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苦经磨的醇香——对咖啡最初的记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这些天和网友们热议各种咖啡的味道,不禁让我想起我印象里最苦的咖啡永远都是3岁时在奶奶家喝的自制咖啡。
那是在文革末期,街上一片肃杀的景象。一个星期天,我们一家和平时一样进城看望爷爷奶奶。姑姑叔叔们也在,一大家子人都凑齐了。可是这次很特别,不知奶奶从哪里得到一个小包包,里面都是半球形的豆子,大人们告诉我们这群孩子,那是咖啡豆。原来咖啡真的是棕色的,难怪棕色叫咖啡色。我和表姐窃窃私语,不知道我们家怎么会有咖啡,电影里那都是和”资产阶级臭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只见姑姑们在厨房里忙碌,熟练地用一个小工具放上豆子,噶啦噶啦地搅,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咖啡磨。我们才知道奶奶家里竟然藏着这个东西!奶奶家曾经被抄过,看来造反派们都不懂这个工具是做什么的,没有拿走。
姑姑们开始煮咖啡了,香味逐渐飘散出来。煮了很久,越煮越香。这时我们这群孩子已经想不起什么”臭思想”的事了,这分明是香的嘛!我们各个垂涎欲滴,就等着大人分给我们这香得令人陶醉的饮料解解馋。在那凄冷的年代,这热腾腾的蒸汽熏出来的醇香是怎样一种温馨的感觉?
咖啡终于煮好了,我们每人都分到了一小杯。孩子们片刻不能等待,兴奋地端起杯子一喝,我和兄弟姐妹们立刻都咧了嘴。这也太苦的吧!苦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妈妈一次次地给我加糖,可还是解不掉这个苦味。那时家里没有牛奶,那直逼人心的苦味任凭加多少糖都得不到软化。更何况糖是限量供应的,妈妈每次都是象征性地给我加一点,加的次数多似乎应该有很多糖,但其实没多少。最后我只能放弃了。但是这么稀罕的东西绝不能浪费,妈妈帮我把咖啡喝了,表情好像在喝药。
人生中第一次喝咖啡的经历,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最最香和最最苦的印象。之后很多年,我都不敢喝咖啡。
八十年代,中国的电视里出现了雀巢咖啡的广告,我们这才知道原来咖啡是要加咖啡伴侣来变得润滑的。
叔叔姑姑们却兴奋地像一群孩子,告诉我们这群少年:“我们小时候喝的牛奶就是这种画着一个小鸟窝儿的奶粉!”他们似乎找回了自己童年时的快乐,而我们这群少年全都郁闷了。啊?我们不是“祖国的花朵”吗?不是“被共产党解放后过上了幸福生活”吗?怎么我们小时候只有糊糊吃,没有牛奶和咖啡,而我们的父辈的童年却有呢?在我们小时候,再有钱也没处买雀巢咖啡啊!八十年代的中国,市面上仍然买不到我们父辈们曾经喝过的雀巢奶粉啊!而且我们此时已经知道我们的祖辈根本不是什么“剥削阶级”,只是靠自己聪明才智挣钱的工薪阶层。
加拿大的牛奶全都是没有激素、抗生素的。(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后来在中国,我因为说真话而遭到政治打压,历经磨难后来到了自由和平的加拿大。生活在加拿大,咖啡是家常便饭,随手就可以打出一杯咖啡。但是,却再也听不到手工磨咖啡的咔啦声,感受不到那烹煮时香气渐浓的过程,也没有那么多亲人一起等待和分享的快乐了。
但是加拿大的牛奶全都是没有激素、抗生素的。有病的牛都要被带走,产的奶都要排掉,病愈后还要等抗生素指标正常才能回到场区。有机奶和无机奶的区别只是牛吃的饲料有没有化学成分。这里的野花蜂蜜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是蜜蜂们从没有化肥农药的原野上采来的。有上好的牛奶和稠稠的生蜂蜜为伴,咖啡的苦味被中和或遮掩了,只留下了醇香和一种返璞归真的清纯。这样的咖啡,怎能不每天享用呢?
一次看到一篇叫“咖啡先生“的文章,说咖啡的馥郁芳香是他心里装了很多苦、又历经磨砺和焙烤的锤炼的缘故。没有这样的苦难,也就没有这样的醇香。或许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