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为了避开痛苦,有时会将记忆窜改替换成是没发生过。(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人基本上是“想要避开不愉快,获得愉快”的生物。生命为了回避危险并提高存活的机率,大脑本能地会想要避开焦虑与恐惧。例如在山上遭遇熊时,若不觉得熊可怕而想要摸它,就会受重伤吧。此外,在高楼屋顶,之所以会双脚瘫软也是“要是掉下去会很可怕”这种感觉在守护我们的性命。
有很多人都不喜欢“害怕”这种感受,但正因为出现了这个本能的感受,才能守护我们远离危险。
这就是人类的“防卫反应(防卫系统)”。
要说这个防卫反应的机制是什么,就是在感受到某种焦虑与恐怖时,或是有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或心灵被伤害时,大脑就会察觉到危险,分泌出正肾上腺素这种神经传导物质。
然后在瞬间判断出是要逃跑还是要战斗,采取某种防卫行动。
防卫反应是能守护我们的重要功能。只要这么一想,焦虑与恐惧对我们来说就是重要的讯息。
“利益”也可以说是透过“不去感受到、避开焦虑、恐惧、痛苦”,肩负着守护我们心灵远离伤害的重责大任。
而大脑会为了要避开不愉快就会随自己心意扭曲解释负面的事情或情感,以免让这些事情留在记忆中,或是会将记忆窜改替换成是没发生过。此外,若是太过忍耐(压抑),就会以对他人突然爆发出愤怒或攻击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也是一种防卫反应。
怀抱着问题、维持着利益,又只想要除去不愉快的情感或感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我们所拥有的防卫反应之一。
就像这样,想要避开不愉快、维持利益,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有着会自动守护自我的功能。
然而不论“怀抱问题所拥有的利益”有多能守护自己,我们都能对这些烦恼与问题置之不理吗?
能解决问题的,不是其他人,也不是治疗师。
前来谘商的所有人都说想解决问题。
“因为自己想改变才来的。因为想改变才想接受治疗。”
但仔细再听下去后就会发现,想着希望改变周遭人(这么一来我会比较轻松,而且也能有所改变)的人并不少,像是:“如果丈夫改变一下就好了”、“想对孩子做些什么”、“上司很讨厌”、“想改变妻子的想法”等。
但我们当然无法改变周遭其他人。
的确,因为谘商者本人的变化,周围的人也会受到感化而改变,这是很常有的事。
可是,解决问题的主体还是“自己”,这是一大前提。
此外,只要面对自我,就必须直视怀抱问题所拥有的利益。必须放下利益、承受痛苦,但也有人想要避开感受到痛苦的纠葛,切割、背离感到虚脱的自我,假装不去看问题。
还有,也有人会把错都怪在自己以外的人事物上,例如都是他人不好、是公司不好、是这世间险恶等。
然而,若问题是自己心中的纠葛,就只能以自己为主体去解决。答案并不在外面。
若想从根本上让人生好转起来,首先就应该以自己为人生的主体。这是非常重要的。
有没有“为了自己而专心致志于人生核心课题”的这个心态,会影响到人生会不会出现重大改变。
从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开始
即便聚焦于问题点,也改变了行动与思考却仍无法解决问题时,或许其中还有着更根本的问题。
例如有很多事情是透过改变行动与思考就能解决的。
因为没钱而必须去工作→不想去工作,但若就这样下去会一事无成→下定决心从网络上的征人广告开始着手
觉得人际关系很烦,却又和不想来往的人扯上关系→透过自己主动中断交往、拒绝邀约来解决
这些都是只要透过改变行动与想法两者,就能顺利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会因为由自己思考后做出决定、俐落行动而有所变化,而且也能获得解决。
可是被他人的言行举止牵着鼻子走,或是放弃自主思考后进行选择、行动时,就有可能踩下内心的煞车,远离某些问题本质。
例如以下的情况。
因为怎样都戒不了甜食,结果愈变愈胖,血糖值也上升。而且即便被诊断为是糖尿病预备军,也不减少饮食量。
像这样“不想停止也停不下来”时,就是即便努力想要改变行动与想法,也难以改变。
这种情况下的利益就是透过饮食,能获得“好好吃,好开心,好舒畅”这种快乐的感觉。
人的大脑有一种运作机制是,会想避开不愉快并获得快乐,所以无法停止暴饮暴食的人,有可能是在透过吃过多的食物来避开某种不愉快的情感。
这个例子可以说是“只想要改变行动却怎样都不顺利”的典型案例。
像这种时候就要关注到,透过怀抱问题而能“获得什么”、“想避开什么”,而那又是“何种感觉”、“何种情绪”。
透过注意到这些,就能离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更进一步。
本文摘自世茂出版社《解除束缚你的“禁止令”:找出藏在伤害里的“好处”,修复千疮百孔的心》,作者:大鹤和江。