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06-09 09:37:00作者:李壽雙
中國經濟改革,一個總體的目標,是由所謂的計畫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這種說法是官方和社會輿論的典型版本。但是,計畫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兩分法,掩蓋了中國經濟真實一面。中國在本質上是權力經濟,無論是計畫經濟,還是市場經濟,都不過是權力經濟的外衣和障眼法。
在入世過程中,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一直是談判焦點,最後的妥協方案,人為地把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可延緩了15年。
英國《金融時報》居伊.德.容凱爾(GuydeJonquieres)2006年5月8日的文章「中國是市場經濟嗎?」,再提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並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非市場經濟地位是冷戰時期的遺物,與當今中國經濟現實的相關性日趨減弱。它的主要功能是作為經濟領域「現實政治」(realpolitik)的一種工具,也是對進口國保護主義遊說的恩惠。一貫教誨中國遵守遊戲規則的西方國家政府,應停止假裝它還有其它意義。市場經濟地位,在國際貿易中,成了權力政治的交易砝碼。
中國政府一直堅持符合了市場經濟的標準,堅持要求其它國家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理由是中國97%以上的產品價格已經完全放開,絕大多數企業投入產出銷售等各環節不再受政府控制等等。然而這句話只說了一半,而有意忽略了資源品的價格與控制問題。實際上,作為生產投入的資源品價格與控製程度,才是判斷經濟是否擺脫政府干預自主運行的核心。反觀中國現實,土地、石油、煤炭、電力、勞動、貨幣、市場准入......等等,諸多資源品的定價與流通無不在嚴格控制之下。這種情況下,聲稱中國已經是市場經濟國家,略顯底氣不足。
那麼,既然資源品受到嚴格的計畫控制,是否可以說,中國仍然是計畫經濟呢?實際上,這個設問本身就蘊涵了市場經濟和計畫經濟的兩分法的狹窄視野。資源品按計畫分配的假相背後,本質是按權力分配。一個市場主體,無論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或個人,能夠獲得經濟資源的多少和優劣,完全是依照其與權力的關係遠近而定的。在經濟資源的分配中,形成了以權力為核心的差序格局。這一結論可以從多個方面得到印證。土地取得可謂著例。
從這個意義上講,也僅僅從這個意義上講,可以大膽地說,真正的計畫經濟並沒有在中國存在過。中國自始至終,真正發揮作用的經濟運行機制,都是權力經濟。
實際上,權力經濟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宿命。而這種命運的造就,其根本還不是中國封建社會長達幾千年的權力文化,而是權力約束機制(一定程度上是憲政)的缺位。無拘無束的權力,除了在政治舞台上角逐之外,必然也會延伸到經濟領域、社會領域、文化領域,從而形成權力經濟、官本位、以吏為師、意識形態......回溯千年,反觀今日,這種在各個領域存在的以權力為核心形成的差序格局,並未有多大改變。中國經濟,本質上,既不是市場的,也不是計畫的,而是權力的。
在入世過程中,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一直是談判焦點,最後的妥協方案,人為地把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可延緩了15年。
英國《金融時報》居伊.德.容凱爾(GuydeJonquieres)2006年5月8日的文章「中國是市場經濟嗎?」,再提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並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非市場經濟地位是冷戰時期的遺物,與當今中國經濟現實的相關性日趨減弱。它的主要功能是作為經濟領域「現實政治」(realpolitik)的一種工具,也是對進口國保護主義遊說的恩惠。一貫教誨中國遵守遊戲規則的西方國家政府,應停止假裝它還有其它意義。市場經濟地位,在國際貿易中,成了權力政治的交易砝碼。
中國政府一直堅持符合了市場經濟的標準,堅持要求其它國家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理由是中國97%以上的產品價格已經完全放開,絕大多數企業投入產出銷售等各環節不再受政府控制等等。然而這句話只說了一半,而有意忽略了資源品的價格與控制問題。實際上,作為生產投入的資源品價格與控製程度,才是判斷經濟是否擺脫政府干預自主運行的核心。反觀中國現實,土地、石油、煤炭、電力、勞動、貨幣、市場准入......等等,諸多資源品的定價與流通無不在嚴格控制之下。這種情況下,聲稱中國已經是市場經濟國家,略顯底氣不足。
那麼,既然資源品受到嚴格的計畫控制,是否可以說,中國仍然是計畫經濟呢?實際上,這個設問本身就蘊涵了市場經濟和計畫經濟的兩分法的狹窄視野。資源品按計畫分配的假相背後,本質是按權力分配。一個市場主體,無論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或個人,能夠獲得經濟資源的多少和優劣,完全是依照其與權力的關係遠近而定的。在經濟資源的分配中,形成了以權力為核心的差序格局。這一結論可以從多個方面得到印證。土地取得可謂著例。
從這個意義上講,也僅僅從這個意義上講,可以大膽地說,真正的計畫經濟並沒有在中國存在過。中國自始至終,真正發揮作用的經濟運行機制,都是權力經濟。
實際上,權力經濟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宿命。而這種命運的造就,其根本還不是中國封建社會長達幾千年的權力文化,而是權力約束機制(一定程度上是憲政)的缺位。無拘無束的權力,除了在政治舞台上角逐之外,必然也會延伸到經濟領域、社會領域、文化領域,從而形成權力經濟、官本位、以吏為師、意識形態......回溯千年,反觀今日,這種在各個領域存在的以權力為核心形成的差序格局,並未有多大改變。中國經濟,本質上,既不是市場的,也不是計畫的,而是權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