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寒”春天不远,中国年味渐浓。(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今日“大寒”春天不远中国年味渐浓。宋朝文学家邵雍《大寒吟》,写及大寒之寒:“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就是立春了,冬去春来,又将开始新一年。
古籍《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节气处于12月中,此时积雪不化,阴寒密布。
大寒三候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很有道理。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它们行为的规律,成了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这从仔细观察生活就能体会到。
冬至一阳初生后,经小寒至大寒,阳气渐渐生长。鸡丽于阳而有形“在阳气渐生之时感受到春气,开始孵养小鸡。而鹰隼之类的远飞之鸟,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此时已有些小动物感知阳气而活动。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上下都冻透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上下皆凝。故云腹坚。腹,犹内也。”
此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亦可作为判断大寒的标志。民间还根据大寒之日的天气状况来推测随后的气候。比如“大寒不寒,春分不暖”是说: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
大寒迎年
大寒过了就要过年。(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大寒节气时,腊月已下来一半,后一半时间里,浓浓的年味开始弥漫。人们开始为过年忙碌奔波——赶年集、备年货、置新衣、写春联、腌腊肉,还要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佳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阴冷冬日中一个难得的欢快轻松的节气。
尾牙祭
大寒有尾牙祭的习俗,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
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谁。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如今,企业的“年会”就是沿袭“尾牙”这一习俗。
买芝麻秸
旧时大寒时节,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得新年节好口采。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皇家比赛溜冰凿冰储备用
由于天气的原因,大寒前后可开展的户外娱乐活动并不多。出于生活需要,当大寒来临、冰冻得更坚硬结实之后,人们开始凿冰储存,以备来年选用。
老北京旧俗:在大寒时节,开始凿冰储存。过去没有冰箱,夏天人们需要冰来冰镇肉类、水果,便于保鲜。所以,在天气最冷、冰冻得最厚的大寒就得开始储存冰,一般会在昆明湖、护城河这样的地方取冰。
尤其在清代,到了大寒,皇家一般要举行溜冰比赛,算是宫里的一项“体育运动”。史料记载,当时冰上的表演有打冰球,冰上杂技之类,类似花样滑冰。
大寒食俗——吃糯米饭
大寒与立春相交接,饮食上也顺应季节的变化。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增多,以适应春天万物的生发。因此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可补虚、补血、御寒、健脾暖胃。
南京人进食汤羹
到了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
到了腊月,老南京人还喜爱做羹食用,南京的羹取南北风味之长,既不过于黏稠或清淡,又不过于咸鲜或甜淡。取材容易,可繁可简,可贵可贱,肉糜、豆腐、山药、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热乎乎的羹。
北京人吃冻梨
普通的老北京人家,则喜欢在大寒前后吃冰柿子跟冻酸梨;也会邀约三五亲朋,围炉吃火锅,别有一番风味。
大寒节气养生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
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古籍《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是说,顺应自然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
中医认为,头是各条阳经会聚之处,心为阳脏贯通胸背,寒易从脚而生,因此,头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年老阳气弱者更应注意。出门应戴好帽子,避免湿发出门。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选择舒适保暖性能好的鞋子,并经常用热水泡脚。
民间也流传着各种具体药酒养生之法,如“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耆酒 ,晚服杞菊地黄丸”。
古诗里的大寒
大寒过后,又是一个新的节气轮回。逝去的一切,引起人们情感的冲击。古代诗人描写大寒节气的诗作也相当精彩。
宋人诗作《和仲蒙夜坐》写道:“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另一首宋诗《游慈云》曰:“老怀不与世情更,才说闲行兴翼然。微湿易干沙软路,大寒却暖雪晴天。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寻梅山自妍。笑问松边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北宋黄庭坚的《岁寒知松柏》诗中也提及大寒:“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心藏后凋节,岁有大寒知。”
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村居苦寒》有句:“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纼被,坐卧有余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