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决定事情的成否。(图片来源:看中国制作)
《淮南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文献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著作,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于众手,内容广博,融合先秦诸子的思想。《淮南子》于20世纪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译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节译本,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本篇为读者介绍《淮南子》中《缪称》篇的部分内容。
【原文】人无能作也,有能为也。有能为也,而无能成也。人之为,天成之。
[大意]人不能从无中创造出些什么,但有能力做些可做的事。有能力做些可做的事,但没有能力决定最终事情的成功。人只能顺应天理做事,并由天来决定成功。
人一辈子为善行善,但没有天时条件就行不通。人一辈子为恶行恶,但没有天时条件就不会灭亡。所以行善行恶,取决于人本身,但是福是祸,则不是由人所能决定的。因此君子非常谨慎地对待自己所能做的事罢了。
人本性秉赋予天,而命运,就要与你所逢的世道时运一致起来。有才能而遇不上好世道,这就是天命。追求实现自己的志向是各有各的做法,而能否达到自己的理想则在于天命。所以君子能为善行善,但却不能一定得到幸福。同样,不忍心做恶事坏事,但也不是一定能避免灾祸。
尧统治天下时忧虑没有解除过,后来将政权平安移交授给舜后,忧虑才解脱。忧虑缠身时尧毫不松懈地坚守君位,最后又乐于将君位传授给贤人,始终不将天下的利益占为私有。
凡物都是有用的,没有什么东西因小而不能用的。如果不懂得它的用处,那么碧玉也会成粪土。人之常情,总是对祸害力求挑小的,而对利益好处总力图捞大的。所以同样味道的熟肉,人总是喜欢吃大块的肉,那一定是个觉得大块肉好吃的人。同拜一个老师而又能超群的学生,那一定是一个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不乐意去做一件事,却能做得好,这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
君子处世,碰到好时运好机遇便进取,凭着道义得到重用,这是没有什么可值得庆幸的。世道不好时运不好就避开,避开也是符合道义,又有什么不幸可言!
幸福萌生时是相当细微,如游丝,灾祸初发之时也是相当微弱,如尘埃。因为祸福萌发之时总是细微不明显,所以百姓忽略不当一回事,而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见微知着,预见事物的未来,所以古书中说到:“鲁国送楚王的酒不如赵国献的酒醇厚,可赵国邯郸反而被楚军包围。华元宰羊慰劳部队,因忘了多舀点给御手,结果被御手出卖,遭郑军擒捉而危及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