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世纪》记载了皇帝姓氏的来源。(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平时遇见新朋友,人家就会问你:请问您贵姓?那么姓名怎么来的呢?我们今天来挖一挖:
姓氏看似是自己家的事,实质上它关系到中华文明的历史与血脉。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国的姓氏从上古时期流传到现在,其悠久的历史,深广的内涵是别的国家和民族不能比拟的。
我们都会有一个名字,用来分别自己和别人,特别是遇到了新朋友的时候,人家就会问自己:你叫什么名字?你会说我叫张三他叫李四。张和李就是姓,而张三和李四就是你的姓名。
不管现代还是古人在婴儿生下不久后,要取个正式的名字的。取名通常长辈负责,如果不是书香世家,也会请教有学问的人为初生婴儿取个好名,期待孩子有个好的未来。
正式取名之前,往往都会给婴儿起个小名,又叫乳名,小名是在家里被亲人叫的。为初生的婴儿取小名。
甚至有以动物为名的,比如阿牛、阿狗、小虎子……等,小名会随意可亲一些,目的是为了好养活。
这个小名或乳名,长辈往往都用乳名来称呼这个孩子,即使已长大成人之后,比如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阿斗,后来刘禅长大成人,甚至已经做了蜀汉的皇帝,大家仍只记得“阿斗”这个小名。至今还流行一句俗语:“扶不起的阿斗”。
古人有姓也会有大名和乳名,和现代人不同的是古人还有字。古人取名,一般说生来三月开始取名,名和字是不一样的,比如韩愈,韩是姓愈是名字退之;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等等……
古时候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则是十五岁行笄 礼时取字。
古人不仅有姓有名有字还有氏
那么古时候最早的姓氏是怎么来的?说起来还很有意思呢。
比如姓字,左右结构,左边是个女字旁,右边是个生,古时候姓是表示血缘关系的,是与生他的人有关,这样说来姓的产生可能是和早期母系社会有关。
三皇五帝开始就有姓了,神农氏的母亲居住在姜水,黄帝色母亲居住在姬水,舜的母亲居住在姚虚,因此炎帝神农氏姓姜,黄帝轩辕氏姓姬,舜姓姚。可见那时候“姓”来源于母亲,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所以从女从生,意思是女子所生为姓,生而有姓。
而氏呢是姓的分支 最初是身分地位的标志
为什么说氏是身分地位的标志呢?因为氏源于封号,有封地的贵族有氏,百姓有名无氏。
《帝王世纪》记载了皇帝姓氏的来源,说黄帝的母亲是有峤氏的女儿,叫附宝。她嫁给了有熊氏的国君少典。有一天,附宝在郊外散步,看见一道电光绕着北斗枢星转了几圈,照亮了四野,附宝因感电而怀孕,经过了24个月的孕育,第三年在寿丘生下黄帝,因为皇帝成长在姬水边,居住在轩辕之丘,因此姓姬,称轩辕氏。
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
虞、夏、商朝都有个汪芒国,汪芒的后代乃姓汪。商朝有个在泾渭之间的阮国,其后代便姓阮。他们都是以国名为姓。
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周昭王的庶子被封于翁地,因而姓翁;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他们是以封地为姓。
当然姓的来源,不只是刚刚讲的诸侯封地或血亲关系,也可能跟祖先从事的职业有关,例如历史上很有名的司马迁,司马这个姓就是古代掌管国家军队的官。
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他们的后代便是以这些官职为姓。
周惠王死后追諡为惠。他的后代便姓惠。
传说舜时有个纳言是天上龙的后代,其子孙便以龙为姓;传说神仙中有个青鸟公,后人便有姓青鸟的。他们是以神话中的传说为姓。
我们也可以从姓氏去追本溯源查一查,说不定还会发现自己是某个神明的后代呢!比如伏姓的朋友,你去查一下《百家姓》,上面会说是伏羲的后代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早的时候姓和氏含义是不同的,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到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了。
到了秦朝以后,姓和氏就逐渐合在一起,和上古时代不一样了,现代人很多保留了原来的姓,再给自己取个名字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