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若能理解谚语的道理,并且能够身体力行,能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民间流传很多脍炙人口的谚语,体现人们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可惜,随着社会道德的不断下滑,越来越少的人明白这些俗谚的真正涵义,或者只是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笔者修炼后,再回头去看这些民间谚语时,方能真正明白它们的内涵,发现很多中国谚语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大家在明白这些谚语的道理,并且能够身体力行,绝对能丰富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接下来就略举几例民间谚语,盼能抛砖引玉。
一、舍财消灾
古人或老人经常讲一句话“积德”,“缺德”或者“造业”。其实德是人身体周围的一种物质,与之相对应的是“业力”。当人做好事或者遭受痛苦时,就会积德;当人做坏事时,就会损德,积累业力。德会带给人幸福,而人的痛苦和不幸就是由人的业力导致的。德和业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当人舍弃了财,遭受了损失和痛苦时,人就会还掉一部分业力,从而积累德,可能就使人避免了由于这部分业力带来的灾难。这就是业力之间的转化。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也是此理,体现了德和业之间的转化关系。
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红尘苦短,人生如朝露,事事变幻无常,没有永恒。时而高朋满座,时而人去楼空。当人身陷其中时,就会活得很累,执着于其中痛苦不已;而明白者能够超脱出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事能够以平淡从容的心态对待。
三、一个巴掌拍不响
世上没有任何偶然的事情。矛盾的产生是因为两方都有问题。明白此理,当我们遇到任何矛盾,不愉快的事情时,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先去看看自己哪里不对,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而不是一味地去找别人的不是。只有这样,才能“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如果人人都能够这样去做,那整个社会的道德就会提高。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无风不起浪”等谚语,也具有此理。
四、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此一民间谚语点出,人是有一颗自私的心的。当只是一个人时,可能做得比较好,因为为自己而做,也必须自己去做,没有人可以依靠;两个人时,也能互相分担;当人再多而形成一个集体环境时,人的自私就会增加或更加暴露,这时,人自己都不想去干活了,都等着别人。
五、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
做人很重要的一点是“心正”。一个行善积德、不做坏事的好人,能够堂堂正正,无所惧怕,就算半夜鬼敲门也没有什么可害怕的。而经常做坏事的人,周围都是阴性的东西,遇个风吹草动就会战战兢兢,胆寒不已。其实,自古“邪不压正”,一个好人周围带着正的场,邪恶是不敢靠近的。只有邪恶的人或者思想才会招惹坏的东西。
中国民间流传诸多非常有意义的谚语。(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六、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个俗谚说明做人要做个好人。做了很多坏事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最终损失的是自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报应就到。”
七、傻子有傻福
这里的傻子是指那些不计较个人得失,心胸豁达宽广的人。现在的人称其为傻子是因为人思想观念的变异。其实“傻子”才是最聪明的人,因为他不计较个人得失,虽然被人欺负,经常吃亏,可是他得到的是最好的东西---德。
“吃亏是福”也是此理。
八、不知黄莲苦哪知蜂蜜甜
这中国谚语体现了一个相生相克的道理。没有经过痛苦也就体会不到幸福的滋味。
“不经灾祸不知福”的谚语,也是此理。
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俗谚体现了一个“付出多少,得到多少,不失不得”的道理。
十、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做错了事,如能知错就改,还有机会弥补。浪子回头金不换,悬崖勒马未为迟。如果一意孤行,不听劝告,把坏事作绝了,那么面临的就只有可悲的下场,再也没有机会了。
责任编辑:初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