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新理解“政治”的真正意义(图)

作者:刘芳 发表:2025-11-12 09:0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大学
美国大学(图片来源:Photo by Robert Nickelsberg/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11月12日讯】直到我来到美国才真正懂得了政治的含义。他不是权谋、斗争、宫廷戏。真正的政治是决定我们如何共同生活的方式。也就是谁来制定规则?规则是怎么制定的?这些规则如何影响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他决定了我们每天遇到的现实:医保能报销什么,是政治;房价为什么这么高,是政治;996是不是合理,是政治;企业能不能自由竞争,是政治;言论能不能自由,是政治;你能不能轻松谈论公共话题,也是政治。孩子上学排队、买房限购、养老金涨不涨,都是政治。

这些定义在中国的教育里是刻意回避的,政治被定义为“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掌握国家权力,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意味着政治是党的事业和国家治理。不但回避了公共生活意义上的政治,还常常强调政治是危险的,需要由党统一管理。

我学理工出身,长期以来坚信数据、逻辑和事实的力量。我习惯追求确定性,也自然避开那些无法计算的问题——而政治恰恰是其中之一。在很长的时间里,政治是一门与我无关的学科,属于官员、评论员和社会学家。我像中共希望的那样一直信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去触碰麻烦,就能过上稳定的生活。当时我以为这是理性,后来才明白,它更像是一种披着专业外衣的恐惧。

毕业后,我进入一家外企。起初,我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纯粹的理性世界:制度透明、规则明确、同事平等,没人逼着喊口号,也不需要巴结领导。和我预想的一样,在外企靠着专业能力也可以获得尊重。

但这样的“清爽”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中共持续收紧社会空气,外企也迅速“本地化”。文件要“符合政策导向”,沟通要“讲究政治敏感度”,本来天真直率的外国经理,也学会了中国式的谨慎和对不必要麻烦的回避。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它们必须同时遵守一套更强、更直接、更不可预测的政治规则。以Illumina(全球最大基因测序公司)为例,2015年开始中国政府以“数据安全”为由,加强对基因测序进口设备审批。2021年后中国出台《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让外资基因测序服务全面退出中国市场。2025年,商务部一个《不可靠实体清单》将该公司全部的仪器和试剂禁止进口中国。那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严酷的现实:在那片土地上,没有任何企业能够真正远离政治,个人更不可能置身事外。政治不仅决定你能不能创业、企业能不能存活,也悄悄决定了我必须在上海花掉两代人的积蓄去买一套“资格房”;决定了为了还房贷,我必须紧抱住996的位置不敢松手;决定了我医保账户里的钱只能用来买价格昂贵的中药安慰剂,而不能选择成本更低、效果更明确的进口药物。政治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抽象名词,它以无数日常细节的方式渗透进每个人的生活。

这段时间,我的困惑不断加深。一边是我在工作中看到的西方同事:并不需要加班,却能交付有积累有创造性的成果。不需要敬畏上司,可以公开提出问题,讨论制度。在冲突中,获得业务流程的改进和提升。他们也不需要频繁的跳槽,往往可以在一家公司工作十多年以上,一个岗位上不断积累,做到资深。另一边是国内的很多企业,充满了对权威的崇拜和恐惧。有些公司上班要崇拜领导,喊口号。而领导永远是对的,如果有不同意的声音,那么必然是被穿小鞋和开除。员工不但要把自己的事情干好不容许出错,还要为领导的决策失误圆场和背锅。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信息自由”的含义——不是保证某一方永远正确,而是允许每个人公开表达自己的判断。原来社会的稳定可以依赖公开讨论维系,而不是依赖人们小心翼翼地沉默。

真正让我产生强烈冲击的,是日本和台湾的旅行的见闻。有人说日本是中国古代的样子,而台湾是中国民主社会的样子。碰巧我都看到了。日本公共场合安静、不喧哗,人与人交往讲“分寸”,对秩序、规则极度尊重。公共清洁、排队文化,道歉文化与责任文化发达。这与中国古代典籍(《礼记》《大学》《论语》)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有强烈对应。因此有人说日本实现了古典儒家理想中‘有秩序、有礼节、重规则’的社会形态。”反而现代中国没做到。和中国对日本宣传的不同,观察日本人的工作状态,他们的工作安排了足够的人手,既保证高效又保证安全性。日本的政府工作人员具备极高的文化素质,而且谦卑有礼,会充分考虑到民众的需求。但在中国近现代的政治运动中(文革、反右、阶级斗争、大跃进等),传统礼法体系被摧毁。

而台湾,作为游客台湾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社会是放松的,公民是有安全感的。坐捷运、在餐馆、在夜市,大家谈论政府、政治、公共议题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没人害怕“政治敏感话题”,没人担心旁边是否有人在听。相比之下,大陆公共场合的谈话常常带着一种隐隐的压迫感:话不能乱说,话题不能乱碰。打开电视我惊讶:

从右到左,从支持到反对,几十个频道在公开骂政府、骂政党。在景点,可以看到法轮功的学员在打坐和分发传单。也能看到公开的集会活动井然有序。台湾呈现的是中国如果走制度化、法治化、民主化那条路,可能达到的样子:秩序不靠恐惧,稳定不靠沉默,文明不靠压制。

后来我到了美国,第一次长时间生活在开放社会。民主聚会、公共讨论、公开辩论几乎随处可见,不同观点在公共空间同时存在,而不需要统一口径。我渐渐明白,政治的本质不是整齐划一,而是容许分歧的存在。在那些活动中,我第一次感受到“公民”的真正意义: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参与者。

也正因为经历了不同社会的对比,我再回头看中国的宣传,就越发清晰地看到其中的逻辑。中共从不承认自身的问题,却非常擅长放大他国瑕疵。它通过剪辑、统计、重构语境,将半真半假的内容揉成一种令人疲惫的叙事:世界无处不乱,制度没有优劣,政治不过是“都差不多”。这种叙事的目的不是让人认清现实,而是让人放弃希望。当你相信“改变无意义”,权力就稳固了。

我也终于看清,中国的“政治”从根本上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它更像是一场全民维持秩序的仪式:权力指向哪里,解释就要跟到哪里;哪怕知道鹿不是马,也要努力说出“马的先进性”。真话成了风险,假话成了保护伞。表象的合规比真实的讨论更重要,逻辑和事实在这种环境下都显得多余。

后来我重新理解了那句常被误解的名言:“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它的意思不是“人天生喜欢权谋斗争”,而是人类无法脱离公共生活,也无法不参与影响自己生活的制度。当政治被夺走,公共讨论空间被压扁,人就失去了社会存在的完整性。一个不能讨论公共事务的社会,就像一个被切断语言能力的群体——仍在运作,却无法表达。

过去我以为理工是中立的,但后来明白,在压制之下,没有哪种学科能保持纯净。真理不能被说出,也就很难保持原样。中共真正害怕的不是批评,而是人开始比较、思考,相信另一种可能性。

真正的政治,是理性能够发声的空间,是共同生活的条件,而不是权力的舞台。过去我远离政治,是因为恐惧;现在我谈政治,是因为理解。当一个人重新理解政治,他也重新理解了自己。政治不是“别人的事”,而是我们生活的方式。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北京之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