管他實際上和我一樣,也是「體制外」的人,是應聘於這家報紙,但出身湖南省社科院的這位總編輯大人,畢竟和我的政治覺悟不一樣啊。
所有的「風險」,到2月8日這天終於演化為一場荒誕的舉動和無聊的遊戲。按照劉佑平當時在會上的說法,對我的免職是一種「預防性措施」,目的就是應付民政部的追責。報社內部一位記者說,在劉的內心裏,因為簽發稿子是他本人,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他希望不惜一切代價「丟卒保帥」。
最可笑的一個插曲是:就在2月8日下午的這次記者會上,劉佑平說:鑒於當前實際情況,報社停止做那些「挑戰權威部門」的報導,以後可以多「打打蝦米」,比如可以報導一些村委會選舉中的問題。可話說完沒多久,還沒散會,劉佑平又捧著個批示複印件,面如土色地回到會場,這個批示顯示,東北的一個村委會將狀紙直接遞到了民政部長李學舉,稱前不久《公益時報》報導該村的選舉問題,是不屬實的。
告狀是任何人的權利,我一點也不驚奇,更無權反對,可奇怪的是,民政部這位李部長大人,居然在未經任何調查的情況下,在這個村委會的告狀信上直接寫下批示,認定是公益時報有問題,並嚴厲批評。拿著這個批示,劉佑平面如土色,他顫抖地對在場的記者說:「算了,以後村一級也不要批評了。」
就在這麼短短的時間內,改版後的《公益時報》有幸得到了民政部領導的多次「垂青」,同時也讓劉佑平先生這位過去習慣了做表揚報導的自稱「新聞界大腕」的人士感到極度不安,於是,在一場似乎早就設計好的預案中,我被作為「預防性措施」免職!
在這場鬧劇之後,最應該感到安心的,就是劉佑平先生了,因為,他又重新回到主編的位置上,再也不會有人要求他做公共新聞,再也不會有人對他要求多做正面表揚的指示表示質疑,再也不用擔心民政部又會降罪下來!
九問劉佑平
在免職事件發生後,我的電話成了記者熱線,即便如此,直到2月9日中午,我仍然信守對報社的承諾:不公開發表有關此事的任何評論。
因為在此前,報社一位領導非常善意地告訴我,對我的免職,是「沒辦法的辦法,雖然你的工作非常出色,但正是因為你太出色了,所以現在只能讓你先停下來,好對上面有個交代。」這位領導的誠懇之詞,已及在報社記者會上所說明的「無奈」,讓我不忍心為了自己的一時情緒而影響報社的聲譽和根本利益,畢竟,這是我曾經付出心血努力試圖改變它的一個新聞平臺,而更重要的是我眼看著它慢慢成長起來。
但是,到了2月9日中午時分,我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十分愚蠢的錯誤!這個錯,就是過於信任報社總編輯劉佑平!
這天中午,德國之聲的記者石濤(音)從德國打電話給我,希望採訪我被免職的這件事情。這位率直的記者一開始就直接告訴我,他剛給劉佑平打過電話,劉說對我的解職是因為我「做不好這個主編工作」,「在外發表文章」,「擅自安排老婆在報社工作」,早在年前就決定要對我解職了,云云。
我大吃一驚,因為幾小時前劉佑平還對我表示,要向我「學習」,學習我主動承擔政治風險的精神。我一邊向德國同行堅決否認,一邊立即打電話給劉佑平和社長劉京核實。在電話中,劉佑平環顧左右而言他,稱只是對德國記者說了我在外發表文章,並沒有說其他理由,他又解釋這種說辭是代表報社接受採訪。
我打電話給社長劉京,劉京告訴我,按照報社領導層的決定,是要求所有的人不要就此事接受任何採訪,報社並沒有授權劉佑平說什麼。
我旋即又打電話給幾位同事,幾位記者告訴我,從這天上午開始,劉佑平就打電話威脅記者,不許將2月8日會議上所說的對我的解職理由說出去,否則要開除。
就在這時,某世界級著名通訊社的一位記者在電話裡告訴我,她此前打電話到公益時報社,總編輯劉佑平「非常反常」地大談特談,而在這位資深記者經驗中,中國報紙一出這種事情,負責人對境外媒體記者採訪總是避之惟恐不及,「從來沒有這種長時間接受採訪的」。這位記者告訴我,劉佑平的談話內容,居然稱對我解職的理由是我「新聞能力不行」、「每天都不去上班」、「不是稱職的主編」。
到了晚上,德國之聲的稿子已經掛在網際網路上,在這篇採訪非常公正和客觀的稿子裡,劉佑平對我解職的原因是這麼說的:「公益時報總編劉佑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否認陳傑人的降職與這篇文章(指批評政府網英文錯誤的報導文章,筆者注)有任何關係,並表示陳傑人被降職是因為他不勝任主編職務,而這一降職決定在年前就已經決定。」「在談到這篇引起爭議的文章時,劉佑平表示由於文章剛剛刊發,他還沒有受到相關的反饋信息,但他個人沒有收到任何政府方面的批評或者壓力。」
原來如此!事實已經很清楚,這位劉總編輯,人前一套,人後又是一套。在此,我就他對德國之聲的表態提出幾個疑問:
第一,報社真正的老闆、社長劉京一直聲稱,沒有授權任何人接受媒體採訪,而劉佑平則說是代表單位表態。此事,不知道劉總編輯怎麼解釋?
第二,稱我降職和所發表的批評文章沒有任何關係,那麼,劉總編輯又如何解釋在對我解職前報社所進行的「批鬥會」,以及你在記者會上說對我解職是「預防性措施」,為的是應付民政部的追責?請問,你哪句是真話,哪句是假話呢?你是在騙公益時報的記者,還是在騙德國之聲的記者呢?
第三,你說批評政府網的這篇文章剛剛刊發,你還沒有受到相關的反饋信息,那麼,請問,你在會上口口聲聲說民政部長非常重視,這篇文章惹了「天大的事情」,那麼,你這到底是在說夢話還是在睜著眼睛說瞎話?
第四,你因為簽發了這篇文章,而上頭又在追究,事情還沒完,你現在生怕自己被民政部怪罪,這不是壓力,是什麼呢?
第五,你說批評政府網的這篇文章,你沒有收到任何反饋信息,那麼請問,你親自召集報社的網路編輯打車緊急趕回報社撤稿子,並且到處找民政部辦公廳那位副主任的手機號碼匯報執行情況,這不是反饋信息,那又是什麼呢?你莫非是得了臆想症或者夢遊症不成?如果你沒有收到有關這篇報導的任何反饋信息,你指使報社網路編輯齊凱刪除稿件的行為,如果不是夢遊,豈不是在耍弄這位編輯?
第六,你說解除我職務是年前就已經決定了的事情,那麼,為什麼恰恰要到這個節骨眼上才宣布呢,一定要等到民政部通知你撤稿的時候才免我的職務呢?你這不也太不會避諱了嗎?依你平時的八面玲瓏,你絕對不至於幹這種沒心沒肺的傻事啊!
第七,你說我不勝任主編職務,呵呵,沒關係,這份公益時報是在你做這麼多年主編有了成效,有了進步,還是我做這幾個月主編有了明顯起色?相信讀者和業內人士自有公論,而不需要你的表白或者誓言,事實上,你的表態也確實沒有用,因為那種出爾反爾兩面三刀睜著眼睛說瞎話是你的特長!
第八,你說我在外發表文章,不錯,我從來沒否認過在外發表文章,作為一個職業評論人士,發表有價值的評論文章被我視為終生的追求,將發表文章也作為攻擊他人的一個理由,虧你想得出來!我在這裡想告訴你的是,雖然你將發表文章居然視為醜事,但我從不這樣認為。你可否記得,過去一個月當中,因為民政部揚言要另外辦一個慈善排行榜,可能會搶了你做慈善排行榜的生意和利益,你就多次要我在其他媒體發表文章罵民政部,你以為就你聰明啊!那時候,當你要我在其他媒體寫文章罵民政部,你是覺得發表文章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尊敬的劉總,你能輕輕地告訴我嗎?
第九,你說我每天不去上班,請問,那些稿子是誰做出來的?那些版面是誰編輯出來的?我每天坐在你對面的辦公室裡,莫非你瞎了眼睛看不見我在工作不成?我每次出版週期前忙得一塌糊塗你每次來我辦公室裝模做樣問我吃不吃飯,莫非你都得了帕金森氏症全部忘了不成?
劉佑平,有人說你不學無術,我懶得去判斷,有人說你是八面玲瓏阿諛成精,我也懶得去考究,這個世界上本來就需要你這樣的小丑,否則「豐富多彩」這個詞豈不是浪費了!我只是想提醒你,不要以為你說的假話會沒人揭穿,儘管你威脅記者不能接受採訪,但《公益時報》的記者不是像你那樣的奴顏媚骨和心理陰暗,他們不少人很正直也很樂意作證!
為了保全這個報社,甚至為了你來之不易的總編輯烏紗帽,我主動承擔了本應該由你承擔的簽發稿子的責任,並且在我看來,因言獲罪無尚光榮——這個世界上,公益時報裡,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而劉佑平,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在報導風險降臨之際,卻不惜用說假話的方式,在中傷我的同時還中傷學術批評人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玉聖。就你惡意中傷的卑劣行為,我保留依法起訴你的權利。
遺憾的是,劉佑平,你那些前後不一完全缺乏事實根據讓人一眼就能看穿的謬論和中傷,只能讓你的謊言欲蓋彌彰!你自以為聰明,卻沒想到弄巧成拙,你自以為天衣無縫卻忘了事實勝於雄辯!你想做民政部的一條狗,而我不願意與你為伍。
我為曾經是一個《公益時報》人而感到無尚光榮,我為曾經有那麼一群可愛的無私的勤奮的勇敢的同事而自豪,但我也為曾經有劉佑平這樣的新聞界敗類同事而感到悲哀。
一路走好,劉佑平的謊言!
一路好走,《公益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