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左)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对外行动署(EEAS)总部三角大厦举行双边会谈前,迎接中国外交部长、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右)。(图片来源:Thierry Monasse/Getty Images )
【看中国2025年7月8日讯】凡王毅出场,我必提笔攻之,只因不拨乱焉能反正。王毅,作为中国利益捍卫者,虽可称“老骥伏枥”,实则“助习为虐”。王毅虽未必危害世界而败事,但恶损中国则有余,导致今日中国外交破产者,习近平居首,王毅第二。
所谓“王毅外交学”
战狼者,嗜血为性,但王毅者,就连骨髓都不离嘴,俊脸在外,暗黑在内。在“王毅外交学”之下,中国的国际信用跌落谷底,中国的国际形象推向墙角,乃至将积累多年的“中国崛起”倒入历史的垃圾桶。
所谓“王毅外交学”,主旨就是中共八股政治的灵活运用,历史事实黑白颠倒的篡改,强权话语的委婉表达,利益竞争的唯我独尊,反美立场的铁板一块。对于理当承诺者,抽象闪避,对于不当得势者,强词夺理。凡是有利可图者,寸土不让。左看外交鬼才,右看外交鬼魅!时至今日,王毅依然不知,中国外交早已全球破产,所到之处犹如妖风将至。“王毅外交学”强求民族复兴,反而导致国际孤立,狂言中国发展实则已成中国病毒,国际社会视其一言一行犹如一纸荒唐。究其内实,一句话:中国外交只剩王毅一张溜溜的嘴!
历史再添一次证明。王毅6月30日启程前往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展开为期一周的访欧行程,试图为7月24日举行的欧中峰会暖身造势。中共宣称,此行的目的是:加强中欧之间的战略沟通。但盘整其所言所行,这是一场面对欧盟的求欢之旅、献媚之行、诱拐之计。
战略沟通?还是战略诡计?
何谓“战略沟通”?此一中性用语实则内藏厚黑哲学。如果懂得穿越中共惯用的“话语迷障”,就知道所谓“战略沟通”就是“战略分化”,也就是推销“联欧制美”的战略,离间美欧关系。
中共判定,由于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敌我不分的对其盟国课征关税,必将得罪盟友而生嫌隙,既有嫌隙,就当灌水插针。再者,欧盟主要国家──法国,素有“戴高乐主义──欧洲自主”的传统,德国又多方恋栈中国的市场利益,所以中国认为有机可乘。中国看到欧盟欲求“脱美自强”而不可得之际,正是游说欧盟“离美亲中”的大好时机。然而,正是这种“中国自恋症”,以为可以提供欧盟另类选择,实则“亲中选择”早已成为“全球政治不正确”。
纸包不住火,也包不住阴谋。依据香港《南华早报》引述,在7月2日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会谈时,王毅坦露北京无法承受俄罗斯在乌克兰失败,原因是担心美国接下来会把全部的注意力转向中方。果然,所谓“战略沟通”就是心怀鬼计。中国对俄乌战争的立场就是“幸灾乐祸”:期望俄乌战争让美国陷入战争泥淖,希望美国持续涉入并延长战事,从而减轻对中国的压力。换言之,中国口口声声宣称希望美中“相向而行”,合则同蒙其利,实际上又担忧美国“注意中方”,这就是典型的“外交分裂症”,一种“打不过人就怪兵器不好”的低级外交。
欧中不同之物,何以类聚?
在与卡拉斯会谈时,王毅宣称,“中欧历史文化、价值观不同,不能因为有差异就视为对手,不能由于出现分歧就寻求对抗”。事实正好相反,正是文化、制度与价值的不同,欧洲与中国既非同物、难以类聚。
实际上,夸大差异与分歧以制造对抗正是王毅的强项。2023年7月3日王毅在青岛召开的“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上发出惊人之语,他说道:“我们中日韩的朋友们,我们到美国去,他们分不清中日韩。我们可能到欧洲去也是一样。不管你把头发染得再黄,鼻子修得再尖,也变不了欧美人,变不成西方人”。这种论调,岂不正是以肤色、脸型等等种族差异,鼓动日韩离开美国阵营。王毅前不分自由与专制的天壤之别,后刻意划定“亚裔黄种/欧裔白种”的血统界线,借由鼓动“种族主义外交”制造日韩与美国的对抗,这种精神分裂如何拿来与欧盟澄清文化与价值的差异?
俄乌战争立场:卸责与撇清
那么如今出现的欧中分歧,又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俄乌战争问题。王毅强调,中国不是乌克兰战争的“当事方”,一副事不关己的潇洒状。试问,所谓《中俄全天候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难道不是中国对俄罗斯的外交支持?利用“军民两用”暗中支援俄罗斯,例如在战场上发现来自中国的军粮──扬州炒饭,这不算是“当事方”?中国既不谴责俄罗斯为侵略方,始终称呼俄乌战争为“乌克兰危机”;既非战争,何来中国“劝和促谈”的主张或建议?王毅的发言再次证明我的论断:假中立、暗挺俄、真反美。
欧盟并不傻!卡拉斯当场打脸王毅,直指中国企业是莫斯科的“生命线”,支撑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这就是认定中国“并非不是当事方”,而是俄乌战争的“重要推手”;卡拉斯还明确指出,中国为俄乌战争创造条件,同时又寻求与欧洲发展更密切的关系,根本是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
实际上,在俄乌战争问题上,中国采取的是“投机再投机”的立场,一是“撇清”,强调中国并非俄乌战争的“当事方”,拒绝承认暗挺俄罗斯;二是“卸责”,对于欧盟要求中国做出俄乌停战的“关键责任”时,中国的立场始终是“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但不做出任何具体承诺,既说要“劝和促谈”,但从不指责俄罗斯,也从未采取真实行动。
王毅还否认中方正在财政或军事层面上实质支持俄罗斯战争行动的指控,并强调若真是如此,这场冲突早就结束。言下之意,欧盟应该感谢中方并没有“实质支持”俄罗斯,否则俄罗斯早已打赢这场战争,一副霸权仁慈之态。果真如此,中国为何不实质支持伊朗,这样伊朗就不会遭到美国的轰炸?
二是欧中贸易冲突。在与卡拉斯会面时,王毅还说:“当前欧洲面临各种挑战,但过去、现在、未来都不是来自中国”。实际上,欧盟的各种挑战,绝大部分来自中国。
尽管王毅的战狼色彩略有淡化,但欧中之间的分歧与紧张并未缓和,特别是在经贸领域中的汽车、电子、钢铁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依然存在争议与冲突。近期,中国还对欧盟葡萄酒祭出反倾销关税。欧盟的挑战不是来自中国,那是来自何方?
早在2019年3月,在当年的中欧峰会召开前夕,欧盟委员会发表报告,把中国称为“系统性竞争对手”(a systemic rival),随后再把中国定义为“经济竞争对手”(economic competitor)。至今,欧盟对中贸易逆差已超过2000亿美元,(约1900亿欧元),双边贸易是典型的“不公正贸易”,欧盟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大门敞开,但欧洲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却备受歧视。财政补贴与低价倾销,始终是中国对欧盟的最大挑战。最近的一次是今年年初,中国限制欧盟医疗设备厂商参与中国政府的采购,未来,这种不公正的歧视性限制,只会继续发生。
2022年6月,北约马德里高峰会议,通过《北约2022战略概念》(NATO 2022 Strategic Concept),在战略高度上把中国定位为“系统性挑战”(systemic challenges)。对于中国如此之定义,欧盟的挑战若非来自中国,难道来自“中非共和国”?
王毅甚至反唇呼吁欧方:“真正树立客观理性对华认知,奉行更加积极务实对华政策”。言下之意,欧中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全部来自欧方没有建立客观理性的中国认知,没有推动极务实对华政策,一切的责任都在欧方,中方一点责任也没有。这就是中共外交一向采取的“街头纠纷模式”:你负全责,我免责!
稀土快速通道其实是个水龙头
在与德国外长瓦德富(Johann Wadephul)会晤时,王毅宣称愿意对欧盟开辟“稀土快速通道”,看似特惠欧洲,实则王毅随即补充,“稀土出口从来不是、也不应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只要遵守出口管制规定并履行必要程序,欧洲企业的正常需求将得到保障”。所谓“遵守管制、履行程序”,意思还是要看中国的脸色。其中的关键词在于“必要程序”,意思是合我中方之意者快速通关,不合我中方之意者,禁止出口。换言之,快速通道犹如一个水龙头:顺我者开,逆我者关。
扭曲德国的对台立场
在与瓦德富(Johann Wadephul)会谈时,王毅甚至提出希望德国如同当年中国支持两德统一一样,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当今世界,无人相信中国会和平统一台湾,这不仅因为中国从不放弃武力,否则国际社会就不会作出“反对中国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的多次警告。试问,德国有什么理由必须支持中国统一?如此一来,德国岂不干涉中国内政!果不其然,瓦德富在会后同台记者会中表明:《联合国宪章》禁止武力胁迫的规定,适用于全球所有地区,包括台湾;针对台湾以及南海情势,若冲突升级,不仅会影响中国和亚洲,也会影响全世界和我们的利益”。换言之,德国不仅不表态支持中国统一,甚至要求中国停止对台湾的主权侵犯。瓦德富的打脸,犹如正义之掴、惩戒之锤!
中国最后一匹战狼
早年曾有两面之缘的王毅,从未想到曾经温文尔雅、论理有道之士,在奉习近平派令之后,摇身一变龇牙咧嘴的战狼头目。其油腔滑调、颠倒黑白的本领,不仅直抵共党官僚素质之巅峰,更是五千年历史无人可望其项背。这种外交模式,若非外交艺术极品之作,就是外交垃圾的负面教材;褒贬之间,在于内心之厚薄、嘴脸之虚实。
中国外交成也王毅,败也王毅。但可确认,王毅只是中国最后一匹战狼。
(本文为《上报》授权《看中国》转载。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