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修道有成,三百多岁仍不显老。(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太平广记》有这么一段故事,方士蓟子训修道有成,三百多岁仍不显老。达官贵人纷纷求见,但总无果,后来施了一计,蓟子训如约而来。而他的到来又给人们怎样的心灵激荡呢?
齐人蓟子训,年青时曾在州、郡做过官,被举荐为孝廉。后来他又从军,被任命为驸马都尉。不过,人们都不知道蓟子训修道。
蓟子训活到三百多岁时容貌仍不显老,人们感到十分奇怪,有些好事者追随在他周围,但并未发现他服用什么长寿之药。他的性情恬淡寡欲,经常研读《易经》,也写些短文,文章虽短但含义深远。
京城里一些达官贵人听说子训有道术,都虚心地来谒见,但总无缘能见到他。有个太学里的学生与子训是邻居。一些贵人们就把他找来说:“你勤苦读书,不就为了能求得富贵功名吗?只要你能为我们把蓟子训请来,我们可以让你毫不费力地得到富贵功名。”书生答应了。
书生从太学回到家乡,专门侍奉蓟子训,为他洒扫供侍,就这样持续了一百天。子训知道书生的用意,就对书生说:“你并不想学道,为什么这样卖力气地侍奉我呢?”书生吞吞吐吐地不说实话。
子训直截了当地说:“你为什么不据实以告呢?还想掩饰,我早知道你的用意,是那些贵人想见我一面才让你来这儿的。我怎么能因为一趟行程的疲累而误了你的功名前程呢?你回京城去吧。我某天一定也去京城。”书生很高兴,告别了子训回到京城,告诉那些达官贵人,蓟子训某天会来京城见他们。
到了约定日,子训尚未动身,书生的父母很着急,跑来问子训,子训说:“你们是怕我忘了去京城,使你儿子在贵人面前由于失信而得不到官位吧?我吃了饭就出发。”
子训吃了饭就上路,二千里的路仅用了半天工夫。
书生听说后急忙去迎接,子训问书生:“都是什么人要见我?”书生说:“想和先生见面的人太多了,他们知道您来到京城,定会不请自来的,您就坐等他们拜见吧。”
子训说:“我行千里都不疲倦,何况几步之遥。你可以告诉他们,请他们谢绝宾客来访,我明天会去各家登门拜访的。”书生转达了子训的话。达官贵人们都预先把家打扫干净,谢绝了宾客,专候蓟子训来访。
第二天,蓟子训果然登门造访,二十三家,每家都来了一位蓟子训。每位达官贵人都说蓟子训先到自己家。
第二天上朝后,他们相互询问蓟子训何时登门,这才知道二十三家同时来了个蓟子训,服饰相貌一点也不差,只是说的话随着主人的问答而不相同。
全京城的人们得知后都大感惊异,叹服于子训神乎变化的功能。后来达官贵人们又想一同来拜访蓟子训,子训对那书生说:“他们都说我眼里有四个眼珠八种颜色,所以想见见我。他们不是见过我了吗?我既不是重瞳,也不会和他们论道,我该走了。”
子训刚走,达官贵人们就乘车骑马来见子训,把大道都堵塞了。书生告诉他们蓟子训刚走,东边小路上骑骡子的那人就是他。
他们立刻骑马追赶,可是怎么追也追不上,总是距离子训一里多的路程,后来他们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