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螺旋”下任其猝死 中共为何知病而不毉?2025中国经济死亡螺旋:富豪集体逃亡 普通人出路何在?(视频)

发表:2025-10-08 20:4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自媒体“Edward文鸣”,2025年的当下,在中国官方媒体“稳中向好”的叙事中,市场的真实体感却早已寒彻骨髓。从各个巨头公司财报的增收不增利,到中小企业的倒闭海啸,无数看似矛盾的信号指向的并非短期的经济波动,而是一场结构性的、不可逆转的系统性危机,在这场危机中,富人的出路何在?普通人的出路何在?

在正式分享前还是要请朋友们,点赞订阅打开小铃铛谢谢。

中国头部大企业:增收不增利困境

曾经的中国首富王健林竟然也被限制高消费了,因其下属公司未履行1.86亿元债务。这离他自豪地说“先完成一个亿的小目标”,才八年。比他资产最高时的1480亿,简直九牛一毛。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房地产商,究竟经历了什么?视频中,苍老消瘦成为一张纸片儿人。今年万达债务危机全面爆发,面临52亿元强制执行金额和415亿元股权冻结,包括万达旗下两大核心金融平台被锁死。财经数据显示,万达总负债高达3,000亿元,仅年利息支出就超过130亿元。为缓解资金压力,王健林自2023年开启大规模资产出售,已出售项目超过30个,全国近百座万达广场易主。王健林财富与往年相比蒸发820亿,王健林之子王思聪的企业同样深陷债务纠纷。从首富到债务缠身,王健林的商业帝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未来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因为企业利润少得可怜。2025年万达最新年中财报中显示,公司主营收入只有区区9.33亿元,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是-2.99亿元,如果再剔除政府补贴等,万达母公司的实际营收利润竟然是-3.3亿元。

这就是曾经声名显赫、有着过硬的政商关系,甚至连习近平的姐姐齐桥桥和姐夫邓家贵都曾经参股的龙头老大万达今天的惨状。这并非个别企业的经营不善,而是一场横跨房地产、网际网络、新能源、高科技制造乃至零售业的普遍危机,是今天中共国经济背景下的一个典型缩影。中国富豪一直在侥幸心理下不愿意想明白:中国没有创业型富豪,你的创业成功,只是核心权力层让你成功,钱暂时让你保管,稍微站错队,钱没了命也可能没了。即使你对新权利核心层大表忠心,也没用。

外卖配送行业中,美团、京东、阿里巴巴三家最大网际网络企业,正上演一场残酷内卷的三国大战。美团二季度营收91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但是,利润却暴跌98%,只有80亿元人民币。京东二季度收入35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4%,但其二季度净利润仅为62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为126亿元,同比减少51%。最后参加外卖大战的阿里集团利润是349.88亿元,但以旗下饿了么,虽然订单量有所增长,但依旧亏损188.15亿元。这样的话,阿里的净利润成了349.88亿元-188.15亿元=161.73亿元了。外卖三巨头为了争夺一个日益萎缩的市场,三方都投入了百亿级的补贴,最终演变成为一场不断升级的烧钱消耗战。

接下来,咱们来看习近平的新宠、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国新能源汽车近年发展迅速,居世界第一,在2024年还挑起中国出口“新三样”大梁,是在中国整体经济表现欠佳情况下为数不多的亮点。但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却在今年5月23日新浪财经访谈中“扒开行业底裤”:“汽车产业里的’恒大’已经存在,只不过是没爆而已。”

行业龙头比亚迪的半年度财报最具代表性。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3%,达到了3700亿元,再次刷新历史记录,首次超越特斯拉,半年收入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然而,与营收的亮丽增长相反,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季度净利润仅64亿元。而且这个当今全球产量最大的电动车公司,积欠供应商货款的情形越来越严重。

报告将此归因于“市场竞争加剧”。6个字背后,是一场席卷整个行业的毁灭性价格战。从高端到低端,所有车企都被迫将利润视为代价,投入到这场无休止的消耗战中。

还有中国大国重器——华为。这家与官方关系暧昧的科技假民企巨头也无法幸免。根据其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4271亿元,同比小幅增长3.95%。但净利润仅有37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2%以上。

这些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大企业,纷纷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揭示出一个残酷的真相:中国的整体消费市场已经停止扩张,甚至正在萎缩。他们的财报清晰地显示,当作为基石的民间消费能力崩塌时,即便是最强大的商业帝国,也无法独善其身。

那么,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呢?他们面临的,是一场更加迅速和致命的猝死。

中小企业的大规模猝死

国家统计局早已把全国企业注销统计数据下架。目前有据可查的数据是,2023年全年总计有290余万家企业注销。考虑到2025年经济环境的急剧恶化,真实现况只会远比这个数据更加严峻。而且,从9月份起,全国开始严格实行强制社保新政,要求企业为所有员工足额缴纳社保。这对于长期以来依靠非正规用工来控制成本的小微企业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直接清除了他们本已微薄的生存空间。这项政策极大加速企业的倒闭进程。甚至还有,中共国特有的其他因素,都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刚刚过去的三个多个月里,多名中国知名企业家自杀身亡,其中包括绍兴金点子纺织公司创始人毕光钧,4月16日坠楼身亡。杭州西子电梯董事长刘文超,6月2日坠楼身亡。广东靓家居创始人曾育周,7月17日坠楼身亡。北京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7月27日坠楼身亡。

短短三个多月里,四位知名企业创始人正值壮年,却以十分惨烈的非正常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当中不少人是在经历了警方及监察机关长时间非法拘留后,决定轻生的。人们不禁要问在所谓的“留置”期间,他们遭遇了怎样的非人待遇?

比如前面提到的“居然之家”董事长、总裁汪林朋吧,老汪1968年出生,还不到60呢。一篇题为《首富汪林朋的最后72小时》的网文这样写道:7月23日周三,老汪拖着疲惫的身躯,从武汉回到北京的家里。在武汉被“留置”三个半月里,老汪暴瘦20斤。这是他第三次进去了,被跨省远洋捕捞了。老汪一个朋友说,老汪被关押的地方,色调是刺目的惨绿,有基础疾病的他,在里面连基本的药也难以为继。汪林朋的死,在朋友圈中激起千层浪。因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老汪其实很乐观豪爽,也很皮实,是出了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性子。他比现在大部分民营企业家都要更坚强,更进取,是一粒:铜豌豆。谁曾想,这粒“铜豌豆”,竟然也听挺不过这场风暴。

中共么见死不救

对普通人而言,最真实的经济冷暖感受,或许就是身边的街道:曾经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如今有多少店面贴上了“旺铺招租”的告示?朋友圈里,又多了几个开始做兼职送外卖的朋友?在中国,这种来自民间的、无可辩驳的萧条体感,远比任何经过修饰的官方数据都更具说服力。它证实了一场触目惊心的倒闭潮,正在静默中席卷整个中华大地。

这一切根源究竟是什么?一句话没钱啊,有钱的也不敢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国内消费总额负增长,但与此同时,居民存款余额却已突破150万亿元大关。然而,这个庞大数字并非社会富裕的象征,恰恰是分配极度不均的铁证。正如几年前招商银行的年报所揭示的,不到2%的客户拥有了超过80%的存款。而这150万亿,实则是极少数顶层精英手中、无处可去的瘫痪资本。顶层精英之所以囤积现金,是因为在实体经济萧条、资产泡沫破裂的环境下,投资机会已然匮乏,任何再投资都面临巨大风险。而底层民众的消费冻结,则源自于对未来的绝望。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就是通缩,金融圈有一句话,通缩比通胀可怕,通缩是会死人的。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曾经提出过“债务-通缩理论”,他是这么说的:当物价持续下跌时,债务的实际负担会急剧放大。因为货币购买力增强,借款人需用更多“值钱”的钱来还债,导致破产潮涌现,企业清算、失业激增,进一步压低需求,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著名的“通缩螺旋”:消费延迟,因为人们预期明天更便宜;投资停滞,因为回报率不确定;工资下降,因为企业利润蒸发。最终,整个经济体如一艘漏水的船,沉没在绝望的深渊中。中国目前的情况,和费雪说的通缩现像一模一样。国内外的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观点几乎都一致:中国经济的核心症结,在于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过低,家庭收入分到的蛋糕太小。那么就应该想法提升内需,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中共堪称荒诞的“疗法”。官方的药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好比试图通过给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换一口更先进的锅,来解决他的饥饿问题。向一个需求枯竭的经济体注入更多供给——无论是光伏、电动车还是别的什么“新质生产力”——只会加剧通缩的泥潭,并将过剩产能的祸水引向全世界。这种看似不理性的政策背后,是极其理性但残酷的中共的政治算计。因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增长模式,其根基就是通过压低储户利率、压低工资、故意不去完善养老医疗这些社会保障,迫使民众储蓄,系统性地将财富从家庭部门转移到生产部门,尤其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那里。

因此,真正的结构性改革——即提高居民收入、建立强大的社会安全网——意味着要彻底颠覆这一权力与利益的分配格局。它意味着地方政府将失去大搞形象工程的资金,国有企业再也无法享受廉价资本的盛宴。中央政府可能要放宽对经济政策的控制。这并非一次经济政策的调整,而是一场权力的再分配。政府之所以迟迟不愿给奄奄一息的需求侧“喂药”,是因为这药会损害党国、维稳根基。他们宁愿牺牲民营部门,也要保卫国家部门的利益堡垒。所谓“供给侧改革”而不进行“需求侧改革”,说到底,不过是为了避免彻底的“体制改革”,保护既得利益者的防火墙。

中国人该何去何从

只要中共还在,就没有解药,那么中国人该何去何从呢?富人拒绝投资,穷人流行躺平。但是,还有相当的富人逃离了中共魔掌,聪明的中产和穷人也在想方设法追随者富人的身影,想办法逃离。

为什么要追随富人呢?中国有钱人并不是每个都聪明,但是聪明的比例远远高于没钱的穷人。而且穷人中的聪明人很多会发挥聪明才智让自己脱离贫穷。聪明才智加上努力和运气,一些穷人就变成了有钱人。

这十年趋势逆转,反应最快的当然是外资。大家可能还记得大约十年以前,李嘉诚开始甩卖在中国的不动产和在中国的生意。外资对中国的投资也开始成下降趋势。最近这三年则是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的数字,到去年第二季度,中国新增外资变成了负数是-148亿美元。过去几十年发财的中国有钱人大部分在眼界和认知方面有各种局限。反映在对趋势的把握上,比外资要慢一拍,当然要比那个既懂中国又懂世界的李嘉诚慢好几倍。但慢归慢,一旦反应过来,不少人就会跟进,跟进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趋势。

我们看看这三年中国的有钱人群体有什么趋势呢?日本最大财经媒体《日经新闻》报导说,中国涌现富豪逃离潮,首选目的地美国。这篇报导说,2023年中国有13800名中国富豪移民海外,2024年达到15200名,这个趋势一直持续到今年2025年。这三年中国成为全球百万富翁流失量最多的国家。很多中国有钱人不在乎土皇帝搞终身制,但却不得不在乎土皇帝的政策。因为他们看到,过去这几年呢,隔三差五就推出一项愚蠢到荒唐的政策,就灭掉一个产业,灭掉无数家公司,让一些富豪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他们不想做土皇帝案板上的鱼肉,这是人之常情,这是正常人性。

你可能会说,我也不是有钱人啊?没关系,这个星球上最稀缺的两种人力资源,一是有钱的富人,二是有专业的人才。会理发也算是才华,再不济请把你的英语学流畅,道路就会为你敞开。



来源:Edward文鸣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