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億是什麼呢?是生態平衡線--按照中國的生存空間、土地和資源,養活七億人,是能夠保持生態平衡的;
九億是什麼呢?是糧食安全線--中國人能保證有飯吃,中國的土地能夠養活九億人。這個數字,實際上包含著的是這樣的意味:這條九億人口的線,是不惜支付生態的代價,以保持糧食安全的標準線。
十五億,這是中國崩潰線。這是中國國情研究小組得出的結論:十五億到十六億人口是中國國土能夠承載的極限,超過了就只有崩潰--不,他們沒敢這麼說,他們說的是:「或者大量地進口穀物,或者大量地出口人」。這也就是力雄所說的「黃禍」,除了大量進口穀物或者大量出口人之外,中國別無他法了。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看,我覺得情況都非常不好,沒有什麼辦法。
我有一個計算。世界上生態學家,把生態資源、環境貨幣化,已經有了很多嘗試。比如說,一座森林到底值多少錢?我們資源短缺嘛,我們應該在生產中將資源、環境都計入成本,不能砍了樹林根本不管樹林的生態價值--在國家現行的經濟統計體系中,是從來不算生態價值的。
如果要算,怎麼算?我按照國際上通行的生態經濟學的方式,將中國每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所消耗的和破壞的生態和資源,計入成本,用貨幣來體現--也就是說,破壞了森林,森林值多少錢;破壞了水,水又值多少錢(包括浪費的水和污染的水);破壞的草地、耕地、污染的空氣……全部都算成錢。算的方式很簡單:把這一條河污染了,價值多少錢?咱們就算一算把這條河的水恢復成自然狀態、乾淨狀態,需要花多少錢,那麼就是它污染損失的價值;砍了這片林子,值多少錢?也有一套辦法來算,看這座林子的所有功用--不是只算木材,木材是不值多少錢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一般來說,要算水土保持、清潔空氣、旅遊……各種各樣的生態的效果都加起來,與木材的價格進行比較。一般來講,如果木材的價值是一,那麼它整個生態的總的價值是十,甚至更高。美國、日本,都是這樣算的,中國在作具體的計算時,比如江西,也是用這個模式。
我按這種方式算了一下,以一九九七年作為我的計算年度,中國整個自然生態和環境破壞的總價值,是二十一萬億人民幣。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當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是七萬億人民幣。也就是說,我們全國十多億人,幹了一年,毛收入七萬億。但是同一時間段內,被我們揮霍掉的或者破壞掉的自然生態資源,如果算成錢,計入成本,是二十一萬億。世界上竟有這種生意,僅僅一項成本,僅僅是生態資源環境的投入,就是毛產值的三倍!這種買賣怎麼能作得下去?!
二十一萬億,這個數字太大了,一般人很難想像。我來舉些形象的例子。那一年大興安嶺火災燒了二十八天,燒了一百多萬公頃,當時官方統計是五億人民幣的損失。就算官方隱瞞了災情,把經濟損失算少了,咱就給他加一倍,算十億。那麼,二十一萬億人民幣,等於兩萬一千場大興安嶺火災!兩萬一千場!「小數點點錯了?沒有」!
也就是說,這種破壞生態資源的高速發展,相當於每年使我們的國土都被這樣的衝天大火掃蕩一遍,全國兩千多個縣市,不夠燒的。每縣市每年要燒十次。可謂「萬里河山,一片火海」。
這還不夠形象?好,我再舉個例子:以唐山大地震來作比較。
唐山大地震,直接經濟損失是七十億人民幣。算官方有壓低,咱們就翻一番,再加十億湊個整數,算它一百五十億人民幣。中國每年生態環境資源破壞二十一萬億,折合成唐山大地震,相當於一千四百場。全國的建制市是五百多個,不夠震的。
這也就是說,為了維持世所罕見的高速增長,每年所付出的生態和環境代價,等於把包括縣城在內的大中小城市,全部夷為平地。
這是把每年的生態和環境破壞貨幣化、量化的好處,否則說不清楚。只是說:損失巨痛啊,觸目驚心啊,沒有用,說死了沒人理你--當然,我這麼說,也沒有人理我。因為這個國家不是任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