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国旗(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11月28日讯】(看中国记者李亭综合报道)加拿大难民申请人数在过去十年激增至近50万,引发社会资源紧张和政治争议。近日,保守党针对自由党提出的《C-12法案》提交修正案,旨在收紧庇护程序、加快遣返和限制福利,试图逆转这一“失控”局面。然而,人权组织警告,此举可能损害国际公约承诺和弱势群体权益。随着美国副总统公开批评加拿大政策“失去理性”,这一议题已成为北美地缘政治热点。加拿大政府如何平衡人道主义与国家承载力,正面临严峻考验。
难民人数“爆发”:从1.6万到50万的十年变迁
据移民、难民和公民部(IRCC)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11月,加拿大难民体系下总人数已达49.7万余人,包括在审庇护申请者、已获保护的难民及其家属。这一数字较2015年特鲁多政府上台时的1.6万申请者增长近30倍,相当于哈利法克斯市总人口规模。 在多伦多、温哥华和蒙特利尔等大城市,公园桥底和人行道旁临时帐篷随处可见,紧急庇护资源长期超负荷运转。
难民主要分为两类:政府安置难民(GAR)和私营赞助难民(PSR),这些通过联合国渠道正规引进,数量相对稳定。2015-2017年,加拿大曾大规模接纳叙利亚难民,总计逾4万。 然而,暴增的核心在于“难民申请人”(refugee claimants),他们先入境后申请庇护,主要通过四条路径:持旅游、探亲或学生签证合法入境后转申请;使用虚假材料(如假资金证明或邀请函)骗取签证;绕过正规口岸,从美加边境陆路非法入境;或直接在机场声称庇护。
这些申请人受《移民和难民保护法》(IRPA)及1951年《难民公约》“不推回原则”保护,入境后不得立即遣返,必须等待审理——平均耗时数年。在此期间,他们可获住房、医疗和工作许可,部分转为永久居民。海关工会主席马克·韦伯在国会作证时指出,人手不足导致边境审查松懈,许多人仅通过手机APP填表即可入境,无需背景核查。 这暴露了体系漏洞,被指为“有心人”利用。
2025年上半年,庇护申请总量达57,440件,较2024年同期下降34%,但积压案件仍超10万。 主要来源国包括墨西哥、印度和中国,魁北克省压力最大,美加边境“陆路申请”虽减少,但整体趋势仍呈高位。加拿大难民理事会(CCR)批评,2025年政府援助难民目标从15,250人下调,私营赞助从23,000人降至16,000人,显示资源分配失衡。
最新移民政策调整:从扩张到“刹车”
特鲁多政府上台后,移民政策以“多元化成功”为旗帜,2025年永久居民目标定为395,000人,较2022年峰值437,000人下调,但仍高于2019年。 为应对住房和医疗压力,IRCC于2024年3月宣布,到2026年底将临时居民占比降至5%。2025年8月起,针对巴勒斯坦护照持有者推出一年期公共政策,便利其家属入境。 此外,加拿大扩展“技术难民试点”,支持雇主招聘技能型难民。
难民政策方面,2025年IRB(移民和难民委员会)处理案件聚焦“受迫害国籍”,如委内瑞拉和土耳其申请者占比上升。 美加“第三国协议”执行加强,2025年前8月遣返3,282名申请者,较上年增32%。 然而,积压导致上诉延迟,部分申请者滞留数年,占用公共资源。
美国副总统万斯11月公开抨击,称加拿大“人口资源不匹配却不断扩大输入”,并指责特鲁多政府责任。此言引发社交媒体热议,凸显跨境压力。
C-12法案风波:自由党“修补” 保守党“重塑”
为应对危机,自由党于2025年10月引入《C-12法案》(Strengthening Canada's Immigration System and Borders Act),旨在优化庇护审理、减少积压,并赋予政府以公共利益暂停个别申请的权力。 该法案强调边境执法现代化,打击跨国犯罪,但被保守党斥为“治标不治本”。
11月26日,阿尔伯塔省保守党议员加纳宣布,反对党将向公共安全委员会提交修正案,针对三大漏洞:安全国家申请、虚假陈述和遣返执行。核心改革包括:
1. 限制安全国家申请:来自G7、欧盟等“民主法治”国家者不得申请庇护,除非证明面临具体威胁。理由:此类申请者多不符“生命危险”定义。
2. 封堵“回国度假”漏洞:申请人若返回原籍国(无论探亲或度假),申请自动失效,无上诉权。现行制度下,此类行为仅影响可信度,不导致失败。
3. 从严虚假陈述:一经确认撒谎(如隐瞒居留史或编造故事),直接终止申请并遣返。过去,此类案件常拖延上诉。
4. 削减失败者福利:庇护失败者仅享紧急医疗,取消住房、教育补助。现况下,失败者可滞留数年,耗费资源。
5. 扩大严重犯罪定义:将6个月以下刑期(如抢劫、袭击)纳入必遣返范畴,避免“技术漏洞”。
6. 数字化升级:统一审理、追踪和遣返系统,实现部门数据互通,加速执行。
保守党称,此举从源头收紧、过程加速、结果加重代价,预计可减少30%无效申请。 加纳强调:“体系被滥用,政府难辞其咎,必须果断改革。”
争议四起:人权担忧与政治博弈
修正案引发激烈辩论。人权组织如加拿大民权协会(CCLA)和CCR强烈反对,认为它违反《权利与自由宪章》,剥夺独立评估和上诉权,可能将数万弱势者推向危险。 大赦国际警告,法案“严重限制庇护权”,暴露性别身份等敏感信息,危及LGBTQ+难民。 FCJ难民中心呼吁撤回,称其为“强边境法案”的延续。
自由党承认压力,但担忧修正案被解读为“反移民、不人道”,损害票仓。新民主党(NDP)明确反对,魁人党(Bloc Québécois)持复杂立场:支持技术调整,但拒全面站队保守党。隐私专员在听证会上指出,数字化升级需平衡数据保护。
法案现由公共安全委员会审议,若通过众议院和参议院,才能成为立法。但分析人士认为,自由党少数政府下,修正案通过需跨党支持,短期内恐难产。
展望:系统改革势在必行
加拿大难民体系的深层危机已非单一法案能彻底解决,唯有全面、系统性升级才能恢复可控。2025年联邦预算已明确将“边境现代化”列为优先事项,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17亿加元用于科技与国际合作双轮驱动。
在科技层面,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正加速构建“全域感知边境”体系。2025年11月起,所有陆路口岸全面启用十指指纹+人脸识别生物采集终端;美加边境高风险地段已部署200余架红外夜视AI无人机,结合卫星影像与地面传感器,非法越境发现率已从2023年的28%提升至目前的73%。同时,提前乘客信息系统(API/PNR)全面升级,航空公司须在起飞前48小时提交乘客完整数据链路信息,AI风险模型可秒级标记“高危转难民”路径。此外,2025年新修订的《海关法》赋予边境官现场提取手机数据权限,一旦发现申请人刚在原籍国发度假照或商业活动记录,可当场终止庇护程序并启动快速遣返。
国际合作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美加安全第三国协定》(STCA)“全边境版”已于2025年3月生效,彻底堵死过去最主要的陆路非法入境通道;凡从美国非正规路径进入者,加拿大不再受理庇护,直接原路递解。与墨西哥、印度、土耳其等主要来源国签署的“强制遣返备忘录”已生效,2025年前10月快速遣返人数同比增长86%。与欧盟、五眼联盟的情报实时共享机制让“多国连环申请”无处遁形。加拿大还与联合国难民署合作,在中东和非洲难民营前置面试点,将真正需要保护的难民提前安置入境,从源头削减虚假申请动机。
多管齐下之下,2025年第三季度境内新提庇护申请已同比下降41%,积压案件首次出现净减少。专家认为,若科技投入与国际协议持续深化,加拿大有望在2027年前将难民体系总规模压回20万以内,重拾“有序、可控、人道”的平衡。但前提是国会必须确保相关预算与法案顺利过关,避免再次陷入党派扯皮。边境科技与国际合作,已成为决定加拿大移民体系生死存亡的最后防线。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