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怕的是,進口汽車許可證從來不允許收取任何費用,也不允許買賣,但是現在,一張許可證賣價大致在七八萬元,被完全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將於本月頒發的進口汽車許可證牽動多方市場力量的關心。
對進口車經銷商來說,他們終於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而對於國產中高檔車廠商來說,近80億美元的進口配額不亞於一場7級地震,他們的好日子確實快到頭了;最感振奮的應當是消費者,正如此前媒體所言,消費者決心持幣待購,他們中的大多數依然想把平生第一次購車計畫押後數月再執行。
他們的耐心顯然有其理由。從1月1日起,進口車輛的關稅下調,其中轎車的進口關稅下降了29%之多。政府預計今年的進口汽車數量將由2001年的7.2萬輛激增至20萬輛。
再過數月後就是下半年,80億美元的進口配額湧進中國的時候。
但是,與這種普遍的樂觀情緒相反,來自經銷商的消息說,價格當然會調整,但是不會出現大幅調整,問題出在那張進口汽車許可證上,每張進口汽車許可證的價格當在七八萬元,它們被無情地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許可證是得到配額的證明,只有拿了許可證才能到海關提車。
按照國家規定,頒發進口汽車許可證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同時禁止買賣。而現在,許可證儼然形成一個數十億元的產業。因為許可證是稀缺的資源。
有資深市場人士稱,去年均價4萬元的許可證今年上半年的行情在7萬至8萬元之間。因為據說今年對3.0升以下的汽車進口將有限制措施,許可證將分幾批下發。許可證供應緊張,會使進口車價格水漲船高。
這部分上漲價格自然打入進口車價格之中,對關稅下調而帶來的價格下降產生了抵消作用。
這也就是最近進口轎車價格不降反升的原因之一。
比如說豐田佳美,眼下的市場價格在45萬元左右,實際上它的報關價加上海關稅費總計24萬元,加上經銷商的合理費用和利潤10萬元左右,這款車的市場價當在35萬元左右。
那麼,為什麼憑空多出了10萬元?因為它打進了許可證的費用。
很顯然,現在賣許可證比賣車划算。
許可證的價格走勢取決於供求關係。如果汽車市場沒有對進口汽車的需求,配額許可證只有單純的印刷成本。
最明顯的例子是韓國。韓國對外國汽車的進口關稅稅率在8%以下。但韓國國產車獨霸國內市場,任何一種外國品牌車的年銷量少則幾十輛,多則幾百輛。此情況之下,進口許可證便不值錢。
遺憾的是,現在配額許可證正成為一種尋租行為,甚至由此演化成一個畸形的幾十億的大市場。
按照去年的4萬輛進口車、均價4萬元的許可證計算,這是一樁16億元的大買賣。而這樁買賣誰是最大的受益者,外人不得而知。我們所能知道的,就是消費者是最大的受害者。
再探進口汽車許可證黑幕
一個畸形的市場食物鏈嚴格地按經濟規律辦事,而消費者只能忍氣吞聲。
進口車的價格沒有如期出現大幅降價,我們的結論之一是進口汽車許可證在起作用。
那麼,一張小小的許可證,一張本不需要什麼費用的許可證,是如何被各種力量推波助瀾,價格一路攀升至七八萬元之高?
大致流程如下:每年年初,那些擁有進口車經銷權的經銷商向本地的外經貿部門遞交進口配額許可權申請,然後,由各地外經貿部門將審核材料遞交到外經貿部。外經貿部握有進口配額的發放權。
一般而言,進口配額共分四類:一是用於軍隊以及其他特殊用途;二是小貿,用於指定地區的配額;三是自用;四是大貿,專指全國通用的配額。其中,通常最具炒作價值的當屬大貿證。
配額許可證是如何分配的,我們不得而知,據圈內一位資深經銷商說,整個許可證的管理和分配過程基本是不公開乃至不透明的。
大多數經銷商會無功而返。這也可以理解,因為僧多粥少,想在汗牛充棟的申請材料裡脫穎而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這一點,恰恰給了許可證以操作空間。我們馬上就會看到,工本費僅為10元的許可證,是如何騰挪出七八萬元的操作空間。
推動許可證價格上揚的力量有二:一是那些擁有進出口權力但是沒有銷售體系的企業;二是以倒賣許可證為生的證販子和有少量配額的單位。
擁有進出口權力的公司能夠輕而易舉地拿到配額資源,但是他們受制於銷售通路,於是採取守株待兔的方式,將許可證待價而沽--他們從來不會擔心沒有買家。
那些買家基本上是實力偏弱的進口車經銷商。一般而言,他們會暫時聯合起來,組成一個鬆散的談判聯盟,聯合向大公司施壓,以獲取更好的價格。或者說,通過聯合採購,他們大致會獲得一個批發價。
至於那些證販子和有少量配額的單位,則基本充當了這個食物鏈上的零售者。
證販子手頭的量不多,但是他們人多勢眾,且分布全國,銷售對象以小公司乃至個人為主。
每當進口車大批進入各口岸的時候,往往也是證販子最活躍的時候。他們像候鳥一樣,在全國各保稅區裡聚散有常。
通常保稅區裡的一些小公司會得近水樓臺的地利優勢,獲得幾張配額,當他們不需要的時候,基本也會流入這個黑市。
那些小公司和個人需求者會形成許可證的銷售終端,這個銷售終端基本上就是眼下我們感受到的價格。
但是這個零售價格並不穩定,真正操縱整個價格體系的,是大經銷商。
大進口車經銷商能夠通過各種渠道拿到成本極其低廉的許可證。低到什麼程度呢?「拿500輛車許可證所有的花費不到1萬元。」
但他們絕少參與許可證的炒賣--於其而言,賣車利潤更高。
假定市場上的許可證是5萬元的時候,市場上反映出來的進口車價是加了5萬元的價格--有部分經銷商為買證付出了真金白銀。而大經銷商則不然。他們賣的價錢也是加了5萬元,但其成本裡沒有這塊費用。
由此,大經銷商除了進口車本身的利潤以外,許可證的5萬元也成了囊中之物。大經銷商此時扮演的是漁翁角色。
基於利益考慮,大經銷商不參與、但也不會反對許可證的炒賣。但炒賣必須是在他們能容忍的範圍之內。如若不然,他們就動手調節許可證價格。
這個許可範圍的底線是消費者的承受能力。有市場人士稱,許可證價格在4萬元左右,對於買進口車的消費者而言是能夠接受的。而一旦許可證被炒到8萬元甚至更高的時候,對進口車市就形成了抑製作用。大經銷商不能坐視因許可證的價格上升而損害自己的利益。
此時,大經銷商通常會降價3萬元,而小經銷商也只能跟進,小經銷商則進一步給許可證市場施加壓力,那些零售商迫不得已,往往跟進。於是,整個許可證市場立即應聲而落,下降3萬元。
降價之後,進口車市得到刺激。在供不應求的時候,許可證趁勢開始漲價。漲到一定程度,市場受到影響,大經銷商又開始以價格平衡市場。
如此循環往復,許可證價格推動進口車價格完成一次次漲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