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照相馆。(图片来源: 视频截图 fuyin)
一段长达4分钟的影片,犹如一根点燃火药桶的导火索,从四川江油一路燃烧至全中国,甚至波及全球华人圈与国际媒体。这段影片记录了一位14岁少女在废弃场地被多名未成年施暴者殴打、羞辱,持续时间长达四小时,而施暴者之后仅被警方短暂带走,不到20分钟便全数释放。警方的说辞是:施暴者皆未满14岁,依法不予追责。被害少女的母亲是聋哑人士,无力控诉,双亲最终选择跪求政府为女儿讨公道。
这不是一起单纯的霸凌事件,它赤裸揭露了中国当前司法、警政、媒体与整体治理机制的深层病灶。当地群情激愤,数千人上街抗议,与警方爆发激烈冲突。这起事件也迅速登上BBC、卫报、《阿拉伯新闻》、ABC中文网等国际媒体的头条,甚至在日本地铁、台湾媒体、X平台等地全面发酵。这不仅是对一个地区司法失灵的抗议,更是对一个体制根基的彻底质疑。
“未满14岁”=无责任?
中国《刑法》对未成年人有特别保护,未满14岁者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江油事件引爆的争议在于,这项制度性宽容是否被滥用甚至庇护了恶行?当行为已经超越“孩子胡闹”的范畴,当暴力、性羞辱、长时间虐待的行为出现在镜头中,当被害人的家庭无力发声,而官方唯一的反应竟是“不予立案”,社会的怒火就不再是针对个案,而是针对体制本身。
警方声称施暴者与家长皆为普通家庭,但网络爆料迅速揭露:其中多人疑为当地公安高官——如副局长、政委李勇等人的子女。这些消息虽尚未被官方证实,却因官方封锁资讯、舆论控管、打压示威,使得“真相”始终笼罩在不透明之中。当人民感受到不是法律不公,而是法律根本不存在,民间自发的调查与抗争就会变得义无反顾。
北戴河度假泡影?
江油事件发生之际,正值中共高层北戴河休会期间。本应是静养与布局的时节,却因这起地方事件扰乱了中央的“度假节奏”。据时评人蔡胜坤透露,北戴河会议气氛异常紧张,习近平本人震怒,下令将事件定性为“四川版温安事件”,四川省委维稳专案组紧急进驻江油,市委书记已遭撤职。
然而,火势早已蔓延。事件延烧的速度与广度,堪称六四事件以来最具规模的全国性社会动员。网民自发声援,海外民主运动人士呼吁国际社会展开独立调查,有骇客曝光了参与镇压者的个资,甚至传出当局排查国企内部有无“境外势力”介入。中国这部试图靠封锁与维稳维持稳定的机器,再次显露出其无力应对社会正义诉求的本质缺陷。
中美对照 暴行之后 体制见分晓
同样是青少年施暴事件,另一场发生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案件形成了鲜明对照。日前,八名不良少年在街头围殴一位女子,幸得马斯克团队成员克里斯特英勇相救,虽身受重伤,仍成功挽救了被害者。事件曝光后,美国社会群起关注,川普总统发文痛批DC治安失控,并呼吁改变法律,主张14岁以上少年犯应以成年罪名重判。同时,DC警方迅速拘捕嫌犯,并持续追缉在逃者。
这场事件所体现的,是一个法治社会对暴力零容忍的制度反应。无论加害人背景如何,其家长是否有权有势,在美国社会中无法阻挡司法流程的展开。相对地,中国的体制不但无力约束恶行,还往往成为保护施暴者的同谋——这正是江油事件激起民愤的根本原因。
中共的“维稳逻辑”与社会正义的对撞
江油事件不只是社会事件,更是一场结构性体制危机的缩影。中共的政治逻辑始终是“维稳优先”,即便是在面对赤裸裸的暴力、社会愤怒与国际舆论的时刻,第一反应仍是压制消息、控制局面,而非主持公道。这种治国思维,让人民逐渐丧失对法律与政府的信任。
江油成为了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司法制度的虚伪、媒体的失声、警察的选择性执法、官员的权力傲慢,也让那些仍对中共体制抱有幻想的台湾人与海外华人,不得不开始思考:一个拒绝面对真相、不愿还原公义的政权,真的能带来安定与繁荣吗?
从江油到世界的觉醒
这起发生在川西小城的案件,最终却引发了全球华人共同的情绪共鸣,这说明——人性、正义与对暴政的愤怒,是跨越国界的。江油不是孤岛,它是中国社会积压已久的不公与压抑的一次爆发。
这场悲剧或许会被官方用维稳与淡化处理掩盖,但留在人民心中的记忆与怒火,不会这么轻易熄灭。对于那些仍在喊出“我们的孩子也可能是下一个江油女孩”的人来说,这场事件不仅不能被遗忘,更应该成为全民反思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