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现实中会出现超越虚构作品的事件。(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在文明与野性的边界,有时会出现无法用常理解释的生命故事。他们不是传说中的狼人,也不是童话里的泰山,而是真实地在这个世界上,曾与狼群为伴、以四足行走的“野孩子”。
从人类社会逃亡的男孩
1946年,西班牙内战与世界大战的余烬尚未熄灭,一个名叫马科斯·罗德里格斯·潘托哈的男婴,在贫困与暴力中降生,他的母亲对他施以虐待,最终迫于经济压力,竟将他卖给了当地的一位地主,这位地主又将马科斯交给一位隐居在山林的牧羊人照料。
本应是开始学习牧民生活的转捩点,却因牧羊人突然离世,开启命运的另一种起点,当时马科斯仅七岁,面对山林与孤独,他并没有逃回人类世界,而是悄然消失,加入一群狼的生活,藏身于莫雷纳山脉的林间深处。这一消失就是十二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与狼共食、共眠、共行动。他学会模仿它们的吠叫与奔跑,也在自然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秩序与宁静。他不是完全野性的人,曾经历过人类社会的片段训练,也正因如此,他比其他案例中的野孩子,更能感知到自己与人群之间的隔阂。
1960年代中期,马科斯回到人类社会,但文明对他而言,早已陌生。他的故事随即引起轰动,不仅成为学者研究论文的主题,更被改编成电影《狼群》,他本人也在片中客串现身。然而,尽管故事受到大众喜爱,马科斯始终无法适应城市的节奏与社会的规范。2018年,他在一次访问中坦言,自己渴望再回到山林,回到那个没有语言、没有战争,只有风声与狼嚎的世界。
无人知晓来自何处的狼孩
1976年,印度某个偏僻村庄外,村民发现一个男孩正在地上四足行走。他的动作与狼无异,身边有几只小狼围绕。这不是童话,而是真实事件,没有人知道这孩子从哪来、他的名字、他的过去,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不会说话,不会站立,也无法理解人类世界的存在。
调查人员为他取名“拉姆”,并将他送至德蕾莎修女创办的孤儿院,希望他能在修女与志工的照顾下,逐步回到人类社会的怀抱。但拉姆的反应显示,他的心仍然深陷在野性之中。他的头发杂乱、指甲十分尖锐,夜里常偷偷爬出寝室,潜入鸡舍猎食。他不懂语言、不识规矩,只知道本能与饥饿,所有试图与他沟通的努力,几乎都如石沉大海。
有人相信他是与狼一同长大;也有人怀疑他其实患有认知障碍,因而遭弃于荒野之中,才成了这样的“狼孩”。无论真相如何,他的生命都如他出现那般神秘与短暂。1985年,拉姆过世,未留下任何语言、故事,甚至无法确认他真正的年龄与背景。他的死亡让这个生命之谜永远成为未解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