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币展开“史诗级升值”,连2天狂飙1.872元。中央银行总裁杨金龙亲上火线安抚民心。
【看中国2025年5月6日讯】台美谈判进行之际,市场对新台币升值预期转浓,意外促成新台币展开“史诗级升值”,连2天狂飙1.872元。中央银行总裁杨金龙亲上火线安抚民心,并喊话汇市不寻常状况“到此为止”,也点名有秃鹰伺机而动、打算炒汇。
新台币兑美元汇率2日创下央行统计以来最大升幅后,今天继续狂飙,盘中最高见29.59元,尽管午后升幅收敛,终场收在30.145元,但短短2个交易日,新台币已狂升1.872元、升幅达6.21%。
新台币汇率急升,市场人心浮动,出口商更因汇损惨重,哀鸿遍野。中央银行5日由总裁杨金龙亲自主持记者会,出面安抚民心,并针对外界关注的汇市问题、升值力道从何而来,一一释疑。
问:新台币是否过度升值?升值力道从何而来?
答:新台币汇率由市场供需决定,一般情况,供需会处正常状态,但这次显然是市场预期心理浓厚所引发的效应,“我个人认为,这是过度波动、是不好的”。
这波新台币升值力道,最主要是出口商抛汇,除了大型出口商,中小型出口商也增加抛汇部位,使得新台币升势较大,加上台股反弹、外资汇入也是推力。
另外,这波市场预期心理很大一部分来自市场评论,尤其引用海湖庄园协议以及大麦克指数,认为新台币升值空间很大,央行澄清很久,一直强调绝对没有。根据证券交易法,散播股市谣言会有罚则,但外汇市场没有,只能呼吁厂商不要听信夸大不实的分析。
问:外界忧心台美谈判之际,汇率成为筹码,可能重演广场协议的情况,央行可否说明广场协议时空背景与现在的差异?
答:1985年广场协议时空背景与现在不同,首先,当时外汇市场规模不大,深度、广度都无法比,第2,资金移动也没那么频繁。
外汇市场巨额资金移动频繁,是发生在约2000年之后,部分因素是1980年代末兴起的“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推波助澜。
根据央行资料,华盛顿共识是基于自由市场原则,力倡解除管制及贸易自由化等政策,促使1990年代自由贸易盛行,全球化快速发展。杨金龙指出,华盛顿共识鼓励资本移动、市场开放,从此开启庞大资本移动的趋势。
广场协议时期,当时的时空环境具备联合干预汇率的条件,现在已经没办法,川普政府未提出联合干预汇率的议题,“他(川普)也知道没办法,所以只有提到关税”。
广场协议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西德、法国及英国等5国集团(G5)的财金首长,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谈,并签署“广场协议”(Plaza Accord),透过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阻挡美元过于强势。
广场协议签署后,虽有效促使美元贬值,却导致日圆持续劲扬。协议签署3年后,日圆兑美元大幅升值逾50%,导致日本企业大量外移。有论者认为,广场协定是日本步入“失落20年”的导火线,但也有不同看法指日本经济失落尚有其他原因,例如人口老化等结构性问题。
问:美国近期宣布对等关税措施,因为适逢台美谈判期间,外界关注是否可能出现美国施压台湾汇率状况?央行如何回应?
答:没有美国施压汇率一事,央行本来就没参与台美谈判工作,也没有谈到汇率议题。
美国公布的汇率报告提到,主要是不能刻意让汇率贬值以取得不公平利益,强调汇率最好反映经济基本面,还有在汇市操作要透明,央行每年固定在立法院报告都会揭露在汇市干预的数据,展现透明度,美国财政部也认为台湾的透明度足够。
问:央行是否有观察到有秃鹰进场、试图炒汇?这次秃鹰身分为何?会不会有秃鹰借机停留在共同基金,伺机炒汇?
答:央行对资金进出都有密切关注,确实发现有类似现象。像是有大额资金停泊,但没实际进场买股,央行认为有炒汇嫌疑,也提出警告,请对方出去,“但对方出去也慢吞吞的”。
回顾历史,英国曾加入欧洲汇率机制(ERM),但当时被秃鹰攻击,最后英国政府弃守,并退出ERM。香港港币采行跟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以稳定港币汇率,1998年时秃鹰也曾狙击港币,甚至放空股票,范围蛮大,后来香港有调整制度、适时提供流动性,让秃鹰比较无法炒汇。
目前来看,英国跟香港碰到的秃鹰是同一集团。至于分辨秃鹰的方法以及是否在共同基金等,不方便说得太清楚。
问:近期汇率波动大,出口商希望了解央行调节及底线为何?
答:汇率由市场供需决定,央行会在市场波动过大或失序时,进场调节。希望厂商不要听信市场过度夸大或不实的分析,产生非理性的预期而抛汇,最终反而损及自身利益。
新台币汇率强劲升值,会导致出口商从美元换到的新台币减少,并影响报价,为了自身利益,厂商应该要协助,这才合理。
问:今(5)日接近中午,可以看到新台币升势有踩煞车,许多银行网银也传出塞车情况,是否散户的美元买盘发挥效果?
答:民众感受到新台币大幅升值,赶紧进场换汇,可能美元或是日圆等外币需求都有,虽然多家银行网银塞车,导致民众换汇需求无法实现,但已经看到,今天新台币汇率升势有比较止住。
问:新台币升势如此猛烈,连两天盘中涨逾1元,央行似乎有“放手”意味?
答:央行有尽职责,进场适度调节,力道没有比较小,但预期心理实在太强烈,汇市确实波动过度。
虽然央行已经透过新闻稿,在立法院备询时也一再说明,但市场预期心理太强,这也是央行今天举行记者会再次呼吁的原因,希望市场评论人员勿以臆测方式,评论国内汇市相关议题,以免影响国内汇市的秩序及稳定,甚至波及到实体经济。
问:央行过去曾提出具有弹性的汇率,如同柔软的柳树,台风来临时就不会被折断的“柳树理论”,现在会不会比较难维持柳树理论?
答:央行作法实际上还是符合“柳树理论”,只是风大时,柳树摆动也会比较大。今天因为汇市市场预期心理非常强烈,央行调节的力道才会看起来较小,如果跟平常相比,央行调节力道已经比较大。
央行会在市场失序时进场调节,但不会因此扭转趋势(trend),也就是说,不会让汇价明明是贬值,却扭转让它升值,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