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9月21日,纽约大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Dr. Nouriel Roubini)在康科迪亚年度峰会第三天发表演讲。(图片来源:John Lamparski/Getty Images for Concordia Summit)
【看中国2025年11月26日讯】(看中国记者路克编译/综合)NPR报道,英伟达(Nvidia)市值两年飙升300%,其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en Huang)几乎成为人工智能狂潮的象征。在最新财报电话会上,他一开场便试图回应外界对“AI泡沫”的担忧,强调公司所观察到的趋势“完全不同”。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美国白宫AI顾问兼风险投资人戴维・萨克斯(David Sacks)和硅谷投资人本・霍洛维茨(Ben Horowitz)。他们认为,AI投资正进入“超级周期”,未来数年需求不减反增。摩根大通高管玛丽・卡拉汉・厄多斯(Mary Callahan Erdoes)也在CNBC上表示,把当前AI资本涌入称作泡沫是“疯狂的想法”。
然而,MIT数字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风险投资人保罗・凯德罗斯基(Paul Kedrosky)指出,AI技术虽有价值,但其进步速度“几乎停滞”,而资本投入的规模却惊人。他认为市场对AI革命的预期明显过高。
天量资本加速流入,回报却仍具不确定性
以OpenAI为例,CEO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称公司年营收已达200亿美元,并计划在未来八年投入1.4万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这意味着其商业模式必须持续吸引不断扩大的用户付费规模;然而研究显示,仅约3%的用户愿意为AI付费,许多企业也未看到聊天机器人对营收的实际贡献。
MIT经济学家、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达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直言,目前的AI投资“被过度炒作”,真正显著提升生产力的技术仍需多年才能实现。
与此同时,亚马逊、谷歌、Meta与微软今年预计将累计投入约4,000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建设,其中部分企业将动用近半数现金流。为了避免现金吃紧,硅谷公司也开始通过发行债务或设立“特殊目的载体”(SPV)来融资。高盛分析显示,超大规模云企业在过去一年新增债务达1,210亿美元,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300%。
“末日博士”鲁比尼的新判断:美国不是泡沫,而是迎来技术驱动的复苏
财富(Fortune)报道,以往以悲观著称的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荣休教授鲁比尼(Nouriel Roubini,绰号“末日博士”),这一次却反向看多美国经济。他在《金融时报》的新文章中指出,外界认为“解放日关税”会引发滞胀、股市暴跌和美元衰落,但事实并未朝该方向发展。
鲁比尼认为,美国短期内将经历“增长性衰退”(growth recession),即增长放缓但非硬着陆;而中期则会迎来由科技与资本支出推动的强劲反弹。他强调,当前经济并未处于巨大泡沫之中。
其观点与华尔街分析师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托斯滕・斯洛克(Torsten Slok)和摩根士丹利首席策略师迈克・威尔逊(Mike Wilson)一致:美国经济正在从“滚动衰退”过渡到“滚动复苏”,并将在2026年前后再度加速。
科技力量压过关税噪音:潜在增长率或翻倍
鲁比尼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科技胜过关税”。在他看来,AI、机器学习、机器人、量子技术、商业航天及国防科技的创新,将使美国潜在增长率从2%提高到4%,远高于多数机构的预测。
若潜在增长提升,股市估值也将获得基本面支撑。他援引过去二十年的例子指出,即便GDP增长仅2%,美股年回报仍维持在双位数;若未来增长加速,企业盈利将进一步扩张。
他也对债务与美元的担忧释疑:若经济增长达到2.3%以上,美国债务占GDP比将趋于稳定;增长率超过3%甚至可以“靠增长化解债务”。同时,以科技投资为中心的资本流入将支撑美元,而欧洲因停滞更会让美元走强。
鲁比尼也承认中国在AI与机器人领域实力突出,但他仍认为:“美国仍是最具创新能力的先进经济体,将继续保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